“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齐景公的故事。
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史上对于齐景公的评价其实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齐景公有远大的抱负,但平日又贪图享乐。齐景公在位一共58年,期间齐国国情算是有好转,国内相对比较稳定,并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因为当时晋国和楚国等诸侯国都不敢攻打齐国,但齐景公晚年却在立嗣上选择废长立幼,为此后“田氏代齐”埋下隐患的种子。那齐景公的一生究竟是有哪些重要功绩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去晋国,向刚刚即位的晋昭公表示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即把箭投于酒壶中),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的中行吴替晋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投中了,晋国可以做统帅。”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
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来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这个太儿戏了。齐景公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若投中了这支箭,就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齐景公在这次宴会中象征性的较量上,也不甘心屈于晋国,正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齐景公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向晋昭公挑衅,背后便是日益强大的齐国。聪明的晋昭公意识到齐国渐有与晋国争霸之势,齐国的强大是一方面,但是晋国六卿的内斗才是最关键的。
平丘之会:公元前529年,楚灵王被杀,楚平王即位,楚国还在修复灵王时代留下的创伤,无力北顾。晋昭公认为,这是晋国再次树立霸主权威的最好时机。这一年,晋昭公带领五卿(韩宣子韩起、赵景子赵成、魏献子魏舒、范献子士鞅、智文子荀跞),率各家军队共四千乘兵车进驻卫国,并告示诸侯,再次会盟。晋昭公派叔向去见周景王,取得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号令诸侯。
周王同意后,晋昭公又派叔向去见齐景公。叔向依礼对齐景公说明这次会盟的规定和意义,明确表示齐国必须参加这次盟会。齐景公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便说:“我想提醒贵国,是否需要会盟,还是你们大国说算。现在既已决定了,我齐国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时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参加。”叔向察觉到问题的严重,建议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但他从会盟结果中看到,有一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现在做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诸侯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若在错误的时间,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齐景公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攻打徐莒:时过三载,齐景公经过积极准备,精心谋划,终于在公元前526年,选中了徐国作为进攻目标,借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这次进攻的结果,使齐景公大喜过望,想牛而得马。齐国大军刚至蒲隧(今安徽泗县),还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遣使求和。距离徐国较近的郜莒二国深怕徐国已服,齐兵会转而攻击自己,赶紧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齐、徐、郯、莒四国首脑在蒲隧结盟。这次蒲隧之盟,晋国方面没有任何反应。齐景公对形势估计准确,对时机把握恰当,挑战晋国的耐力与霸主的权威,表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
公元前526年,晋昭公薨,幼子晋顷公立,晋国六卿的向心力进一步减弱。从此之后,齐景公愈加放心大胆地干预起别国事务,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权力,真正干起盟主才能干的事情来了。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再派军队讨伐莒国,迫使莒共公两度逃溃,但晋国人还是没反应。
纳卫受鲁:公元前522年,卫国发生了内乱,卫灵公逃到国都郊外。这之前齐景公已派出公孙青去卫国访问,还未到卫国,便听到了卫灵公出亡国都的消息。公孙青拿不定主意,便赶紧派人请示齐景公。齐景公回答说:“只要卫灵公还在本国之内,他就是卫国的国君,我们就应当按国君的礼节对待他。”公孙青接受了命令,便按原定礼节去访问卫灵公,卫灵公非常感动。
在卫灵公最困难的时候,齐景公仍然以礼相待,这虽然是外交手段,却在诸侯中造成了良好影响。诸侯们认为,齐景公不仅是一个大国君主,也是一个尊礼爱人的盟主。由此,大大地提高了齐国与晋楚对抗的力量。
就在此事后的第二年,南方的吴国出兵侵犯宋国。齐景公得到消息后,认为这又是一次扩大影晌、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于是,迅速出兵帮助宋国。齐宋联军很快打败了吴军,取得了胜利。结果,宋国对齐景公感激不尽。齐景公又一次扩展了自己的霸主势力。
公元前517年9月,鲁昭公实在不能忍受三桓的专制,与藏昭伯与郈昭伯一同向季孙氏发难,三桓中的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协助季孙氏共度难关,三桓兵合一处,打败了鲁侯的亲兵,攻杀了郈昭伯,鲁昭公兵败,逃亡齐国,齐景公闻讯,亲自带兵前去慰问,并当场答应送给鲁昭公两万五千户人口和土地作为奉养之用。齐景公认为,鲁国既然未立新君,鲁昭公就仍然是鲁国的国君。齐国与他来往就是与鲁国来往。如果出兵侵伐鲁国,就是代鲁君伐逆,可使齐国获胜。齐景公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誉和信赖,增重了齐国争霸的砝码。
齐景公虽然想按照霸主的规格来处理鲁国的内政,但又慑于晋国的权威,只能安置鲁侯,却不能帮助鲁昭公复辟,这也是准霸主与霸主的差距。齐景公暗暗地下决心,还要缩小与晋国差距。
反晋同盟:公元前506年春,晋国正卿范献子士鞅发动诸侯,要为蔡昭侯伸张正义,号召天下诸侯会集昭陵。范士鞅与齐、夏、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苔、邾、顿、胡、滕、薛、杞、邾国君,共十八路诸侯同聚昭陵,共商伐楚大计。这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诸侯会盟,也是晋国昔日辉煌霸业的回光返照。在这次会盟中,士鞅将楚国的贪婪丑陋的行径公之于众,并宣布:公元前548年晋楚双方曾经签署的弭兵之会的盟书,从此作废,晋国是中原唯一的合法霸主。
士鞅此举的想法是利用诸侯会盟,提高范氏在诸侯国的声望,顺便光复一下晋国日益凋零的霸业。结果,士鞅最铁的同盟者中行文子荀寅,因向蔡昭侯索要贿赂遭到拒绝后,便向士鞅提出异议说,我们会盟诸侯去替蔡昭侯讨伐楚国划不来,咱们捞不到便宜。士鞅也清楚荀寅的意图,但想想,中行氏是范氏最好的世交,如今晋国六卿的矛盾已经升级,诸卿对各自封邑的改革逐渐完善,世家新一轮的角逐即将开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何必为别的国家谋取利益来得罪自己最好的盟友呢?
在范士鞅领导下,帮助蔡国灭掉袖珍型的沈国,以此作为对诸侯的答复。于是,昭陵之会不了了之。晋国人的拙劣表现,使中原诸侯很失望,威信降至冰点。全天下都知道晋国人再也靠不住了,只有晋国人自己不这么想。这自然给齐国图霸创造了可乘之机。
昭陵之会后,郑国执政大夫子大叔在回国的途中,愤然辞世。郑国的亲晋势力大减,郑献公与晋国彻底决裂。公元前503年秋,齐景公与郑献公正式结盟。
不久,卫灵公因为在皋鼬之盟对士鞅的不满,渐与齐国靠拢。因为卫国的投怀送抱,齐景公信心饱满。这年的秋天,齐景公命令国夏率齐军讨伐晋国的铁杆盟友—鲁国。鲁定公不甘示弱,于第二年与齐国对攻。齐景公认为连个鲁国都搞不定,实在不像话,便于公元前502年的秋天,令两个上卿高张、国夏一同出征,大兵压境。鲁定公坚持不下去了,急忙向晋国求救。
晋国中军元帅范士鞅连忙与上军将赵鞅、上军佐荀寅共同援助鲁国,因为鲁国是晋国外交的底线,一旦鲁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齐国的这一狠招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联手一致对外。齐景公很快也察觉到自己的做法有些冒险,认为与晋国决战还不是对手,如果给予晋国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景公不愿意看到的。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卫灵公本就是一意孤行的靠近齐国,看齐国不给自己抗担子,无奈之下与赵鞅结盟,结果赵氏家臣涉佗、成何在会盟中不礼于卫侯。这下卫国被彻底逼上梁山。
齐晋火并:公元前502年,晋中军元帅范士鞅终于寿终正寝,原中军佐智文子荀跞高升为正卿,其余四卿依次升迁,范士鞅之子范昭子士吉射继之为下军佐。由于国家总理换人,晋国高层人员又出现调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齐景公认为是挑衅晋国霸权的最好时机。
终于,几十年来,每每跃跃欲试却有没胆干到底的齐景公,决定豁出去,再也不装孙子了。在临淄集结部队,号召将佐,浩浩荡荡的杀奔晋国东部的战略要地—夷仪(今山东聊城)。夷仪城虽不大,却是晋国安置在黄河以东的战略堡垒,震慑齐国与卫国的军事基地,自然也就是齐卫同盟的眼中钉。
齐军的力量积蓄了太久,这一战中完全的爆发,没过多久齐军攻占夷仪,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息:齐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930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