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日期:2023-03-29 11:24热度:加载中...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近年来,清宫剧层出不穷,其中后妃和格格们都要穿一种形似花盆的“厚底鞋”,在影视剧《还珠格格》中就有一幕,出身民间的小燕子因为穿不习惯这种“花盆底”,结果在乾隆皇帝和皇后面前摔了个四脚朝天,可谓丢尽了脸面。

  这种“花盆底”类似于如今的厚底鞋,但又不像厚底鞋那样平稳安全,穿上后不仅没法“健步如飞”,反而行动颇为不便。再加上受限于用料和做工水平,满清妃嫔、格格和福晋们可是没少遭罪。

  然而即使如此,清朝上层依旧推崇“花盆底”,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花盆底”,全称为“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期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这种鞋子通常以木料为底,鞋底高5~10厘米,最高可达2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因其落地踩下印痕特别像马蹄,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马蹄鞋”。

  满族没入关之前,是传统的游牧民族,无论男女都会骑马,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既然要经常骑马,满族妇女就不可能穿这种奇形怪状的花盆底鞋。事实上,旗鞋的发明产生要“归功”于民间传承千年的缠足陋习。

  缠足之举始于北宋后期,在南宋开始流行于天下。由于古代男子喜爱三寸金莲,女性一般从四五岁起就开始缠足,直到长大后骨骼被裹到定型,缠绕的布带才会被解开。

  古装剧中,娘娘和贵妇们之所以走路都需要奴婢下人扶着,除彰显她们尊贵的地位之外,更多的还是有客观原因——那“三寸金莲”实在不便于行走。古人见此曾感叹道“腰肢只怕风吹倒”,意思就是有着“三寸金莲”的女子“楚楚可怜”,风一大似乎都能把她们吹倒,男子看了才会甚是喜爱。

  清朝入关后,满族女子们看到汉人推崇小脚,便对汉人女子小脚走路姿态产生了喜爱之情,陆续有人效仿汉族妇女裹脚。然而满洲男子对此似乎并不喜欢,皇太极、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等人都曾专门下诏严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擅自缠足者流三千里。

  为了不缠足也能走出汉族妇女的小脚姿态,“花盆底鞋”便应运而生。这种鞋底很高的鞋子,完全可以遮住满洲女子的大脚,非常简单的就能达到不需要裹脚也有“小脚”的走路姿态效果。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除此之外,“花盆底鞋”的产生还有一种说法。传说中满族先民们打仗时曾遇到了一片泥塘,就在人们不知如何渡过时,有人提议大家在鞋子上绑上高高的树杈子,学塘中白鹤的姿态踩过去,最后他们果然顺利地通过泥塘,取得战争胜利。

  为纪念这一举动,“花盆底鞋”也就因此保留下来。

  不过也有专家考证指出,旗鞋的存在也有现实意义,那就是能够方便皇帝——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终日忙于政务的皇帝自然不可能将嫔妃们的样貌全部记住,不同样式的“花盆底鞋”于是就发挥出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宫中妃嫔为彰显自己身份的尊贵,通常会把脚上的“花盆底鞋”包装精美,在上面点缀以各类刺绣、雕刻、串珠等,甚至还在鞋尖上挂着小穗子,外形非常多样。

  再加上旗鞋只有中青年女子才穿(老年满洲妇女多穿平底鞋),所以不同等级和地位的嫔妃们,她们穿的鞋子截然不同。

  清朝皇帝要是忘了爱妃的身份和地位,只需要看她穿的鞋子,就能很快反应过来。

  当然,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其实还有好几种,但皆为民间传说,具体详情已不可考究,故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既然花盆底鞋极其不方便,为何清朝的妃嫔还会如此推崇?

标签:清朝  妃嫔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920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