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女人》讲的是什么?《柏林的女人》剧情内容介绍!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目前已经有很多电影是反映历史上的一些事情了,电影《柏林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苏联军队进驻柏林之后,德国的妇女是如何受到苏联军人的强奸与虐待的,并最终成功逃脱的故事。
《柏林的女人》影评
曾经听一位德国老人讲述他的“童年阴影”,当年苏军占领德国时,光天化日之下强奸德国妇女,甚至当着孩童的面。
他说,这个创伤,一辈子都不可能摆脱,是永远的梦靥。我看到他的眼神,心一下揪紧。
本来说不看《柏林的女人》,结果还是看了。这部片子对我产生的效果是意外的,我既没有因为片中的场景做噩梦,也没有因为“令人发指的兽行”对人性产生绝望的怀疑(像我看完关于南京的纪录片电影之后的反映),也没有陷入女权主义的激愤思想中。
用HR的话概括说,这不是一部控诉的片子,而是让人思考的。
看之前我在博客中提到过这段历史。写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南京,我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全城的女人都要像无辜的羔羊一样呢?为什么不能采取轰烈而有震慑力的方式反抗呢?当对方不把你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有尊严的人来对待时,你就应该用极端的方式让他知道啊。
而《柏林的女人》呢,算是回答了一半我的疑问,它展示了一种“活下去”的信念,一种生命本身的尊严。让我有种感觉,“宁为瓦全,不为玉碎”,同样是一种高贵。
主人公,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年轻美貌的女记者。她的遭遇和所有苏军攻占柏林期间的柏林女子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自杀了,有的人被虐致死,有的精神崩溃,有的行尸走肉活一天是一天,她却选择把这一切在日记中完整记录下来,并且抱有坚强的信念:“所有外在的伤害都不能真正伤害到自己”。
我是信仰文字的,我觉得,再屈辱的经历,你能有勇气正视它,把它写下来,展示在世人面前,本身就获得了一种尊严。
为了自保,她“勾搭”上了一位苏军的高级军官。军官是有教养的苏联人,会弹钢琴,妻子被德国人残忍地杀害了。
她为他提供“服务”,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并提供稀缺的食物。这么一种极端情况下的生存方式,却让我想到千百年来女子的处境:如果必须卖,那就尽量卖到更高的级别--比如找到有权势的男人,缔结利益的婚姻。古代很多有智慧的女人都说过,妻子和妓女本质上并无分别,同样是依附男人,同样是没有经济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明明是嫖与被嫖的关系,女主人公和高级军官之间却渐渐生出微妙的情感。某天晚上,她对他说,别走了。于是他们促膝长谈了一整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看到他们看彼此的眼神,我就知道,这世上,只有他们之间才能相互懂得,他们都是战争的孤儿。
德国投降了,军官发现自己爱上了女主人公,想带她离开。
她说,这年头,爱情的含义已经变了,可是她希望丈夫回来找她的时候,她还在。
果然等到了从战场归来的丈夫。这位曾经的纳粹战士看了妻子的日记,自尊心崩溃,说你自己难道不觉得羞耻,不觉得恶心么?
她疯狂地骑着脚踏车去找军官,一路上她见到春日的蝴蝶。
军官被调离,正欲离开柏林。我以为她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要求军官带她离开这个伤心耻辱之地,离开给她伤口上撒盐的丈夫。可是我想错了,下面这段话震撼了我:
女人:谢谢你
军官:谢谢我什么?
女人:谢谢你,给我机会,让我了解你。
最后一面。
谢谢导演,没有“非黑即白”地去描述这段敏感的历史,掀不得的伤疤,而是不做作不避讳地展示了人性的两面。
我会想起《黑皮书》,《广岛之恋》,《午夜守门人》,《巴黎烟云》等等。
纳粹臭名昭著,纳粹一旦撤离,被占领区人们对待所谓的“奸细”的手段,也并不比纳粹温和。
这些“和敌人睡过觉的卖国贼”里面,很有可能掺着为国为民忍辱负重的间谍。可是人们不管这些,人们的压抑太需要发泄的对象了,人们的心理太需要平衡了。
“女法奸游街”,多么经典的镜头。
去年这时我去看《拉贝日记》,看到大屏幕上柔弱的中国老百姓躲在纳粹旗下面,躲避日军的轰炸,好大的悖论和讽刺!
小男孩爱看战争片,爱看好人打坏人。可现实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战争一旦爆发,人性恶便赤裸裸暴露无疑。
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正反双方,等等,都是可以界定的,可是人性怎么界定?
女主人公的丈夫嫌恶地离开了她,她喃喃自语说,不觉得伤心,因为太忙了,要擦干净房间的地板,还要到处寻找花朵(大概意思是这样,我记不太清了)。
一个伤痕累累的女人在肮脏的废墟中寻找春日的花朵,这意象再次震撼了我。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她留下来,表面是为了丈夫,深层次是为了留守家园--女性和家园密不可分。这样的回忆,逃到天涯海角都不可能逃脱。就算她跟着军官去了莫斯科,重建家庭开始生活,一切真的会不同么?留下来,即是对耻辱回忆的一种反抗。
女人常被比喻为大地。大地是母性的,宽厚慈悲的,即使经历了萧索的寒冬,依然能孕育新的生命。蝴蝶与花朵正暗示着这么一股微弱的美好生机。
活下来的柏林女人,都展示了超人的坚强。他们甚至可以在一起大笑着谈论被轮奸的经历,见面打招呼都变成:几次了?
你可以说这是不要脸,不知羞耻。可在我眼里,这就是生存力,令人敬畏。
在南非的《耻》里面,我也读到了类似的力量。
战争结束,男人死的死逃的逃,柏林的女人们在噩梦之后,要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世界。
她们比她们的男人们更善于变通,知道旧时代早就过去了,新的时代无法抗拒地到来。和平,宽恕,交流,修复,重建才是未来。
有些德国男人拒绝未来,比如片中一位女人的丈夫。逃过战争已是不易,他明明可以选择留下来陪着妻子,孩子过和平的日子,他却要选择和战友一起被流放西伯利亚,为了所谓的荣誉。
他的妻子哭着说,你打仗的时候我就天天盼着你回来,你好不容易回来了,你不能走!
可他最终还是在德军投降后服毒自杀。
男性脆弱的自尊!
片子并没有把苏军描绘成单纯的禽兽,控诉他们泯灭人性的罪行。每一个有运气活到柏林的苏联人,都有鲜血淋漓的回忆和满腔的仇恨,他们的心被亲人的惨死扭曲,即使有善的一面,也绝不会对着“罪恶滔天”的德国人。
不管是疯狂的苏联士兵,还是女主人公的丈夫,自杀的家庭男,都反映了男性的毁灭力。相比于女人,他们更难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宽恕与和解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其实更脆弱。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以暴易暴,破碎,断裂,没有愈合,重生!
德意志民族得以复兴,肯定不是依赖于这些逃跑的男人。
这个国家重新变得美好,其中一定有夏娃的力量。
“受难与赎罪”这样的主题,来自于圣经。当我看到女主人公默默承受一切时,无法不想起这个主题。仿佛她一个人,被钉在耻辱的十字架上,在替整个民族赎罪。
联想到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里面,肉身也有着耻辱和救赎的双重含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人公的日记在战后发表,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些人将之理解为德国人的耻辱,作者于是禁止了此书在自己有生之年出版。
《柏林的女人》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德国电影《柏林的女人》,就用冰凝的题目作为我文章主题吧。这是一部二战反思的影片,这部影片由马克思?法贝尔布克导演,女主角是妮娜?霍斯主演。影片是根据一位女记者真实的日记改编。日记是在一个躲避炮弹的地下室写的,故事详细地描写了二战苏联红军攻打柏林这段历史,以及战败国德国妇女如何受到苏军的奸淫和虐待,影片透过女主人公玛塔希勒斯亲身经历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二战即将结束,苏军攻打柏林。德国人们躲在地下室里避难,战斗还在进行着,苏军占领地下室,发现里面全是孤寡老人,儿童和妇女,苏军对地下室里的妇女进行奸淫和掠夺,年轻美貌,精通俄语的记者希勒斯挺身而出劝说士兵,遭到士兵的侮辱,希勒斯机智地逃脱。希勒斯为了制止苏军士兵的行为,寻找苏军指挥官少校安德烈,要求保护妇女儿童,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心灰意冷的希勒斯在回来的路上,遭到苏军士兵的强奸和羞辱,孤苦伶仃的希勒斯唯一的信念就是“活下去”,“你们能击败我们,但不能埋葬我们”,“你们可以占有一切,但不能摧毁我们的自尊”。正如希勒斯说的:“我还在乎什么?我觉得自己能承受世界任何事情”。这也是当时德国女人的心声,这正是德国人傲慢与坚强的性格。
一个寡妇,出版商的妻子收容了她,饥饿寒冷,疾病贫困接踵而至,在这里避难的妇女为了自己不遭到更多的伤害,女人们纷纷寻找苏军作为自己的靠山,寻求保护换取食物。希勒斯寻找少校做靠山遭到拒绝,随后,找到了少尉阿纳托尔做靠山,少尉就像流浪汉来去无踪,只对她的身体感兴趣,保护不了她。战败的德国妇女被迫选择这种生存的方式。无论男女,战争是毫无尊严的社交,当生命与尊严发生碰撞时,生命本身就是尊严,让我们懂得生命的尊贵。当时德国妇女被苏军士兵轮奸后能活着回来,人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庆贺。战争中人们的生命是多么脆弱,“活下去”是德国人的信念,他们忍受的是何等羞辱。
随着影片故事的深入,男主人公出现在观众的面前。苏军少校安德烈带着食物出现在希勒斯的面前,他带着自己的下属卫兵,大量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人们在客厅里开怀畅饮寻欢作乐,德国人无奈地满脸陪笑。少校提出留下来过夜,希勒斯严肃傲慢地说:“如你所愿。”伤了自尊的少校安德烈默默地走开了。战争还在进行着,街上的苏军士兵狂欢叫喊抢掠。战争让沉寂的士兵们内心深处的邪恶流露出原始的性欲,罪恶的本能开始复苏,那是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停战渴望的宣泄,战争就像人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谁也无法去阻止。一次少校在希勒斯住所遇到一群士兵追扑一个德国士兵,少校在制止时与下属殴打起来,在希勒斯的眼里少校是最好的保护伞。随着他们交往深入,希勒斯更多地了解少校的一些身世,了解了少校的内心世界,他痛恨法西斯和战争,厌恶政治,痛恶苏军的所作所为,思念战争中失去的亲人,他的妻子被德军绞死。
战争给人们心灵带的伤痛无法抹去,他并没有停留在狭隘的民族意识仇恨里,在他身上发现人性的良知——善与美,这正是安德烈的人格魅力吸引希勒斯。而少校更欣赏希勒斯的美貌与才华,还有她身上的高雅气质和坚强的品质,两人在那一夜交谈中互相倾慕对方,希勒斯深深地爱上这个深沉刚毅的男人。战争使少校痛失爱妻,给他心灵带来难以抹平的创伤,他不想结婚,他与希勒斯的爱情是一种扭曲的爱,毫无结果的爱,战争使爱情改变原有的含义。围绕着安德烈身边还有一个俄国女兵,深深爱恋着安德烈,安德烈拒绝她的爱。少校与希勒斯爱情随着公寓发生枪击事件尘埃落定,根据苏军规定:凡是对苏军实施暴力者,处决屋内所有人。少校拒绝执行,等待的是军法惩处。少校被调离,希勒斯骑着少校送他的自行车为少校送行,在与少校告别时精彩的对白:“感谢你。”“感谢我什么?”“感谢你给我机会,让我了解你”。“了解你”,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感谢影片给我更多机会,让我了解那段历史。让我了解了战争与人性,善与恶,尊严与羞辱。影片以人为本,思考战争中人性为主,表现战争的残酷,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并不偏激。影片没有停留在两人的爱情上,把更广阔的视觉延伸到战争带给人们的仇恨。希特勒挑起这场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斯大林曾说;血债要用血还。战争扭曲了人性,受到更大伤害的是妇女,女人是战争的牺牲品。这部影片没有过多政治色彩,我记得国内有部政治影片《战争让女人走开》,那是歌颂战争片,为统治者歌功颂德,那是对女性的践踏。影片中苏军士兵让希勒斯翻译德军所作所为后,希勒斯冷冷地问道:“是道听途说?”回答:“是亲眼所见。”希勒斯压制不住内心的激愤奔跑而出。在街道上遇到苏军士兵拖着妇女,妇女向希勒斯求救,她无动于衷。这正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生命的漠视的真实写照。正如德国人说的德军在四年中所作所为,苏军所做的这些只是皮毛。
战争就是把双刃剑,害人害己,二战使三千万人失去生命,历史统计战败的德国有一百万妇女遭到强奸。我常想二战是什么样的战争?德国诞生许多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也出现威廉二世、希特勒这种战争狂人。这个视野广阔,态度严谨的民族在逆境中才会反思自身价值。影片中德国男人与女人相比要脆弱些,自杀的男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还有狗且偷生害怕流放到西伯利亚顽固不化的德军士兵,以及希勒斯的归来的丈夫,看到希勒斯的日记后,变得歇斯底里,最后离开了西勒斯。影片末尾希勒斯在打扫客厅废墟时,不忘在桌子上摆上鲜花,这是新的生活开始。这种傲慢坚强性格的民族震撼世人,无论战争狂人还是下跪认罪的德国总理,都是在这种民族性格下诞生的。现在德国人在精神上有着更深刻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以正视和审视自己的缺点来促使自己进步,这正是德国崛起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657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