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欢喜告诉你教育需要哪些东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最近一部家庭教育电视剧《小欢喜》开播了。
整剧主要围绕三组文化和教育背景皆不相同的高三考生家庭方家、季家、乔家展开,讲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家庭矛盾,以及孩子的成长动态。
作为《小别离》的姊妹篇,这部由黄磊、海清领衔主演的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备受瞩目。
(图片来自网络)
黄磊曾在访谈中提到,如果说《小别离》强调的是父母面对儿女,应该有一个好的告别,那么《小欢喜》强调的就是,父母要学会长大,要学会面对自己。
剧中的三组家庭,再现了中国家庭的原生相,这部火热电视剧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启示,则比剧情好看千倍,许多人在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人深思。
教育,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父母该怎么去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修炼。
从这部剧中可以看见,优秀的父母,他们身上往往都具备以下三点特征。
以好情绪面对,用平等心相处
方一凡作为方家这个高三家庭的主角,真是让他爸妈操碎了心。
高三的第一次全校测试,方一凡就考了个倒数第一。谁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出类拔萃,能够为自己争光?方一凡仿佛对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兴趣,他有自己的爱好,机灵鬼怪,敢于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他唯独对学习不上心,你说这气不气人?
在这种情况下,方妈妈和很多父母一样都恨铁不成钢,感到纠结和焦虑,当然也避免不了争吵,但好在家里有一位佛系老爸,每当妈妈气到要教训方一凡时,幽默风趣的方爸爸都能很好的化解家庭的矛盾,他就像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孩子排忧解难,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和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父亲对青春期的孩子使用语言暴力,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有些家庭里,孩子对父母的敌意是长期不良亲子互动的一种结果。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时常责骂、惩罚孩子,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和家庭成员更疏远。但是相反,如果母亲在家里扮演严母的角色,孩子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表现。
方家就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家庭,妈妈虽然爱着急,但她十分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并没有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成天宣泄一些负能量,反而每天都是笑嘻嘻的面对孩子。
大大咧咧的方一凡就是在这样一个平等、温暖、有爱的环境中成长,他看似很讨人厌,却又让人很是喜欢。
虽然成绩堪忧,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到亲子关系,这都得益于父母的好情绪和平等心。
(图片来自网络)
情绪暴力和对孩子肢体暴力造成的伤害一样的,会毁掉孩子所有的自信,会带走孩子所有的快乐,让孩子在惊恐和压抑中,变得绝望,慢慢凋零。
在平静幸福的氛围中,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和影响时,才能潜移默化地养成温和、冷静、自信、抗挫折能力。
坚守原则底线,支持孩子兴趣
乔英子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她是一个学霸,妈妈宋茜希望她考上清华北大,对她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乔英子热爱航空,在高三的誓师大会上,她在气球上写上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考上航空航天专业,但是乔英子的妈一心想要自己的女儿考上清华北大,无论怎样都要写上七百分的目标,宋倩的强势和控制欲使得婚姻和家庭充满了火药味。
(图片来自网络)
她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甚至对孩子说:
“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你知道吗!”
她从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想法。这种畸形的爱密不透风,将孩子管得严严实实喘不过气。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孩子并不会因此而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的这种爱将孩子的成长空间完全堵塞了。
她是一位情绪非常不稳定的母亲,在任何场合都能和孩子争吵起来,表面上她支持孩子的兴趣,但在分数面前,她会毫不犹豫地撕毁孩子的梦想,因为她坚定地认为,上学阶段,分数才是孩子最应该追求的东西,只有考上清华北大,才能改变命运,一旦没考上,一辈子就完了。
(图片来自网络)
试想一下,即便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但背后如果是这种价值观,他的未来真的会成功吗?
《银河补习班》中说过:“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每个阶段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场考试,孩子重要的时刻是散落在每一天的时光。
不可否认,高考是无数孩子改变命运的途径,它意味着孩子可以去往更好的平台,认识到更优秀的人,学习到更先进的理念,接触到更优质的资源。
但也并不是只有考上了名校,孩子才有出路。世界上有很多种成功的方式和途径,高考只不过是容易也是最快的一种。
英子的爸爸乔卫东虽然离了婚,但仍然视女儿如珍宝,去鼓励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他是女儿能够释放压力的厚实肩膀,把该给的父爱诠释的淋漓尽致,英子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快乐和最真实的。
乔卫东全力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惜重金送孩子八千多的乐高,陪孩子一起去拼模型,家里布满了孩子喜欢的东西,但在高三这一年关键时期,他并没有因为支持孩子的兴趣而纵容孩子,他和英子做出约定,决不能因为这个而旷课,影响到学习成绩。
(图片来自网络)
兴趣是可以推动孩子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就像为汽车装上了发动机。
这股动力,强大到甚至可以让孩子形成不可估量的自制力,改变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兴趣更是引导孩子坚持追求、不懈探究的动力源泉,只有父母的智慧引导,才能让学习的兴趣在孩子身上开花结果,也只有兴趣,才能让孩子保持无限的热情。
放下自我身段,走进孩子世界
季家的父母可算是“空降型父母”,季杨杨的爸爸和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从小离开孩子在外地工作,基本缺席了儿子的成长,错失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
季杨杨从小由舅舅带大,对爸妈充满排斥。高三来临,季杨杨的父母觉得不能再放任不管了,决定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高三这重要的一年决定回来陪着孩子备战高考,但儿子最初并不买账,毕竟父母已经成了他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季杨杨这样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等到孩子要高考了觉得该回来陪伴了,但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知道该如何相处,如何开启亲情。
(图片来自网络)
面对这种情况,季杨杨的父母可谓是做到了教科书级示范。
虽然爸爸缺乏情趣,生活中处处带有官腔,想关心孩子却无从下手,但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去改正。妈妈温柔如水,在丈夫和儿子中间不断周旋,在孩子出现不归家等诸多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及时责备,而是好好劝说,但绝不是以包庇的心态。
位居高官的季爸爸为了化解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玩卡丁车,进游戏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举动让父子俩很快就有了共同话题,矛盾也随之减少。
(图片来自网络)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你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接纳你,才会愿意和你共情,你的要求也才会起到作用。否则,无论你讲多少大道理,孩子内心都是抵触的,反感的,怎么会听的进去呢?
很多父母固守着这样的观念:父母的地位是高于孩子的,在孩子面前是要有威严的。
然而,亲子间沟通的困难也往往是因为我们放不下身段引起的。
好的教育,从来不需要囿于身份和脸面,从现在起去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吧,由此才能建立起良好稳固的亲子关系。
TED演讲《如何爱与被爱》中说:
生命中那个无条件爱你的人就像太阳,每天无条件地分享自己的温暖和光亮,即使在寒冷的二月的早上亦是如此。
无论那个孩子有多么不可爱,有多么难带,父母都是孩子心中的那个太阳,请无条件地给予他爱和温暖,照亮他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都是完人,所以我们需要修炼。这部接地气的现实家庭教育剧反映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部照妖镜,把我们在教育孩子时的缺点都照了出来,孩子身上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通过这部剧,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成长。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396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