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外的红场与莫斯科河之间,坐落着一座举世闻名的东正教教堂——圣巴西尔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瓦西里升天教堂)。
公元1555年,伊凡雷帝为了纪念自己征服喀山汗国,彻底打败蒙古人,决定莫斯科修建一座全新的东正教教堂,圣巴西尔教堂就这样诞生了。
公元1236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带领蒙古铁骑征服俄罗斯诸公国后,俄罗斯各公国就开始作为蒙古帝国的附属国,并且接受了拔都所建立的金帐汗国的统治。
当时的莫斯科,还不能称之为城市,充其量不过是个简单的木寨式小边堡。
然而,就是这个北方的边堡,通过三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对俄罗斯诸公国的统一,并先后吞并了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又在16世纪中叶,完全地控制了伏尔加河流域,反过来陆续收编过去宗主国的游牧战士,一举东进到广阔的西伯利亚,迅速将势力延伸到了太平洋沿岸。
而后,迅速膨胀的俄罗斯帝国又一步步侵入哈萨克草原和中亚,将目光从蒙古高原进一步投向了中国和朝鲜方面。最终,它发展成一个聚集多种族、多地域和多文化的庞大复合体。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依附于蒙古帝国的小公国是如何迅速膨胀起来,将蒙古帝国的旧势力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下,进而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帝国呢?
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宣布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后,基辅一直是罗斯地区的政治中心与宗教中心。
然而,基辅的城市地位在公元1169年彻底的失去了。
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的大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攻占并洗劫了“罗斯之母”基辅,赶走了当时的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二世·伊贾斯拉维奇,自立为基辅大公。
此后,他将东正教会迁到了自己的首府——弗拉基米尔城。就这样,弗拉基米尔取代了基辅,成为罗斯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后来,蒙古帝国入侵俄罗斯后,各公国纷纷臣服于金帐汗国的统治。由于罗斯诸公国的政治和宗教中心都在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大公就逐渐成为了罗斯各王公领袖的真正头衔。
在金帐汗国的统治时期,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成为了牵制俄罗斯各公国力量的重要手段。大公的头衔并不是由某一家族世袭,而是由金帐汗国的汗进行册封。而金帐汗倾向于将忠于自己的王公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获得大公头衔的王公则有权将弗拉基米尔并入自己的领地。
因此,罗斯地区的王公们围绕大公头衔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一边尽力地去讨好金帐汗国的大汗,另一边彼此间进行战争。
莫斯科地处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的交汇之处,在蒙古统治时期是连接俄罗斯东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贸易的重要节点。除此之外,莫斯科与钦察汗国以及立陶宛大公国有着相当长的距离,因此它较少遭受外部攻击。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莫斯科这个边堡城市逐渐地发展了起来。到了14世纪初,莫斯科大公成为了弗拉基米尔大公位置的有力竞争者。
伊凡一世卡利塔(1325—1340年在位)为了与大汗建立紧密的关系,频繁地前往金帐汗国国都萨莱。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手段,不仅在萨莱的大汗处获得了向其他公国征集税赋的权力,最终也如愿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之位。
伊凡一世取得弗拉基米尔大公头衔后,又将教区主教从弗拉基米尔迁到了莫斯科。虽然大部分的主教依然是拜占庭来的希腊人,并不绝对地服从于自己,但伊凡一世还是在罗斯地区初步地实现了宗教权威与世俗权力的结合。
伊凡一世时期,原本设立在城镇的教堂、修道院,开始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远离城镇的乡村。比较有名的有谢尔盖耶夫圣三一修道院、索洛韦茨基修道院等。
这充分地证明,俄罗斯正教在莫斯科世俗统治者的庇护下,已经深入广大的乡村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公元1380年,为了打击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金账汗国的马买汗亲率大军来犯。德米特里(伊凡一世的孙子)率军在顿河上游,打败了金账汗国马买汗的军队,史称“库利科沃战役”。
“库利科沃战役”胜利后,莫斯科公国取得了短暂的独立。两年后,蒙古人再次占领了莫斯科。
虽然“库利科沃战役”没有让俄罗斯摆脱“蒙古人的桎梏”,但是顿河的胜利让莫斯科公国在俄罗斯诸公国中树立了威望,这个威望使得它负担起了统一俄罗斯以及摆脱蒙古人统治的历史使命。
在蒙古人统治的时期,俄罗斯诸公国的关系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不同的是他们以大公为领袖,而没有一个“天下共主”——周天子。
因此,15世纪前半期,莫斯科大公国的内部贵族为争夺莫斯科大公之位,不断上演血腥斗争的惨剧。
莫斯科公国的混乱持续了近三十年,直到伊凡三世即“莫斯科大公”之位后,乱局才得以终结。
在伊凡三世的统治期间,莫斯科大公国先后将雅罗斯拉夫尔、罗斯托夫、特维尔等公国,以及西南部的大小公国逐渐合并。并于1478年取得对诺夫哥罗德的统一战争的胜利,原先诺夫哥罗德的“共和国制”被废止。
占领诺夫哥罗德后,象征着诺夫哥罗德自由与独立的“民众会议”的大钟也被伊凡三世运往莫斯科。此后,他又将诺夫哥罗德本地的一千名贵族强行迁往异地,将其广大的土地分封给自己信任的莫斯科士族(莫斯科的士族,也就是依附于大公的官僚,是伊凡三世大公军队的核心)。
此后,诺夫哥罗德由莫斯科派出的官员直接进行管辖,俄罗斯也正式开始踏出实行中央集权化政治的步伐。
俄罗斯境内原来“独立自主”的各个大小公国已不复存在,但是,在政治决策上,伊凡三世仍然要受大小公侯贵族在“贵族会议”上的制约。因此,即使伊凡三世取得了空前的权力,他仍然不可能完全无视贵族们的力量。
为了抑制贵族在会议中的力量,伊凡三世打破了传统,将自己身边的“秘书官”与“士族”送入“贵族会议”。除此之外,他还对“世袭”的行政、财政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为建立官僚制国家机构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伊凡三世还有一个重大功绩:就是彻底摆脱“蒙古人的桎梏”,使俄罗斯获得真正的独立。
伊凡三世在位时期,正式停止向蒙古人纳贡。公元1480年,伊凡三世率军与金帐汗国的阿黑麻汗在乌格拉河畔对峙,史称“乌格拉河对峙事件”。最终,面对越拉越长的补给线,以及伊凡三世反抗的决心,阿黑麻汗不得不选择撤军。
乌格拉河畔对峙的胜利,标志着俄罗斯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坚定了俄罗斯人反抗压迫的信心。
伊凡三世还有一项重要的政治遗产,就是娶了拜占庭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公主。在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这场跨国婚姻,成为了俄罗斯东正教继承“拜占庭遗产”的象征。
索菲亚的嫁入,给莫斯科带了了大量的技术工匠和传教士。这些工匠按照俄罗斯神职人员的要求,在莫斯科修建了克里姆林宫。
瓦西里三世(伊凡三世的儿子)在位时期,俄罗斯人更是提出了“莫斯科就是第三罗马”的概念。第一罗马与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相继因为脱离了正确的教义而崩坏,而继承正教的第三罗马必将岿然不倒。
要知道,俄罗斯无论从地理还是文化上,都处于欧洲的边缘。而“第三罗马”的概念,使俄罗斯的地位被大大地抬高了。很快,“第三罗马”就成为莫斯科大公国的新的意识形态,拜占庭帝国的象征——双头鹰,也被俄罗斯奉为国徽。
随着莫斯科公国地位的提升,克里姆林宫内踌躇满志的统治者也开始觉得自己“莫斯科大公”的头衔的分量有些不够了。
伊凡四世于17岁亲政,之后他开始以源自罗马恺撒大帝的称号“沙”自称,名为“沙皇”(凯撒的俄语发音)。也正是从伊凡四世开始,俄罗斯走上了“内部权力收缩,外部军事扩张”的道路。
为了自己的权力免受贵族和公侯所把持的“贵族会议”所节制与约束,伊凡四世于1549年设立了“重臣会议”。所谓的“重臣会议”,其实跟中国古代的“内朝制”类似,就是最高统治者在正常的政府系统外另起炉灶,绕开制度的约束而设立一套对自己绝对服从的决策班子,是集权政治的产物。
“重臣会议”在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强大权力的新国家机构,通过这个机构,伊凡雷帝可以推进他在各个领域的改革。
除此之外,伊凡雷帝还设立了“财政官署”、“人事官署”、“使节官署”、“规划官署”等一系列中央官署(俄语名叫“普里卡司”)。虽然早在伊凡三世时俄罗斯就设立了普里卡司,但伊凡雷帝将这些国家机构进行了强化与完善。
地方行政方面,伊凡雷帝逐步将原先由贵族把持的“州官乡司”废止,用自己的官僚代替。
另外,他还在地方设立了咨议机关——“国民代表会议”。通过这个机关,地方的中小士族阶层与工商业者得以参与国政。说好听点儿,这是为了听取“地方的声音”。其实谁还不知道啊,它就是伊凡雷帝遍布全国的“耳朵”。
在进行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后,伊凡四世又改革了俄罗斯的军制以加强军事力量,为俄罗斯的领土扩张做准备。
公元1552年,俄军攻陷了喀山城,灭亡了喀山汗国。这标志着俄罗斯力量已经开始压倒蒙古鞑靼人,俄罗斯彻底摆脱了心理上对蒙古人的恐惧。
与喀山汗国一样,从金账汗国分裂出来的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也纷纷被伊凡雷帝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
此后,蒙古的贵族纷纷前往莫斯科侍奉新的君主,他们很多人通过改信俄罗斯正教,与俄罗斯人通婚的方式融入了俄罗斯帝国。
有了这层关系,俄罗斯对成吉思汗的游牧帝国开始进行收编,沙皇的土地急剧扩张。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伊凡四世时期还推出了新的土地管理政策——“特辖制”。这项政策将俄罗斯的土地被分成“皇室特辖领地”和“国家领地”两种。
伊凡四世在“皇室特辖领地”上组织了一个“特辖领地管理队”(黑衣队),他们身着黑色衣装,在马鞍前一律饰以狗头。其实就是专门从事清理“沙皇敌人”的暗杀行动的沙皇特务,期间不少无辜的贵族、士族和平民惨死于他们之手。
成也萧何败萧何,巩固了伊凡雷帝那独裁统治的同时,“特辖制”这个残酷的“反贵族政策”也加剧了俄罗斯的社会矛盾,带来了极大混乱。
1558年,为争夺波罗的海东岸土地获得出海口,伊凡四世不惜与立窝尼亚骑士团、波兰、立陶宛和瑞典、丹麦-挪威联合王国进行的战争,史称利沃尼亚战争。
最终,这场战争演变成为一场持续25年的长期战争。同时,“特辖制”在俄罗斯国内带来了难以平息的混乱,内外交困使俄罗斯在伊凡雷帝的统治后期走向衰落。
1584年,一代雄主伊凡雷帝撒手人寰,而他的儿子费奥多尔一世于1598年无嗣而死,绵延数百年的留里克王朝终于落下帷幕。
从公元862年王朝开启,到公元1598年落下帷幕,留里克王朝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虽然在留里克王朝的统治时期,俄罗斯大部分时间上都处于大小公国各自为政的状态,期间又经历了蒙古人的统治,但是,它还是给俄罗斯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从一个小公国发迹,最终逐渐扩张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包含民族最多的国家,雄踞在欧亚大陆北方。俄罗斯帝国就像其国徽上的双头鹰一样,目光同时注视着东方和西方:一方面,它继承了拜占庭的东正教传统,并渴望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另一方面,在摆脱“鞑靼的桎梏”之后,它不断向东方进行领土扩张,一直将触手伸到了太平洋。
泛斯拉夫主义还是欧亚主义?如何消化膨胀性扩张后获得的疆土?这些贯彻俄罗斯历史的矛盾性问题,或许早在留里克王朝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END
希望了解更多的俄罗斯历史,请持续关注“达文有话说”的文章更新,相关文章推荐:
蒙古帝国的统治带来了什么?才知道,它塑造了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
参考资料:
1、《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杉山正明,202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2、《俄罗斯史》—— [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 / [美]马克·斯坦伯格 2007-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3、《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土肥恒之 202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4、《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奥兰多•费吉斯 2018-3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106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