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垂(xing)帘(feng)听(zuo)政(lang)的女主?嗯,汉代吕后、唐代武后和清代慈禧太后,还有谁?嗨,那可太多了。
单是宋代,像这样从后宫走向前朝兴风作浪的太后或太皇太后,就有九位。
在这个“大宋武则天”九人团中,宋真宗皇后刘氏是绝对的C位,影响力仅次于她的是英宗皇后高氏,最有话题度的可能是哲宗皇后孟氏。剩下的几位,放到今天也都是轮流上热搜的女主。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太后是宋真宗的皇后,在真宗去世后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之久。她的影响力有多大?连年号都带有奉承的意思:天圣,二人圣;明道,日月道。就是她,开创了大宋垂帘听政的制度。
少女时期的刘太后,才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她是孤女,嫁给银匠为妻,又因家贫被转卖给襄王(宋真宗)。凭借着美貌智慧,几经波折才当上皇后,最终成为垂帘听政的太后,那时她54岁。
若是有人以为54岁的老妇可欺,那就大错特错。
有民谣说:“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这个眼中钉,是权臣丁谓。临朝称制的刘太后,颇有智谋,借机贬黜了丁谓,大快人心。
天圣明道年间,刘太后掀起了哪些风浪?
六次下令严惩贪官污吏,出现了范仲淹这样的廉吏;
禁止修建宫观,遏制了真宗引发的崇道迷信之风;
兴修水利,堵住了危害九年的黄河决口;
在四川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创设了大宋的武举考试;
……
史书评价“内外肃然,朝政无大阙失”,刘太后当得起。
虽说她也任用过一些奸邪之人,也曾有效仿武则天称帝的心思,但她“兴风作浪”的结果却是为仁宗庆历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论政绩,论魅力,论影响力,刘太后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宋武则天”C位。
宋仁宗无子,立宗室子赵宗实为皇子才半年,就突然去世了。仁宗的皇后曹氏,不愧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她临变不惊,安排皇子继位,这就是英宗。
英宗才继位就发病,于是曹太后垂帘听政。她不是贪恋权力之人,在英宗好转后就撤帘还政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她曾在宫中收养自己的外甥女,高滔滔。高滔滔,后来成了英宗的皇后,也是“大宋武则天”九人团里颇有争议的一位。
英宗皇后高氏,在儿子神宗病危之时垂帘听政。神宗死后,他的兄弟们对皇位虎视眈眈。高太后主持大局,坚持“子继父业”,让年仅十岁的孙子哲宗继位,避免了宫廷内斗。
这位高太后,与刘太后一样,也是54岁“出道”,垂帘听政九年。她兴风作浪的程度在“大宋武则天”中当属第一。
可惜,她远没有刘太后那样的政治能力,听政期间掀起的风浪给大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祖宗家法神圣不可侵犯,怎能变法?
幽居深宫50多年的高太后,是彻底的保守派。她与司马光一起,全面废除了神宗和王安石变法的成果,美其名曰“元祐更化”。
这场情绪化的清算运动,不仅进一步拖垮了大宋经济,还开启了北宋末年剧烈党争的序幕:
支持变法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旧党,党同伐异;旧党内部,在司马光死后按照籍贯分裂成洛党、蜀党、朔党,互相攻击。
开名单、划同党,乌烟瘴气。
高太后甚至开了北宋文字狱的先例:大臣蔡确的诗,被恶意解读,说是用唐高宗传位武则天的事影射高太后,高太后因此贬黜了蔡确。
一些记载说高太后是“女中尧舜”,称颂她开创了“元祐治世”,都是不负责任的过度赞美。
高太后确实私德无亏,她抑制外戚。据说有一年元宵,她为高家外戚推恩,赏赐了什么?给年长的两匹绢,给年幼的两个乳糖狮子。非常克制。
但这又怎样呢?元祐年间几番折腾,她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积怨已久的哲宗很快开始了另一次政治清算——绍圣绍述。这是在内部自杀自灭起来了。
此后加入“大宋武则天”九人团的太后们,往往都是在皇位交接之际垂帘,很快便又撤帘还政,再也没有能像刘太后或高太后那样把持朝政多年的了。
她们中的大多数,更像是被迫垂帘的傀儡。假如当时有热搜,可能会是这样的:
哲宗25岁病危,他的嫡母向太后声称哲宗要立端王,端王便是宋徽宗。当时不是没有人提醒过她:“端王轻佻,不宜君天下。”向太后对政治不感兴趣,却执意要立端王,垂帘听政半年便还政。后来怎样?北宋就亡在宋徽宗手里。
“大宋武则天”里最有话题度的,是哲宗废后孟氏。此人一生传奇。她是高太后为哲宗娶的皇后,不受宠,两次被废黜出宫,却意外躲过了靖康耻,没有被俘虏到北方。后来,她垂帘听政,迎立高宗,南宋的建立有她一份功劳。
高宗皇后吴氏,80岁之时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主持孝宗的葬礼,又在光宗疯癫之时主持皇位内禅,让宋宁宗继位。
宁宗临死前,专政大臣史弥远废立皇子,操控宋理宗即位,并让宁宗皇后杨氏垂帘听政。杨太后惧怕阴狠的史弥远,很快还政。
等到理宗皇后谢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听政,已是南宋将要灭亡之时。元军兵临城下,大宋气数已尽,60多岁的谢太后抱着5岁的宋恭帝出城投降。
南宋灭亡后,度宗淑妃杨氏在流亡中以太后身份听政。崖山之战,赵氏骨肉无存,杨太后也投水自尽。
说是“大宋武则天”九人团,但真正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听政太后风采的,只有刘太后和高太后。也许是大宋气数将尽,南宋的几位太后虽然也曾站在聚光灯下,但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
不管怎样,这些在国家危难之际,从后宫走向前朝的女性,都值得后人给予她们些许掌声。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但是欢迎转发、评论呀。
我是@文史有意思,关注我,了解有趣好玩的文史知识呀。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099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