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Aśvaghoṣa,公元1、2世纪),古印度佛教大师、诗人、剧作家,生于婆罗门家庭,后皈依佛教。现存主要文学作品是叙事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庄严难陀》)和三部梵语戏剧残卷。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生平
马鸣(Aśvaghoṣa,公元1、2世纪),古印度佛教诗人、剧作家,与迦腻色迦王是同时代人,生于中天竺一个婆罗门家庭,原为婆罗门教信徒,后随著名佛教学者胁尊者出家,在东天竺、北天竺宣传佛法。
马鸣不仅是一个佛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写过不少诗作和剧本。现存主要作品是叙事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庄严难陀》)和三部梵语戏剧残卷。
鸠摩罗什译有《马鸣菩萨传》一卷。
著作
叙事诗《佛所行赞》讲述佛陀生平事迹。
《佛本行经》别称《佛所行赞》,古印度马鸣著,北凉昙无谶翻译。
《佛本行经》,佛教经典。又称《佛所行赞》。5卷,以诗体叙述佛陀行迹并宣说佛教义理。有南朝宋宝云之异译本,7卷。亦有藏译本。此经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流传极广。唐代义净说它“五天(竺)南海,无不讽诵”。
《美难陀传》全诗共十八章,讲述佛陀度化他的弟弟难陀的故事。
在释迦国,净饭王有两个儿子。长子悉达多出家证道,成为佛陀;幼子难陀娶妻孙陀利。一日,佛陀来难陀家乞食,未得布施而去。难陀前去顶礼佛陀。佛陀劝其出家。难陀勉强剃度。孙陀利得知,痛哭不已。难陀思念爱妻,希望还俗回家。一位沙门对难陀诉说女人不净,青春无常,难陀依旧愁眉不展。
佛陀得知难陀沉迷情爱,带他到喜马拉雅山麓和天国游览胜境。难陀见到绝色天女,心生爱慕。佛陀以雌猴、孙陀利和天女作为比喻,让难陀意识到孙陀利与天女的差距如同雌猴与孙陀利的差距一般。
难陀为获得天女,从此修炼苦行。阿难得知后,列举出种种例子,说明为天女而修行与佛教正法背道而驰,即使升入天国也终将堕落,六道轮回都是苦的根源,唯有解脱才是正途。难陀终于幡然醒悟。佛陀对他宣讲虔信功德,阐述修行次第:持戒、控制感官、适度饮食、适度睡眠、正念、经行、禅修等等,修习八正道,了悟四圣谛。
难陀从此隐居山林,精进禅修,证入初果、二果、三果、四禅,最终证得阿罗汉果。难陀礼赞佛陀,向佛陀汇报自己的证悟经历。佛陀勉励他此后教化众生。
三部戏剧残卷出土自中国新疆吐鲁番,只有《舍利弗》一剧署名“金眼之子马鸣”,但一般认为均出自马鸣之手。这是印度现存最早的梵语剧本。这3部残卷具有后来梵语戏剧的大部分艺术特征:有地位的角色说梵语,普通人说俗语,台词散韵杂糅,有上场、退场等舞台提示,剧中有喜剧性丑角,结尾有祝福诗。
评价
马鸣的佛教理论阐述了苦、空、无常、无我等小乘佛教基本教义,但也提倡大乘缘起性空的思想,反映了小乘向大乘过渡的内容,因此中国和日本有些佛教学者认为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
马鸣与提婆、龙猛、童受并称为“四日照世”。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2039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