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立独行,不施粉黛却成为时尚先锋;她宠辱不惊,孜孜不倦却也能笑看浮沉;她芳华绝代,香消玉殒却留下经典永存。
她就是一代银幕传奇、好莱坞女王凯瑟琳·赫本。
2018年5月12日,是凯瑟琳·赫本的111周年诞辰纪念日。
小十君选择在此时纪念这位女王,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她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她不仅是第一个在银幕上穿短裤的女演员,第一个在银幕下穿男装的好莱坞女星,第一个穿长裤出席奥斯卡的影后……
她也是女权先锋、(反)时尚先锋,更是第一位四封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至今保持这项记录,冠绝影史。
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影片分别是1933年的《牵牛花》、1967年的《猜猜谁来吃晚餐》、1968年的《冬狮》和1981年的《金色池塘》,这时间跨度没谁了。
但对名利场嗤之以鼻的凯瑟琳·赫本,从未到场领奖。
唯一一次出席奥斯卡,是在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她作为颁奖嘉宾为好友Lawrence Weingarten颁发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专为优秀制片人设立)。
性格上的离经叛道,并未妨碍美国电影学院AFI将她评选为“百年影史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一名”。
这个第一名,在影迷心中,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传奇认证。
不过所有这些“神乎其神”的荣誉,在赫本眼里,犹如她未到场领取的小金人一般不值一提。
她对于名利的淡薄,可说是演艺界的居里夫人。
也正是这份宠辱不惊的态度,对表演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以及写进教科书的精湛演技,让她获得世人广泛的尊敬。
从1932年的处女作《离婚账单》,到1994年最后一部作品《巴迪的圣诞节》,赫本的演艺生涯长达62年之久,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由此,也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经典有趣的银幕形象。
1933年,赫本的第三部作品,就为她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部作品便是《牵牛花》。
赫本在片中饰演一个怀揣着演员梦想的乡下姑娘Eva,她一路辛酸坎坷、力争上游,终于成为了纽约百老汇的大明星。
当光芒万丈的Eva从舞台上走下来的时候,她的发音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对她说:
本片的英文名叫Morning Glory,这是牵牛花的别名,直译为“清晨的荣誉”,因为牵牛花只在清晨开放。
前辈所说的意思是,大多数成名的明星演员,他们很容易为名声所累,沉醉于虚华的繁荣里迷失方向,然后像牵牛花一样过早地凋零……
这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演员打拼的真实写照,而老前辈口中牵牛花的寓意,不仅是对Eva的勉励,也是对赫本的勉励,更是对所有演员的勉励。
赫本也不负所望,在片中贡献了绝佳的演技。
Eva在聚会上以醉酒的状态,接连向制片人表演了两段癫狂的莎剧片段。
她对人物的精准拿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人移不开眼。
显然,赫本没有成为瞬间凋落的牵牛花,而是肆意怒放的惊世狂花。
比较有趣的是,Eva在醉酒的时候大放豪言:
Eva在《牵牛花》里吹的牛,被凯瑟琳·赫本实现了。
同年的另一部影片《小妇人》,又为赫本拿下了第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这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最早的一部影版《小妇人》,也是最经典的。
性格各异的四姐妹都很讨喜,不过,赫本饰演的二姐乔作为核心主角,依然是最有戏的。
里面有一场戏中戏,赫本女扮男装扮海盗,不仅让她过足了瘾,也让观众捧腹大笑。
其实,早期的赫本虽演技备受肯定,但由于其超快语速的台词,颇显霸气的台风,和率真爽朗的性格,并不受当时大众审美的喜爱。
以至于30年代后期,她一度沦为票房毒药。
彼时的好莱坞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体都不景气,能扛票房的明星没几个,也就葛丽泰·嘉宝和贝蒂·戴维斯稍好一点。
到了三四十年代之交,才有所好转,出现了《乱世佳人》《费城故事》和《卡萨布兰卡》等卖座大片。
而《乱世佳人》的导演原本属意由凯瑟琳·赫本出演女主角郝思嘉的,但是遭到了观众的抵制,他们认为赫本不够漂亮,最后,制片人只好以“不够性感”为由,换成了费雯·丽(当然,也成就了另一个经典)。
在那个年代,赫本遭受了许多对她外貌的恶意指责,诸如有雀斑不性感,缺乏女人味之类,而赫本的回应也是相当霸气:
总有人对性感的理解跟你不一样。
这句话至今仍被认为是女权主义和性解放的宣言。
赫本在私下里,甚至大胆地把男装穿上身,这种不做淑女的“反时尚”精神,让她无意中成为了时尚Icon。
忍不住来一波舔屏——
目光如炬,英气逼人,怎一个“帅”字了得!
就因为这份骨子里的潇洒和傲气,丢了《乱世佳人》女主角的赫本,并没有一蹶不振,她转而精心排练舞台剧《费城故事》。
1939年2月,这部舞台剧公演,反响热烈,连续演出了400多场,场场爆满。
在此期间,赫本获得了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随后,米高梅公司请来与赫本合作多次的导演乔治·库克,将《费城故事》搬上了大银幕。
这部影片可谓星光熠熠,凯瑟琳·赫本、加里·格兰特、詹姆斯·史都华和约翰·霍华德……
影片在1940年圣诞节期间上映,复制了舞台剧的成功,票房大卖。
凯瑟琳·赫本饰演费城的富家千金翠西,她是个桀骜难驯的高冷女王,同时又是集坚强与智慧于一身的优雅女神。
影片中,她与前夫加里·格兰特离婚,两年后与煤老板约翰·霍华德订婚,就在婚礼前一天,前夫带着记者詹姆斯·史都华来到翠西的家里搞采访……
一天一夜的时间,前夫想复婚,记者也爱上了她,加上未婚夫就是三个男人,女王会选择谁呢?
故事的趣味性就在于此,电影把悬念留到了最后。同时,四位演员的相互周旋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他们在一起的化学反应也非常有趣。
1944年,女王破天荒地拍了一部中国抗日电影。
不客气地说,这部片子,吊打除《鬼子来了》以外的所有抗日电影。
彼时,抗日战争还是进行时!
在影迷圈,这部电影早已名声在外,哪怕不认识凯瑟琳·赫本,单单因为猎奇而来的观众,看完后,也是啧啧称奇。
在《龙种》里,凯瑟琳·赫本饰演老农民谭凌的儿媳妇小玉。她小时候跟着哥哥学过认字,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形象。
影片接近两个半小时,从一派祥和的安乐村庄、幸福美满的谭凌一家,到鬼子进村后人心惶惶、大儿媳和她两个儿子接连死亡的惨剧,再到兵工厂西迁、农民反抗意识觉醒……
整部片子可谓浑然天成,最精彩的部分,是小玉骂醒谭凌的那场戏。
影片高明之处,便是全片从未正面展现我军的伟光正,而是用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与日本侵虐者的入侵之间的矛盾,循序渐进地引出了农民觉醒反抗的主题。
孩子,作为一个新的生命,蕴含着美好的希望;
龙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和抗战必胜的美好愿望。
影片更了不起的地方,是这部电影的思想格局,比肩甚至高于《鬼子来了》。
《龙种》不单从战争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同时还反思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比如,小玉骂醒谭凌的时候,就用了嗜血成性、以杀人为乐的老三为例。
战争让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疯狂地爱上了血腥杀人,这种摧残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战争之罪!
觉醒后的谭凌,率先烧光了自家的房子和庄稼(要进贡给日军的),举家加入了红色组织:
影片的格局还不止于此,不光凸显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沉热爱,和勇于反抗的精神。
影片中出现的月亮这个意象,还有谭凌开玩笑说,土地(地球)背面的人不会来抢我们的粮食,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土地……
这些都把《龙种》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它既表达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本性,也有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探讨。
用现在的说法,这部电影是非常“主旋律”的,全片的配乐,都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里面还唱了英文版的。
本片的成功,除了服化道的专业呈现(把外国人化妆成中国农民,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除了英语对白),演员们生动形象的表演之外,也少不了同名小说作者赛珍珠对中国风土民情的精准把握。(赛珍珠,在镇江长大的旅华作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篇幅有限,女王大人的作品就说到这里,因为她的戏龄实在太长了。
当同时代的女演员因年华老去而渐渐退隐时,赫本依然保持高度的艺术热情持续发光发热。
《非洲女王号》《长夜漫漫路迢迢》《猜猜谁来吃晚餐》《冬狮》和《金色池塘》等,都是五十年代以后的经典作品。
银幕之外,凯瑟琳·赫本兴趣广泛,喜欢多种运动,骑马、游泳、高尔夫、网球和滑冰。
其中,她尤其喜欢游泳,一直保持这项爱好到80岁的高龄。
而在个人情感上,赫本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和航空公司大亨霍华德·休斯(钢铁侠原型)的绯闻恋情;以及与一生挚爱斯宾塞·屈塞长达26年的旷世之恋。
从1941年开始,凯瑟琳·赫本与斯宾塞·屈塞共合作了8部影片,直到1967年《猜猜谁来吃晚餐》拍摄完成几周后,屈塞去世。
他们俩的性格截然相反,赫本乐观自信,屈塞沉稳冷静。互补的性格让他们在银幕上珠联璧合,同时还把恋情发展到现实生活中。
当时的屈塞是已婚状态,虽然早在1938年就因为酗酒问题和妻子分居,但由于他是忠实的天主教信徒,所以不能离婚。
因此,凯瑟琳和他,事实上只是地下恋情。他们虽不能结婚,但情谊深厚,两人相伴到老,直到一位离世。
1994年息影以后,赫本深居简出,身体一直健壮的她,到了晚年也不免疾病的困扰。
2003年6月29日,凯瑟琳·赫本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
自此,这位好莱坞女王的“牵牛花”终于凋谢了,万千观众也告别了他们的银幕女神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871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