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位置:首页  »  野史解密  »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日期:2023-03-28 15:34热度:加载中...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宋之问,又名少连,字延清,是唐代上元时期进士,他的诗多为歌功颂德之作,下面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真正的文人自有其风骨,为了达成理想中的目标,往往历经百折九死而无悔。中华民族文化血脉里流动着的也是蔑视苦难的伟大精神,一直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古往今来的中国文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着行走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之中,并且绽放出艳丽的花朵芬芳着今时今日的中华民族,从而卓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世间万事万物都必然存在着两面性,有阴必有晴,有左必有右,有前进当然也会有后退,有正义肯定也会有邪恶。这一切,就像俗话所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伸出来的双手五指也会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转向观察人间万象,就会明白人心复杂,难免泥沙俱下。有正义的人士,就同时会出现人格上有缺陷的人士。万物相生相克,充满了矛盾,也充满了是非。命运到底会走向何方,关键处只有那么紧要的一步,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大抵如此。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对于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而言,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却最终抛弃了自己的文人风骨,选择了出卖良心去换取升官发财。宋之问是汾州隰城县(今河南灵宝)人,家世并不显赫,完全是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育,与弟之悌、之逊三人各得父亲一项才艺,算是故里传闻的一桩佳话。宋之问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得以进士及第,登临“龙门”,从此开始踏上仕途。可惜他不珍惜自己的羽毛,丧失作为一名文人的道德风范,靠依附幸臣与出卖朋友来获取上升的机会。正如有识之人对其所作评价:“才华上流,品行下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威逼武则天退位,并且诛杀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迎立唐中宗李显恢复了李唐王朝。对于宋之问来说,这却是一件大大的不幸之事件,不久就和杜审言等一班好友遭到贬谪,他被贬为遥远的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唐朝时期,岭南处于偏僻之地,大多尚未开化,诸事艰难,宋之问每每回想昔时荣华,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困苦,便在次年秘密潜逃回洛阳。而此首《渡汉江》,正是写于他在逃回来的半道之上。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这首小诗比较别致,似乎简单地只是描述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然而,当我们仔细地拷量宋之问的卑劣为人,再思量他之前之后的系列行动,却反而有理由让人相信,这并不是一首纯粹的“思乡之作”。如果真正来品味一番,这首小诗更像一个“官迷”的试探性动作,其中充满了别有用心。这个文人中的败类,的确是利欲熏心,时刻睁着一双红色的眼睛到处寻找着机会,随时准备以不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

首句“岭外音书断”,故作苦情,却以人情入手落笔,看上去自然充满人情味。“岭外”点明诗人自身所处境地,现在读来不觉得怎样,但是如果结合到当时岭南开化的程度,便会明白其周边的环境是极其恶劣。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书信往往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最佳手段。但诗人被贬岭南,地理位置不佳,可谓置身在穷乡僻壤之中,从而导致通讯不畅,长年累月无法接收亲朋好友的来信。没有书信来往,同样就得不到朝廷里所发生的各种消息,对于擅长经济钻营的诗人而言,这是难以忍受的。所以,诗人才会生发出来感喟,叫嚷“音书断”。结尾这一个“断”字,可以说把诗人心中的挂念和不安的情绪道了个一干二净。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次句“经冬复历春”,从季节变幻上来描写,让人能够切身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漫长。本句实际上是对首句“音书断”的回应,好长时间没有接收到亲朋好友的书信了。有多长时间呢?从冬到春,整整已经有一年之久。句中一个“复”字,把时间的延伸性给展现得十分准确。这个时间长度也恰好符合诗人贬谪到泷州的时间,因为第二年他就因为无法吃苦偷偷逃回洛阳友人家了。单独看这句,没有什么感受,以为就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通常叙述。可是结合到宋之问出卖收留他的友人来看,就会对其投机性给予蔑视。他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通常会弃道义于路侧而不顾,关键就是因为太过于自私自利的缘故。

末尾两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起于人情而终于人情。越靠近故乡,心情就愈加复杂,情感上显露出来一种胆怯,当相逢故乡来人的时候,更加不敢询问与故乡有关的种种情况。这两句诗非常著名,特别是第一句“近乡情更怯”,此间刻画细腻入微,把人内心里面的复杂情绪给表露无遗。如此美妙的诗句,如果不是一个因品行低劣而遭到贬谪的罪官所写,那么想来一定会为人带来更加奇特的遐想。因为猛然看过去,浅显的诗句却把一个阔别故乡多年的游子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其隐匿在不安举动背后的真挚而又忐忑的情怀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宋之问所谓的“乡情”并不是普通意义上所说的故乡之情怀。根据他往日所作所为,可以由此推理出来他所谓的“乡情”,事实上应该理解为“朝廷”内外的各种消息才比较合理。而此处所显露的“怯”并不是因为回到久别的故乡所引起,因为他根本就是一个逃避惩罚而公然偷跑的罪官。他没有回归自己的故乡。所以,这里的“怯”意,更为正确的理解应该就是来自于对自己偷跑回来的担心。不久之后,他就躲到洛阳友人家里,并且向世人展示出来了他的无耻行径。为了谋求一官半职,他出卖了收留自己的友人张仲之,向武三思告密,从而导致张仲之全家被杀。真是败类中的败类,其行为不仅让当时的人们厌恶于他,更是让他背负千载骂名,遗臭万年。可惜了一副好皮囊,还有一身好才华,生生被宋之问给玷污和损毁掉了。

【相关文章】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唐代宋之问所作的《渡汉江》,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标签:宋之问  唐代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814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