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他是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他是西周开国元勋,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他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那么为什么在周武王驾崩后,是他来摄政呢?与他同时代的不是还有一个在民间半人半神的姜子牙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为什么周武王驾崩后,只能是周公来摄政的原因吧。
姜子牙其实从始到终都一直是辅助者的角色。根据历史记载,他在齐国的发展也很好。后来慢慢的齐国越来越强,周成王还给了姜子牙派兵征讨诸侯国的权力。至于为什么他只能做周王室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辅助者,而不能取代周公做监国,还是因为他不姓“姬”。因为当时的观念是“家天下”,所以你不姓姬很多事就是不能做,这就是家天下的局限性。
周武王死的时候,西周刚刚建立没多久,于是国家的担子就落在了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身上,继位的是武王的小儿子,年纪太小,大权也就给了周公旦。叔叔辅政,历来都是非常危险的,周朝人的思想跟后世的差不了多少,没多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
这时候如果说姜子牙摄政,那他该怎么管?人家姓“姬”,天下百姓肯定心早跑敌人那去了啊,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周公来解决。毕竟都是周朝宗室,比较好压阵。这也说明了周朝当时的政治是非常脆弱和混乱的,姜子牙也就只能辅政辅佐周公旦领兵作战了。
征讨叛乱的同时,也是周朝的开疆拓地,毕竟杀死纣王只是占领了商朝的核心地方,二次东征则是实实在在地把周朝的统治疆域拓展到了海边。东征以后,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了。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80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