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功臣周勃为何会下狱?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绛侯周勃是西汉名将,追随刘邦南征北战,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刘邦临死前对吕后说:“陈平智有余,而不足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而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可为太尉。”这是刘邦给予周勃很高的评价,这句话里包含有对周勃的期望和信任。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可见刘邦对周勃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的信任。在后期吕氏作乱时,和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的配合下,诛杀诸吕,安定刘氏天下,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
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非常害怕,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诸吕已除,代王刘恒顺利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有一天汉文帝对周勃说:“
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汉文帝刘恒的意思是前几天我下旨让诸位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地,但是有些人没有去封地,丞相您是我所倚重的老臣,您应该做个表率,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先到你的封地绛县,其他人都不敢不听话。还需要周勃去带头回封地?
周勃为什么会被免相回封地?这还得从周勃的性格说起。周勃诛灭诸吕、拥立文帝有功,文帝对周勃礼遇有加,非常恭敬,每次退朝都目送周勃离去,周勃因此甚为得意,对皇帝也不是很恭敬。袁盎因此进谏,问文帝: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的人?“文帝回答说:”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袁盎说:“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吕后掌权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反正。而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掌握兵权,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能称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臣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群臣上朝时,逐渐威严起来,周勃慢慢也开始对皇帝产生了敬畏。
文帝对周勃的印象已经形成:非社稷之臣。成见是人内心的一座大山,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回到封地后,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的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害,经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和郡尉。为什么周勃害怕被诛杀呢?很有可能因前期得意忘形,对皇帝不够尊敬,后来文帝变的威严起来,周勃才有敬畏之心。
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要反叛,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处理,廷尉又把此事交付长安负责,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之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原来降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绛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绛侯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哪里知道狱吏的重要呀!”绛侯重新回到封地绛县。
绛侯周勃战功卓越,戎马半生,竟然被一个小小的狱吏所辱,若不是薄昭向薄太后求情,太后也明白事理,不然文帝也不会放周勃出狱。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60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