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稽神录 拾遗 (个人注释)下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稽神录 拾遗 (个人注释)下
日期:2023-05-25 22:24热度:加载中...

稽神录 拾遗 (个人注释)下

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陈某,壬子岁1,游海陵,宿于逆旅,雨雪方甚,有同宿者,身衣单葛,欲与同寝,而嫌其垢弊,乃曰:“雪寒如此,何以过夜?”答曰:“君但卧,无以见忧。”既皆就寝,陈窃视之,见怀中出三角碎瓦数片,铁条贯之,烧于灯上,俄而火炽,一室皆暖,陈去衣被乃得寝。未明而行,竟不复见也。

译文:

       茅山道士陈某,在壬子年,云游海陵,住宿在旅店里,天正下大雪,有个与他住在一起的人,身上还穿着葛布单衣,想与陈某一起睡,但陈某嫌他身上太脏太破,便说:“下雪天这么冷,怎么过夜呢?”(那人)答道:“您只管躺下,用不着担忧。”两人都睡下之后,陈某偷偷地看那个人,见他从怀里掏出几片三角形碎瓦,瓦片用铁条串着,拿到灯上烧烤,一会儿火便燃烧得很旺,整个屋里都暖和起来,陈某去掉身上的衣服被子才能入睡。没到天亮这个人就走了,一直没有回来。

注释:

1壬子岁:公元952年,后周广顺二年

 

逆旅客

       大梁(1)逆旅中,有客不知所从来,恒卖皂荚百茎于市,其荚丰大,有异于常者,日获百钱,辄饮而去。有好事者,知其非常人,乃与同店而宿,及夜穴壁窥之。方见锄治床前数尺之地甚熟,既而出皂荚实数枚,种之,少顷即生。时窥之,转复滋长,向晓则已垂实矣,即自采掇,伐去其树,判而焚之,及明携之而去。自是遂出,莫知所之。

译文:

       大梁的店里住着一个客人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天天在市场上卖一百多个皂荚,他的皂荚特别丰满肥大,跟平常皂荚不一样一天卖得一百个钱,买酒喝完就走。有个好奇的人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便跟他到同一个客店里住宿,到了夜晚在墙上掏个洞偷窥他。只见他把床前几尺见方的地方用锄头整治得松松散散,然后拿出几颗皂荚种子种在土里,一会儿就生长出皂荚小苗他不断地在观察这幼苗,幼苗迅速生长,天亮时就已挂满了果实马上动手采摘,把皂荚树伐倒,劈碎烧了到天亮便带上皂荚出了门。从此他就走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什么地方。

注释:

1大梁:大梁,中国河南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原为中古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都邑所在地。

       大梁有时也作为开封地区的代称,例如五代时期,有人便将当时的首都开封城称为‘大梁’,北宋部分人也沿用这一习惯,将首都开封称为大梁,又将开封水系汴河与梁的古称结合,将开封称作‘汴梁’但都不是当时正式的地名。

 

教坊乐人子

       教坊乐人某,有儿年十余岁,恒病,黄瘦尤甚。忽遇(道士于路谓之曰:“汝病食症耳,吾能瘳(《广记》作“疗”)之。”因袖中出药数丸,使吞之。既而复视袖中曰:“讶,赚矣,此辟谷药也,自此当不食,然病亦瘳矣,尔必欲食,常取少木耳食之,吾他日复以食症药遗尔也。”遂去。儿归三日病愈。然其父母恒以不食为忧,竟逼使饵木耳,遂饮啖如故矣。已而自悔曰:“我饵仙药而不自知,道士许我后送药来,会当再见乎?”因白父母,求遍历名山寻访道士,母不许,其父许之曰:“使儿病不愈,今亦死矣,既志坚如此,或当有分也。”遂遣之,今不知所在。

译文:

       教坊的乐人某某,有个儿子十多岁了,总是生病,长得瘦。忽然有天在路上碰见一个道士,道士对他说:你的病属于食症,我能给你治。便从袖里拿出几丸药,让他吞了下去。然后又看了看袖筒里说:“呀,你赚啊,这是辟谷药,从现在开始你应当不再吃饭,但你的病也会痊愈的你肯定想吃饭,那就经常拿些木耳吃以后再来送你治食症的药。说完就走了。

       儿子回家后天病痊愈了。但他的父母总是为他不吃饭而担忧,后来终于逼着他吃木耳,于是又跟从前一样地吃吃喝喝。过了会儿儿子自己悔悟道:我吃了仙药自己还不知道道士答应我还送药来,能够再见到他吗?便跟父母,要遍求名山去寻访那位道士母亲不允许,父亲同意他说:原先儿子你的病治不好,到现在也死了既然志向如此坚定,或许是有缘分吧。”于是就把儿子打发走了如今不知道什么地方

 

蒋舜卿

       光州(1)检田官蒋舜卿,行山中,见一人方采林檎(),以二枚与之,食,因尔不饥。家人以为得鬼食,不治将病,求医甚切,而不能愈。后闻寿春有人善医,令往访之,始行一日,宿一所村店,有老父问以所患,具告之,父曰:“吾能救之,无烦远行也。”出药方寸七,使服之。吐二林檎如新,父收之去。舜卿之食如常。既归,他日访之,店与老父俱不见矣。

译文:

       光州有个检田官叫蒋舜卿,他在山里走路碰见一个人正在摘林檎果,给了他两颗,了以后,从此感觉不到饿。家里人以为他是吃了鬼给的食物,不赶紧治疗就会得病急着找医生,但是治不好。

       后来听说在寿春有高明,就让蒋舜卿就去拜访他,刚走了一天,晚上住宿在一家旅店里,有个老大爷问他患的是什么病,蒋舜卿把病情告诉了他老大爷说:我能救你,用不着走那么远。他拿出个一寸七的药方让蒋舜卿服了下去吐出来了两个林檎果就跟新鲜的一样老人将这两个林檎果收了起来。蒋舜卿的饮食又恢复原状。蒋舜卿回家之后,过了几天又去看望老大爷,旅店与老大爷都不见了。

注释:

1光州:光州,中国古代、近代城市,即今河南省潢川县。光州境即今潢川县境,光州城即今潢川县城。夏、商、春秋时期为黄国,秦置弋阳县,东汉置弋阳郡,唐更名光州,清雍正二年升为光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政区改革,光州本可改称光县 ,嫌与邻封光山县凌夺,查黄水自湖北麻城县界东流至州西北,名曰潢河,故改称“潢川县”。

2林檎: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红Malus asiatica Nakai的果实。梨果扁球形,直径2.5-4cm,表面黄色至深红色,有点状黄色皮孔。顶端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底部深陷。气清香,味微甜、酸。

 

卢延贵

       卢延贵者,为宣州安仁场官,赴职,中途阻风,泊舟江次。数日,因登岸,闲步不觉行远,遥窥大树下,若有屋室,稍近,见室中一物若人若兽,见人即行起而来逐。延贵惧而却走,此物连呼“无惧,吾乃人也。”即往就之,状貌奇怪,裸袒而通身有毛长数寸,自言:“我商贾也,顷岁漂舟至此遇风,举家没溺而身独得就岸,数日食草根,饮涧水,因得不死,岁余身乃生毛,自尔不饮不食,自伤孤独,无复世念,结庐于此千余年矣。”因问独居于此,得无虎豹之害,答曰:“吾已能腾空上下,虎豹无奈何也。”延贵留久之,又问“有所需乎?”对曰:“亦有之,每浴于溪中,恒患身不速乾,得数尺布为巾,乃佳也。又得一小刀以掘药物,益善。君能致之耶?”延贵延之过船,固不肯,乃送巾与刀而去。罢任复寻之,遂□(《广记》作“迷”)失路,后复(《广记》作“无”)有遇之者。

译文:

      卢延贵被任命为宣州安仁场官员,在上任的途中遇上了大风,把船停泊在江边好几天,就上岸了。闲暇无事散步不知不觉间走出去很远遥望大树下,好像有房子,走近一,见屋里有个东西像人又像野兽,见了人便起身追逐。卢延贵非常害怕急忙逃走,那东西却连连呼不要害怕,我是个人。”

       卢延贵走到他跟前,见他体态样貌奇特怪异,裸露着身子遍身有长有好几寸毛,他自己说:“我商人,近几年行船走到这里遇上了大风,全家都沉没只剩下自己活着上了岸,天天吃草根,喝山沟里的水,这才活了下来,过了一年多身上就长出了毛从那以后便不吃不喝,一个人伤心难受孤独,再没有回到世上去的念头,就在这个地方安家住了下来已经一千多年了。

     (卢延贵问他一个人住在这里,难道没有虎豹猛兽来侵害吗他答道:我已经能够腾空飞上飞下,虎豹对我没有办法了。卢延贵在那呆了很长时间,又问他:“你有没有需要的东西?”他说:也有,每次在溪水里洗澡,总因为身上不能很快干燥而犯愁,如果能有几尺布做浴巾,那就好了。再有一把小刀,用来采掘药物,那更好。能给我这两样东西吗?卢延贵他到自己船上去,他一直不肯卢延贵只好给他送去浴巾和小刀后再离开

       卸任之后卢延贵又去找那个人,结果迷失了路,后来没人再碰见过那个人。

 

杜鲁宾

       建康人杜鲁宾,以卖药为事。尝有客自称豫章人,恒来市药,未尝还直,鲁宾善待之。一日复至,市药甚多,曰:“吾欠君药钱多矣,今更从君求此,吾将还西天市版木,比及再求,足以并酬君矣。”杜许之。既去,久之乃还,赠杜山木棒十条,委之而去,莫知所之。杜得之不以介意,转遗亲友。所存三条,偶命工人剖之,其中得小铁杵二具焉(《广记》“杵”下有“臼”字,“二”作“一”,“焉”作“高”),可五六寸,旧(《广记》作“臼”)有八足,间作兽头,制作精巧,不类人力,杜亦凡人,不知所用,竟为人取去,今失所在。杜又尝治舍,有卖土者,自言金坛县(1)人,来往甚数,杜亦厚资给之。治舍毕,卖土者将去,留方寸之土曰:“以此为别。”遂去不复来。其土坚致,有异于常,杜置药肆中,不以为贵。数年,杜之居为火所焚,屋壤土裂,视之有小赤蛇在其隙中,剖之,蛇萦绕一白石龟,大可三二寸,蛇去而龟尚存,至今宝藏于杜氏。

译文:

       建康有个人叫杜鲁宾,以卖药为业。曾有个顾客自称是豫章人,常来买药,没给过钱,鲁宾对他很友善。一天那人又来了,要买很多药,说:我欠你的药钱已经很多了,今天还要从你这里拿药我要回到西天买卖版木等我再回来时,我就有足够的钱一起还给你了。”杜鲁宾答应了他。他走了以后,很长时间才回来,送给杜鲁宾十根山木,放在地上就走了,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杜鲁宾得到这以后并没有放在心上,转手给了亲友自己还剩下三根他偶而让工人把木劈开在里面得到一套铁制的小杵臼,长约有五六寸臼的下面有八只脚,每隔一只做成兽头的形状,做工精巧,好像不是人力所能干的杜鲁宾也是个的凡人,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后来被别人拿走了,现在已不知道失落在什么地方。

       杜鲁宾又曾经修理房子,有个卖土的,自是金坛县人,与杜来往很频繁,杜鲁宾也给了他很多钱。房子盖完了,卖土的要走,他留给杜鲁宾一尺见方的一块白土说:以此赠别。便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这块白土质地坚硬,跟普通的白土不一样。杜鲁宾把它放在药店里,并不把它当作什么贵重东西。

       过了几年,杜鲁宾家的房子被火烧了,房屋烧坏了白土也被烧裂了一看在土的裂缝里有一条红色小蛇,把土剖开后,发现小蛇缠绕着一只白色的石头龟,有二三寸大蛇没有了石龟仍然存在,至今还珍藏在杜氏家里。

注释:

1金坛县:武周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五代因袭唐制,金坛属南唐润州。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

 

建州狂僧

       建州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微验。邵武县(1)前临溪有大磐石,去水犹百步,一日忽以墨画其石之半,因坐石上,为持竿钓鱼之状。明日山水大发,适至其墨画而退。癸卯岁(2),尽砍去临路树枝之向南者,人问之,曰:“免碍旗幡。”又曰:“要归一边。”及吴师之入,皆行其下。(3)又城外僧寺,大署其壁,某等若干人处书之。及军至城下,分据僧寺,以为栅,所安置人数亦(《广记》作“一”)无所差。其僧竟为军士所杀。初王氏之季,闽建多难,民不聊生,或问狂僧曰:“待何时当安?”答曰:“侬去即安矣。”及其既死,闽岭竟平,皆如其言。

译文:

       建州有个僧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经常跟疯子一样他说的话他的行动,多数为后来的事实所验证。邵武县城前面靠近一条河有块大磐石,距离河水有一百步远,一天这个僧人忽然用墨在磐石一半高的地方画了一道横线,他则坐在石头顶上,拿着鱼竿钓鱼的样子。第二天山洪暴发,河水正好涨到他画的墨线那里就退了。

       癸卯年狂僧将路旁向南伸出的树枝都砍掉了,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免得这些树枝阻碍旌旗幡仗通过。又说:要靠一边走。等到吴国军队进入建州时,果然都从被他砍掉树枝的树下走过。他还在城外寺庙的墙上,到处写下“某等若干人住在这里”的题字。军队来城下时,用栅栏将寺庙分成几部分安排住人在这里安置的人数与狂僧在墙上题的数字一点儿也不差。

       后来这个狂僧竟被兵士杀害了。以前王氏统治闽地的后期,闽建地区多有灾难,民不聊生,有人问狂僧道:什么时候局势能够安定呢?他答道:我死后局势就安定了。等他死了,闽岭最终被克复平定,都跟他说的一样。

注释:

1邵武县:邵武(古属邵武府邵武县)素有“铁城”之称,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吴主孙休罢都尉,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

       唐武德四年(621),绥城从邵武分出,复立为县,邵武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建州归江南道管辖。后晋天福元年(936)。改邵武县为昭武县。后汉乾祐元年(948),改昭武县为邵武县。

2癸卯岁:公元943年 ,闽永隆五年(943)正月、后晋天福八年,闽富沙王王廷政于建州(今福建建瓯)称帝,国号大殷,改元天德。穿皇帝赭袍,上朝及接见邻国使者仍用藩镇礼节,以属内将乐县改为镛州,延平镇改为镡州,以杨思恭为仆射、录军国事。

       王延政(?--947),王审知子。王曦即位以延政为建州刺史,二人相互猜忌,长年征战。天德二年王曦遇弑,同年王延政并闽。天德三年南唐灭闽,迁王延政于南唐,南唐保大五年(947)卒于南唐。

       南唐保大元年(闽永隆五年,943年)正月,闽主王曦之弟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福建成了闽、殷两国并立。次年三月,闽拱宸都指挥朱文进发动政变,杀王曦自立为闽王,泉、漳、汀三州不服,归附于殷。殷主王延政遂于十一月发重兵进攻福州。福州裨将林仁翰杀朱文进,迎殷军入城。至此,福建五州全归殷所有,王延政遂于次年正月改国号为闽,以福州为南都。

3及吴师之入,皆行其下。:李仁达(后改名弘羲)窃据福州自立。南唐乘势攻福州,数月不克。保大四年,李仁达乞师吴越,击退南唐军后,归附吴越,闽遂亡。

       南唐保大五年三月,吴越为解福州之危,再遣余安率水军自海道往救。至白暇浦(约今福州南),将舍舟,而海滩泞淖难行,方垫竹席以登岸,猝遭城南冯延鲁部密集弓弩齐射,乃退舟避战,以疲惫南唐军,冯延鲁欲诱吴越军登岸至平地,以尽剿之,遂令军稍退。

       吴越军将计就计,登岸后鼓噪奋击,锐不可挡。南唐军不支,冯延鲁弃阵而逃,裨将孟坚战死,余众溃散。吴越军乘胜而进,与城内军合势,夹击大败城南延鲁军。王崇文、魏岑等见势不利,焚营而遁。

       吴越军乘胜追击,执斩南唐兵2万人,缴获军资器械数十万件。余安引军入福州,李弘羲举城称臣,归附吴越。旋吴越王命余安等班师,以东南安抚使鲍修让镇福州。李弘羲阴阳反复,后因谋杀鲍修让以降南唐,被修让勒兵诛之,自此,福州为钱氏所有。

这里是全书完分割线


下面是译者对各则故事的感想:

茅山道士

       什么东西穿起来放灯火上烤可以让全屋都温暖?比供暖都厉害,还有,用铁条串着烤真的不烫手吗?

逆旅客

      这招比《聊斋志异》里种梨的那个厉害啊,这个种出来的东西又大又好,聊斋只是个戏法梨还是车上的。

       不会是偷了建州孔庙那颗皂荚树结的果吧。

教坊乐人子

        “为了你好”坏你事,你怪他们又给你一脚踢开,好啊!好啊!

蒋舜卿

       有种山海经的味道啊,《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林檎是一种和苹果很像的蔷薇科水果,不过现在都是做中药用了。

       还有,林檎(意味深)

卢延贵

       桃花源记啊?还“遂□(《广记》作“迷”)失路,后复(《广记》作“无”)有遇之者。”

       人变野人也够怪的,不过按照“吾已能腾空上下,虎豹无奈何也。”以及“结庐于此千余年矣。”到可以解释为什么找不到野人了(笑)。

杜鲁宾

       鲁滨逊?罗宾汉?杜鲁门?幻视三联。

       不过这种来历奇怪的东西居然就扔掉了?只要故事编的好这玩意价格分分钟炒上天啊。

建州狂僧

       有点像俄罗斯的圣愚啊,桀桀,疯癫预言家太多啦~

 

译者的话:

      从今年一月三十日到今天四月十三日,历时两个半月时间《稽神录》八卷终于全部译注完毕!

       可以说,《稽神录》这本书与其他志怪小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它是记录着最后一个长期分裂时代的乱世景象。

      在乱象初现狼烟四起时,无论王侯将相,贩夫走卒被乱兵一冲全部沦为刀下鬼。

     各路军阀,野心家,起义军为了争夺地盘混战不休,与黄巢有关的历史事件提到过他在浙江被镇海节度使打败暂时归附,以及后来流窜入闽四处劫掠屠杀,可惜《稽神录》所有的记载不过五陵,如何与两广有关的记载都没有,所有也没有黄巢入广后的故事。

       然后是秦宗权,这是《张怀武》故事的背景,“怀武者,蔡之裨将某之长吏也。顷甲辰年,大饥,”甲辰年是公元884年,唐中和四年,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刚死,秦宗权即从蔡州(今河南汝南)发兵攻汴(今河南开封)。

       光启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权在蔡州称帝,国号沿用大齐,以示继承黄巢起义的事业,并建立官僚体制。秦宗权为人极其残酷,所克州县无不焚杀掳掠,“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秦军所过之处,百姓或被杀绝,或逃散殆尽,因此部队的后勤补给,甚至军粮都成问题。秦宗权并没为此发愁,他令部下杀光当地百姓,用车载穷人尸体充当军粮。

       而继承了黄巢秦宗权残酷手段的是孙儒,光启初年,孙儒随秦宗权围攻洛阳,东都留守李罕之弃城出奔,孙儒焚烧宫阙,屠杀居民。唐僖宗命令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前来讨伐,双方战于洛水,诸葛爽大败,孙儒乘胜进围郑州。

       孙儒部众乘夜登城,郑州刺史李璠出奔,孙儒攻克河桥,进据河阳,留后诸葛仲方出逃。朱全忠驻营于河阴,不敢交战,不断出疑兵袭扰,才迫退了孙儒大军。此后,朱全忠与秦宗权发生大战,秦宗权败走,孙儒听说后,屠杀河阳全城居民,焚毁城市,向南撤退。

       接下来就是《稽神录》提到的高邮大屠杀和扬州之战了,唐光启三年(887年),卢州刺史杨行密为争夺扬州(治今江苏扬州),对代理淮南节度使秦彦等人的作战。淮南节度使高骈昏庸,大权落于方士吕用之手中,吕诛杀老将,引起部将不满。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率百骑前往淮宁军使郑汉章处,与郑联兵进至广陵(今扬州)城下。

      秦彦遣其将秦稠将兵三千至扬子助师鐸。壬戌,宣州军攻南门,不克。癸亥,又攻罗城东南隅,城几陷者数四。甲子,罗城西南隅守者焚战格以应师鐸,师鐸毁其城以内其众。用之帅其众千人力战于三桥北,师鐸垂败,会高杰以牢城兵自子城出,欲擒用之以授师鐸,用之乃开参佐门北走。骈召梁缵以昭义军百馀人保子城。乙丑,师鐸纵兵大掠。师鐸是黄巢旧将)

       887年5月25日,杨行密部包围扬州。七月份一斗米值五十串钱,八月,扬州城内草皮树根被啃光,城内饿死的人有一大半。宣州兵团士兵将扬州百姓随意绑架,接着在大街上将人贩卖屠杀,被绑架、买卖和杀害的百姓,到死都不说一句话。

       10月29日,扬州城破,秦彦和毕师铎出逃。杨行密进城后,发现只剩下几百户居民。于是用军粮赈救残存居民。杨行密自封为淮南战区候补司令(留后)。一直对江淮地区虎视眈眈的秦宗权,以其弟秦宗衡为统帅,孙儒为副将,派兵一万人,攻击刚刚被杨行密夺得的扬州。

     《十国春秋·吴一·太祖世家》:“城内无食,米斗直钱五十缗,草根木实都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者过半。宣军多掠人谐肆售之,或夫妇父子自牵系就屠门相鬻,屠者輙刲剔如羊豕然。”

       见《旧五代史·僭伪列传》:“行密攻围弥急,城中食尽,米斗四十千,居人相啖略尽。”

       见《新五代史·吴世家》:“是时,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其夫妇、父子自相牵,就屠卖之,屠者刲剔如羊豕。”

       887年唐僖宗光启三年12月5日,孙儒在高邮大肆屠杀。7日,高邮残兵700多人溃逃至扬州,杨行密担心这些人会叛乱,将他们全部活埋,并杀掉张神剑。17日,高霸带其弟高旺、部将余绕山、前常州刺史丁从实等一起到扬州。21日,杨行密命令海陵镇遏使高霸放弃资产,焚毁房舍,率其部下数万户迁移到广陵(今江苏扬州)。不久,朱全忠兼任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28日,杨行密杀高霸、丁从实、余绕山等人。29日,杨行密腰斩吕用之。

文德元年(888年),庐州刺史杨行密攻破扬州,讨平毕师铎、秦彦之乱,自称淮南节度使,与占据徐州的感化节度使时溥结盟。孙儒此时接受朱全忠的招降,被唐昭宗任命为检校司空、招讨副使,他率军南下攻击,取得润、常、苏三州,兵势益强,受封为淮南节度使。

888年1月,孙儒在高邮诛杀毕师铎与秦彦

       5月29日,孙儒袭击扬州,并占领扬州,杨行密逃走。孙儒自称淮南节度使。

       大顺元年(890年),杨行密攻取润州,以大将安仁义留守,另一位大将李友守常州。孙儒闻报大怒,率大军渡江南下,以刘建锋复取常、润二州,安仁义败走。次年,孙儒引兵自京口转战向南,杨行密大将田頵和刘威等人合兵三万来战,孙儒命大将马殷将其击败,留下刘建锋守润、常二州,一时间淮南大乱。

       同年秋天,孙儒焚毁已成空城的扬州,引兵向西,传檄远近,号称五十万,旌旗相属数百里,所过焚烧庐舍,杀老弱以供军食。

       景福元年(892年),孙儒大军包围宣州,扎营于陵阳,杨行密与之交战,多不利,大将刘威认为:“孙儒焚仓隤垒以来,粮尽将为我禽。若劲兵背城,坐制其困。”大将李神福也请求坚壁以待。孙儒无粮,只以活人为食,营中又疫病流行,只好分遣大将刘建锋、马殷等人到附近诸县抄掠,搜集粮草。杨行密得到消息后,知城中兵少,立率大将安仁义、田頵等人突然展开攻击,连破五十余寨,在阵上将孙儒生擒,就地处死,传首长安。

       刘建锋、马殷等人听到消息,痛哭不已,无奈之下,率兵辗转西入湖南,击败武安军节度使邓处讷,占领潭州。后来马殷据有湖南全境,自称楚王,上表唐廷请求追封孙儒为司徒、乐安郡王,立庙以祭祀。

       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派马殷讨蒋、邓,取得初步胜果。但是,战事还在进行,刘建锋自从夺取武安军后就变得骄傲嗜酒。他还和新息小史陈赡美艳的妻子私通。陈赡怒而用铁挝杀了刘建锋。士兵起初迎张佶为留后,但张佶拒绝了,最终推立马殷

       以上便是五代初年最惨烈的几次大战,可以说劫掠与屠杀甚至杀人做军粮对中原到江淮造成了恐怖的打击,所以有了《稽神录》里百姓宁愿在大别山深山老林里冒着被老虎吃掉发风险开荒种粟,搭建树屋也不想出山。要知道粟是很适应干燥贫瘠土地不怎么需要照顾的作物,同时产量也不怎么高。

       以上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在我注释的《稽神录》都可找到,只不过是分散在每个有关故事的注释中,不成体系罢了。不过我在翻译注释的过程中却是对残唐五代这段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稽神录》中的故事还是主要以杨吴——南唐境内的故事为主,包括被南唐后来征服的三四个地区出现频率较高。北方五代每卷能出现一两次,契丹只出现过一次,前蜀一次,吴越国两三次,北汉,后蜀,南汉,南平,归义军完全没有出现。

      我认为这个问题和作者本人环境有关系,徐铉是南唐末北宋初人,也是南唐文坛领袖之一,本人就是建康(南京)人 ,从小在建康长大,后来在南唐朝中做官也没做过地方官一直就在南唐首都建康做中央官员所以关于建康的故事收集的特别多。

      其次他作为高级文人交友的圈子也都是文人墨客,南唐境内文风最盛的地区就是江南各州文人在集会闲谈时就会提到家乡的故事,扬州府作为南唐的东都商旅政务往来频繁所以徐铉也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还有些故事往往是通过任职地方官的朋友讲述的。

       其他诸如湖南马楚福建闽国和江西各州的故事,则是因为南唐攻灭了当地的格局政权归顺者来到南京带来了他们的故事。因此中原王朝五代,四川前蜀后蜀的故事就很少,而更南面的南汉和更北面的契丹以及最西面的归义军完全没有相关故事,甚至连相邻的同处江南的吴越国有关故事都没几条,归根到底作者收集信息的渠道还是大多都在南唐境内,甚至局限在南京到扬州这段范围内。

       海外的故事(海客)大多是和山海经一脉相承的海外奇国以及与常人不同的国民,在道家各大名山洞天福地附近发生的故事与仙人有关,庐山的九天使者庙(今太平宫)是高频地点,大别山附近虎患严重江淮地区广泛祭祀伏虎神矛将军,长江及其支流故事多是神龙水神大鼋水怪。当然还有山中的各种石引发的怪事,以上是基于南唐境内的故事,其他国家的故事多是关于吉兆异像国家兴亡的故事。

      我是以综合的视角看待这本书的,更多时候是通过故事了解千年前华夏各地的风土人情,所以我会特别考究提到的地名以及这些地区古代的自然环境,一千年前的自然环境和现在区别太大了。

       稽神录作为志怪小说收录故事的主旨就是“志怪”所以真实性以及细节肯定不及其他资料,此书在后来被太平广记和类说摘录过在流传中又多有缺漏,太平广记版被宋朝官方校对过所以比较精确。这本书也可以作为野史,就比如第六卷有一则讲了南唐攻打吴越国临安的战争,我找了正史,根本没有记载就很奇怪。

       我翻译了全书后对于五代各国尤其是南方各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因为文中提到的人物事件对应的正史我都有查阅,甚至部分正史人物的传记还会引用本书作为补充,因为着重点不同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文献不同角度来看待某一历史事件,我觉得这样很棒。

        


【相关文章】

稽神录 拾遗 (个人注释)下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19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