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虐杀、轮乱、替身…正史中的皇室硬核狗血八卦,汉武帝:我兄弟个个都是人才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虐杀、轮乱、替身…正史中的皇室硬核狗血八卦,汉武帝:我兄弟个个都是人才
日期:2023-05-25 22:24热度:加载中...

虐杀、轮乱、替身…正史中的皇室硬核狗血八卦,汉武帝:我兄弟个个都是人才

如果一个皇帝是顶流,那么他的后妃往往也能连带着出道,汉武帝刘彻就是如此,他的陈皇后、卫子夫和李夫人都带着各自的典故稳居一线。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刘彻的庶母和兄弟们也个个都是人才,可惜人气不高,皇帝也带不动。

今天的这期视频,就是讲述大热历史人物的冷门亲戚。

 大家好,我是滚滚君,一个喜欢凑CP的恶趣味玻璃心,浅薄无知的历史爱好者,这次是来填刘彻同学的父母爱情的坑。

观前提醒:以下内容出自《史记•五宗世家》、《汉书•景十三王传》和《资治通鉴》,若因太过狗血奇葩感到不适,欢迎在弹幕和评论区中召唤太史公等人对线。


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我们照例先看看刘启的后宫配置:他的原配薄皇后无子无宠,不幸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后,之后刘启又立了王娡为后,也就是刘彻的母亲。

此外他还有五位妃子生过皇子,关于她们的位份记载比较模糊,我这里为方便统称夫人好了,反正只要活到景帝驾崩,都能成王太后,她们分别是:栗夫人、程夫人、唐夫人、贾夫人和王夫人(名皃姁)。

这五位妃子和她们的孩子便是我们今天视频的主角团。

 

先说栗夫人吧,栗夫人曾经的得宠是毋庸置疑。浪漫点想的话,尚是太子的刘启遇到了初恋栗夫人,最好的年纪遇见了最好的人,栗夫人一连生下了三子:分别是刘荣、刘德和刘阏于(名字读音有争议)。

可以说,因为薄皇后无子无宠,刘荣基本锁定太子位没跑儿了。而刘启不仅立了长子刘荣当太子,更打算让初恋当皇后。某次他病中和栗夫人说:“百岁后,善视之。”之前王娡的视频里讲到这一段用了调侃的语气,其实我们认真看的话会发现,刘启这番话虽是试探,但也是交代后事即时感了——将来江山都是你们母子的,我也没亏待过你,你不要像吕后那样吧?

栗夫人是真的刚,不仅不答应,还出言不逊,这里澄清一下啊,栗夫人没有骂皇帝是“老狗”,“老狗”这个梗出自野史《汉武故事》,但我觉得编得还蛮好的,建议编剧学习。

栗夫人这个性子,感觉真是宠出来的,怼完大姑子馆陶公主,怼老公汉景帝,可以想象平时在后宫也没少树敌——最后在汉武帝他妈王娡和馆陶公主的努力下,刘荣被废为临江王,栗夫人气急攻心又见不到皇帝,不久也去世了。

看史书记载,大家可能觉得刘启烦死栗夫人了,但事实上栗夫人不仅陪葬了他的陵寝,墓道也有两条,而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都只有一条墓道,这说明刘启对初恋始终是留有几份真情在。

如果是言情小说,刘启既然有这个初恋滤镜设定,那接下来就必然有一堆追思佳人、安抚爱子的操作,但事实上,刘启作为皇帝,政治属性始终是第一位的。这就体现在他和栗夫人的长子刘荣身上。

被废去太子位的刘荣先是贬为临江王去地方赴任了,没两年被人告发侵占宗庙土地,被押送回京,刘启派了个著名酷吏郅都来审问他——这个郅都绝对是个狠角色,权贵宗室们怕他怕得要死,送了他一个“苍鹰”的外号。

刘荣落到他手里,就像落入老鹰手中的猎物,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万般艰难绝望中写下谢罪书后自杀了。其实这件事情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刘启这个当爹的在给新太子铺路,废太子自然要“好好”处置一下,刘荣自己把自己处理了,客观上帮老爹刘启一劳永逸了。

当初刘荣动身去长安时,在江陵北门祭祀,回到车上时发现车轴断了,大家都觉得不详,江陵的百姓留着眼泪说:“吾王不(返)反矣!”我们的王回不来了呀。一语成谶。

什么是帝王之家的残酷,这就是。昨日还是万众瞩目的大汉接班人,今天就是中尉府内冷冰冰的一具尸体。

刘荣的奶奶、也就是刘启的亲妈窦太后得知后非常愤怒,本来她很欣赏郅都,原因我们下面会说,但现在她说什么也要给孙子讨个公道,这时候刘启用免职的方式把郅都给保下来了——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荣的死很大概率就在刘启的计划之内,或者说在他的心里接受范围之内。

但老同学们应该知道,得罪了太后可没有好下场。之后窦太后发现郅都不仅被重新启用,还在边境立了战功,于是翻出旧账准备算,刘启连忙劝:“郅都是忠臣啊。”窦太后冷笑说:“哦,那你大儿子不是忠臣吗?”刘启还能说啥?哪个娃儿说得过自己老妈呢?只能挥泪斩郅都。

 

下面说栗夫人的次子刘德,没有华。                                   

河间王刘德虽然晚年被汉武帝刘彻猜忌过,但总的来说是比较平顺的。因为他无心政治,一辈子都花在整理古籍、研究儒学上了,史书记载他——

好儒学,被服造次必於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

汉初的整个社会是很残破的,春秋战国的创伤未愈,秦末乱世、楚汉争霸又把整个国家从下到上洗了一遍,所以汉初的主题就是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的时代,社会从战乱的废墟中彻底重建,整个国家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君主带领下,奋发向上,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以上这些……都不是本期的重点,重点是,当国家长治久安之后,必然开始重视文化,汉武帝在中央独尊儒学(当然独尊儒术等的理由不止于此,欢迎讨论),河间王在地方搞文化建设,整理了《周官》、《尚书》、《礼记》、《老子》等经典,不仅实现他个人追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

所以啊,我们也不必纠结他母亲栗夫人到底有没有封夫人了,多夸一夸这位真正为历史文化做出贡献的贤王更有意义。

 

栗夫人的幼子刘阏(噩)于(又叫刘阏,“阏”是多音字),他在15岁时被封为临江王,17岁就去世了,没有后代。也就是这一年,他大哥刘荣被立为皇太子。

同一年,这哥儿俩一个登高位,一个赴黄泉;三年后,大哥被废,也成了临江王;又两年,新任临江王自杀,世事无常。

 

至此,栗夫人这一章翻过去了,下面来到程夫人的篇章。

程夫人也有三子,分别是鲁王刘馀、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

从这个生育记录来看,程夫人应该也是颇受宠爱,而且她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典故:程姬之疾。

这就是女性来例假的委婉说法。

是不是觉得有点懵?程夫人和来例假有啥关系?其实是这样的,某次刘启召程夫人侍寝时,程夫人有事不愿意去,不愿意去她又不想别人去,就让自己的侍女去了,而刘启又正好喝醉了酒,也没认出来。我看这段的第一反应是:还真能这么操作啊?现在宫斗剧这么演不都会被骂吗?

不行,滚滚君一定要升华出一个道理,诶,想到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这倒是有点像《甄嬛传》里华妃献颂芝一事,但问题是程夫人为什么就不愿意侍寝呢?史书都是“有所辞”、“有所避”,心照不宣嘛,然后“程姬之疾”就成了来例假的委婉说法。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故事,作为现代人,男生女生都没有必要因为生理问题而感到羞愧,正确认识,平常看待就好。

 

下面我们看看程夫人的三个儿子,长子鲁王刘馀有点口吃,不善言辞,喜欢建造宫殿、养狗和马匹,因为封在鲁地,为扩建宫苑还拆了孔子的宅院——诶,长宁、安乐公主一众姐妹直呼内行。

就在暴力拆迁的过程中,忽然传来了了乐器的声音,然后人们从墙壁中找到了《论语》等用当年被藏起来的、用六国文字写成的儒家经典——说实话真的有点玄幻了,但大家还记得那个身体力行、省吃俭用、一生都投入古籍收藏的河间王刘德没有华吗?

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同人不同命吧。

 

程夫人的次子江都王刘非,看了王娡那一期视频的同学还记得他么,就是他跟皇太后王娡告了一状,间接让汉武帝喜当弟了。

其实他本人不是那种啥事不干只会享乐的皇子,七国之乱时他才十五岁,就领兵上了战场,凭着战功被赐予了天子旌旗;后来又提出要去攻打匈奴,没准他去,他就大修宫殿、招揽豪杰,骄奢淫逸地当了二十七年江都王。

如果说刘非是那种功过都很明显的人,那么他继任者刘健的人生就只有“过”了。

刘健还在做太子时——没错,那个时候诸侯王的继承人也是称太子的——赶上有人要给江都王献美人,刘健见色起意就把美人扣下了,那人气得不行:“你个当儿子和你爹争女人?”此时滚滚君脑中闪过一众历史人物,欢迎大家把自己想到的也打在弹幕上,看看我们是不是想的一样。

说回刘健,他被骂之后很生气,直接把那人杀了;那人家属去告状,没等调查完又碰上大赦天下,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等到他爹刘非一死,没等下葬刘健就霸占了老爹宠爱的美人们——你不是说我与父争美吗?现在我不用争,他整个后宫都是我的!

不仅如此,他还和已嫁作人妇的妹妹私通,被他弟弟刘定国知道了。刘定国是刘健最小的弟弟,刘定国的母亲大概是刘非的某个姬妾,我们就叫她定国妈吧。定国妈想让自己儿子当江都王,就花钱雇人去告发现任江都王刘健,结果告发的人因为拿钱告发是犯法的,就给判了死刑,刘健啥事没有。

这样一来,他胆子更大了,频频派人去长安接妹妹以解相思之苦,闹得连刘健的奶奶程夫人都知道了,此时程夫人已经是鲁国王太后了,表示人在王宫、心里很慌,写信给孙女说:“你和你哥的那档子事都连鲁国都传遍了,你还去江都干嘛?”后来刘健派使者来给程夫人请安,程夫人老泪纵横对使者说:“他之前干那些破事我都不说了,就想问他知不知道燕国和齐国的事?”之前燕王、齐王都因为和庶母、弟媳、姐妹、子女乱伦,最后身死国除。程夫人一把年纪了不想看着孙儿重蹈覆辙,但刘健愣是一句没听进去,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虐待姬妾宫女——

建游章台宫,令四女子乘小船,建以足蹈覆其船,四人皆溺,二人死。后游雷波,天大风,建使郎二人乘小船入波中。船覆,两郎溺,攀船,乍见乍没。建临观大笑,令皆死。

宫人姬八子有过者,辄令裸立击鼓,或置树上,久者三十日乃得衣;或髡钳以铅杵舂,不中程,辄掠;或纵狼令啮杀之,建观而大笑;或闭不食,令饿死。凡杀不辜三十五人。建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强令宫人裸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大家自己看吧,我都不想翻译,真的没人性。

接着他一边请神弄鬼咒皇帝死、一边私印玉玺、阴作兵器,打着天子旌旗——就是他爹立战功被赐予的那个旌旗——招摇过市,并且频频爆出金句:“朝廷每年都派人来查案子,搞得我活着都不开心”、“英雄不能坐着等死,死前我就要把别人不能干的事都干了”、“敢来找我麻烦,我是不会一个人去死的”……

等他金句说完,果然被牵连进了一桩谋反案里,刘健审讯途中自杀,他的王后和亲信们都被枭首示众,果然没让他一个人死。

值得一提的是,刘健有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儿逃过一劫,后来从罪臣之女被封为公主去和亲了,这位不知幸是不幸的女孩,便是刘细君。

 

面说程夫人的第三个儿子——胶西王刘端。

史书记载他——

为人贼戾,又阴痿,一近妇人,病之数月。

我们不知道他是因为身体缺陷导致性格极端,还是性格极端的同时身体也有缺陷,反正此人在位四十七年,基本没干好事。

他先是宠信一个少年,将其任命为郎官,不久这个少年在刘端的后宫乱来,刘端把这个少年和他的母亲、子女都杀掉了。很多大臣上书要给他治罪,但汉武帝念手足之情,迫于压力只削减了他一大半国土。当然,也可以阴谋论一点说,刘端身体不好、名声不好、不搞政治专干坏事,这样的诸侯王确实挺让皇帝放心的。

刘端本来有恃无恐,被削地后憋着一团火开始胡折腾:他不让官吏收受赋税,府库倒塌、财粮腐坏,政府运作几近瘫痪;又关闭宫门、撤销侍卫,改名换姓跑到其他郡国去浪;好不容易等他浪回来了,就开始对手下的官员挑错,如果官员遵从法律不听他话,他就挑毛病治罪;如果官员听他的话那就遵从不了法律,正好按法律治罪;如果官员端水之功已至化境,他就干脆一杯毒药送人上路……最后他那么小的一块地方,高级官员的留存率愣是屡创新低。

他去世后因为没有继承人,也就自动除国了。

感觉这个篇章看下来,就感觉程夫人的教育方式多少有点问题。

 

下面来到唐夫人篇章,前面不是说程夫人当年用侍女开启了个“替身情节”,结果这个叫唐兒的侍女就此怀孕,生下的儿子便是长沙王刘发。

这种替身戏码,放小说里很带感,放现实里想报警,放真实历史环境中,大概就是温顺忠心的宫女飞上枝头变鹦鹉的故事。但很可惜,唐兒从来不是主角,刘启没喜欢过她,她也没有王政君的好运气,史书对她的称呼从来都是“唐姬”,明确记载了她“(唐姬)微无宠”,应该连夫人位份都没有。

儿子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封地是长沙郡和黔中郡,大部分在湖南境内。现在我们觉得这地儿不错,但当时可是个“卑湿贫国”。

《太平御览》中有这样的记载,各地诸侯王来朝为天子祝寿时,长沙王刘发跳了一支舞,跳得那叫一个别扭,把大家伙儿都逗乐了。刘启也很奇怪:“我儿子没毛病吧,怎么跳成这样?”刘发这时便整理衣冠、从容说道——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我为什么跳舞施展不开手脚啊,因为父皇你赐给我的封地太小了呀。

这么一说,刘启就明白了,把武陵、零陵、桂阳三个郡划给了他。

如果这是真的,那刘发这孩子双商高得吓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知道回京正是争取待遇的时候,这时如果他哭穷:“我去封国就跟流放一样,我妈就我一个儿子,你忍心把我流放吗?而且地方还那么小”刘启可能无所谓,你妈只你一个,我又不只你一个。

如果他发火大闹:“凭什么都是亲生的,别人可以封到鲁国、赵国、江都这样的好地方,我就跟捡来的一样?”那刘启大概率会让他滚。

所以他通过“自黑”的方式暗示父亲,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照顾了皇帝的面子,真的高明。

对了,他孙子的孙子就是光武帝刘秀,嗯,原来最后是一个逆袭故事。

 

下面再翻过一页,来到贾夫人的篇章。

贾夫人的存在感比前两位强,倒不是因为她被宠得多惊世骇俗,而是因为——一头野猪。

当时汉景帝刘启带着贾夫人去上林苑游玩,贾夫人如厕期间,一头野猪忽然冲进去了。野猪的杀伤力有多强大家应该有概念,可想而知贾夫人会是怎样的惊慌失措。

刘启自然也急得不行,就赶紧示意让一旁的一位中郎将去救人——这位中郎将也是老朋友了,就是那个内慑权贵、外击匈奴、却因导致刘荣自杀被窦太后处死的郅都。

大家是不是觉得,郅都外号苍鹰,都能打败匈奴,打野猪自然也身先士卒啦。但事实上不管刘启怎么使眼色,人家就是巍然不动,最后刘启干脆自己带着家伙要去英雄救美,这时候郅都终于上前说话了——

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

死了一个,还会有一个补上,天下还少女人?你要为她出了事,怎么向宗庙和太后交代?

然后刘启还真就回来了,没去救人。

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听。

都不说他轻视女性的问题,但看这种轻贱人命和道德绑架的口气,简直三观炸裂,但在古代这就是君臣都要坚守的“政治正确”,所以滚滚君为啥劝大家谨慎穿越?皇帝宠妃的命都不是命,何况普通百姓?

窦太后知道后倒是马上就赐金百斤,郅都也因此得到重用,没想到最后又死在了太后手里,逻辑闭环就此完成。

好在郅都刚发表完“忠心宣言”,野猪就跑了,贾夫人没出啥事,希望她通过这件事看清大猪蹄子真面目。

死里逃生的贾夫人有两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长子乃是赵王刘彭祖——我怀疑这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父母都比较宠爱,所以才给起了这么个名字,不过确实也人如其名活了七十多岁,在古代绝对算高寿了。

从他在赵国的所作所为看,也确实像被宠坏的孩子,史书记载他——

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

我们主要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看看他怎样巧佞卑谄、玩弄法律、诡辩以中人的。

先看工作,这一点他和胶西王刘端有得一拼,刘彭祖的个人意志和汉朝法律就是一对不可解的死敌,他手底下的官员只要按法律行事,就会得罪赵王;为赵王做事,那肯定就不合法,所以往往是水没端平,端水的人就没了。

不仅如此,他还会钓鱼执法。每当朝廷任命的官员来到赵国任命,刘彭祖就cos成奴仆去迎接,然后“多设疑事以作动之”,这就开始钓鱼了,这官员但凡有一句失言,就成了把柄,要么帮他徇私枉法,要么被告发身陷囹圄。这样搞下来,他境内的高官要么被杀、要么受刑,任期基本没有没有超过两年的。

还有一些大肆敛财、夜间扰民的事就不提了,反正在他治下,上到使臣下到旅客,没人敢在邯郸过夜。

工作弄成这样,那私生活怎么样呢?答曰:更差。

他的宠姬、子女非常多,多到什么地步呢,前面不是说他大肆敛财吗,那些钱除了他自己挥霍,其余的就给姬妾子女挥霍去了,偌大一个赵国,竟然没剩下什么钱。

在后宫之中,他最宠爱的女人叫淖姬,二人生有一子。这个淖姬来头不小,原本是江都王刘非晚年的宠妾,前面也说了,刘非一死,嫡长子刘健就接手了老爹的后宫,淖姬因此也就成了刘健的新宠,然后也不知怎么地又来到刘彭祖的后宫。港真,淖姬这身世飘零辗转两国、受尽三位皇子皇孙百般宠爱的经历,和古早历史穿越言情小说的女主角设定真的好像哦。

不过历史不是小说,淖姬的儿子再受宠,赵太子之位仍然不会属于她的儿子。

真正的赵国太子刘丹也不是什么好人,和自己的女儿、姐姐轮乱,被江充告发了,刘丹这个太子之位也就保不住了。话说江充也是“老告发家”了,之后他还会在大汉朝廷掀起更大的政治风浪。

好在刘彭祖对孩子还算是比较疼爱,或者说包庇吧,一会说要去打匈奴为儿子赎罪,没被准许;一会通过平阳公主她们说情,后来汉武帝倒是赦免了刘丹,但赵国给了他另一个儿子来继承。

 

贾夫人的小儿子名叫刘胜,被封为中山王。

和刘彭祖这个大巫相比,刘胜这个小巫就没啥好说的了。刘彭祖有记载的儿子不到三十个,刘胜子孙一百二十还有余,问题是这哥俩还互相瞧不上,刘胜没事就损他哥:“我哥没事就喜欢瞎晃荡,净干些跑腿的活儿,根本不知道找乐子才是我们高贵人生的意义所在啊。”

刘彭祖直接怼回去:“你只知道沉湎酒色,能帮天子干啥事啊?根本不配当我的小老弟!”他可能忘了自己“用心”治理下的邯郸都没人敢留宿吧。

不过也不能说他啥事没干,七国之乱之后,大臣对诸侯王看管很严,刘胜在面见汉武帝的时候就哭诉过这件事,还把一些官员欺压诸侯王的事情打了小报告,汉武帝之后就加强了对诸侯王的礼遇。

咋说呢,至少是干成了一件事。

对了,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靖王就是刘胜。

 

最后的篇章属于早逝的王夫人王皃姁,王皃姁乃是皇太后王娡的亲妹妹,汉武帝刘彻的庶母兼姨母,之前看到评论说王皃姁的早逝可能和生育太过频繁有关,确实有可能。

毕竟一来《史记》、《汉书》都没有为公主立传,嫡出的、有事迹的还会提一笔,庶出的、默默无闻的连封号都没留下,也就是说,以上五位夫人可能还有一个或多个女儿,王皃姁也可能不只四个儿子;二来古代结婚早、生育早、医疗水平极其有限,可能生孩子之后体弱,一场风寒病逝了。王皃姁没看到姐姐的皇太后风光、也没体验到自己的王太后尊荣。

下面我们来看看她的长子广川王刘越,没啥好讲的,倒是继任的刘齐路子比较野,他有个宠臣犯罪逃跑了,刘齐杀不了他就杀了他全家,宠臣悲愤之下就告发了广川王刘齐和同胞姐妹乱伦之事,唉,滚滚君感觉有点麻木了。

刘齐为了自保就成了告发大户,屡次上书告发朝廷大臣,有次被揭发是诬告,于是他又又说要去打匈奴赎罪——诶,为什么有两个“又”?

结果还没出发人就死了,本来汉武帝废黜了他的封地,但后来还是不忍心,就让刘齐的儿子刘去又继任了广川王。这个刘去和他的王后昭信是我查史书和写稿时的噩梦,读这一段的时候停下好几次做深呼吸,写的时候都下不了笔。他们虐杀姬妾婢女,还把劝说的老师父子杀了,手段之残忍、过程之残酷,桩桩件件刻在史书上,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可以去看《汉书•景十三王传》,大家知道刘去和昭信绝对是死有余辜就对了。

 

平复一下心情,接着我们看王皃姁的次子——胶东王刘寄,刘彻封太子前也做过胶东王,这前后两任胶东王关系很好,但刘寄和一桩谋反案有牵连,他自知理亏,不久病死了。

汉武帝没有怪罪他,知道他的继承人本该是长子,但一直想让宠妃生的幼子当继承人,只是一直没敢说。汉武帝就干脆让长子继任胶东王,那个幼子封为六安王……嗯,这就很刘彻。

 

王皃姁的第三个儿子是清河王刘乘,早逝,无继承人,清河也成为了中央朝廷治理下的清河郡。

 

王皃姁的幼子刘舜,也是景帝刘启最小的儿子,可以想象他应该是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所以刘启格外疼爱他,犯什么错也不追究,一个“骄怠多淫”的常山王就这么“培养”起来了。

刘舜的姬妾很多,他的王后和嫡子刘勃憋了一肚子气,在他生病的时候就索性不闻不问,等他一死就霸占了所有家产。这位新任的常山王刘勃在守丧期间——

私奸,饮酒,博戏,击筑,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牢视囚。

同时,刘舜庶出的长子刘棁常年不受重视,到现在连一毛钱家产都没分到,气得直接把新任常山王刘勃的这些事情都捅出去了,那朝廷肯定得派人来查啊,结果刘勃不仅窝藏、私放证人,还拷打查案的官吏,最后是汉武帝留了情,把刘勃母子免了死罪,贬去了房陵。

唐中宗李显一家男默女泪。

不久之后,汉武帝将刘舜的另外两个儿子分别封为真定王和泗水王,算是顾全了死去的小老弟刘舜的体面吧。

有没有感觉王皃姁的后代都挺受照顾的,这里头可能也有皇太后王娡偏袒的缘故,毕竟不看老公的面子,也想着亲妹妹的情分嘛。

诶,那个倒霉憋屈的庶长子刘棁怎么样了呢?那就不知道了。刘棁实惨。

下面问题来了,同学们回忆一下,王皃姁的子孙一共封过几个地方的王?

 

最后想说一下,不要觉得史书很枯燥很无聊,也不要抱着“我一定要学知识、学大道理”的想法,要那么严肃干嘛,如果你愿意的话,把它当散文看也行,八卦看也行,先挑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部分看,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以前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记不清含义的文字,居然活来了。

这里推荐大家去读《史记》,这本书光看文学性就很厉害,我特别特别认同小破站一位做长视频的历史类创者说的,项羽之所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太史公之笔,这里不是说项羽的功劳是靠别人写出来的,而是想告诉大家,文字是有魔力的,文字不能改变历史,但它记录下的历史,可以成为永恒。

也许你像滚滚君一样对项羽原本无感,看到四面楚歌、乌江自刎那一段,你会忽然明白:大英雄,当如是也。

最后感慨一句:一路看下来,文景朝之后的天子,还真就得刘彻来当。


主要人物:

栗夫人:废太子刘荣 河间王刘德 临江王刘阏于

程夫人:鲁王刘馀 江都王刘非 胶西王刘端

唐夫人(唐兒):长沙王刘发

贾夫人:赵王刘彭祖 中山王刘胜

王夫人(王皃姁):广川王刘越 胶东王刘寄 清河王刘乘 常山王刘舜

【相关文章】

虐杀、轮乱、替身…正史中的皇室硬核狗血八卦,汉武帝:我兄弟个个都是人才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17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