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孝道的传承——大爱金孝提倡广读国学经典《孝经》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孝道的传承——大爱金孝提倡广读国学经典《孝经》
日期:2023-05-25 22:24热度:加载中...

孝道的传承——大爱金孝提倡广读国学经典《孝经》

中国历代重孝

中国重孝,伴随着整个文明进程。上至传说中的尧舜,下至明清,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乎每个朝代都重孝。上至国君,下至臣民,概莫能外。这种重孝传统代代相传,代代相统,相沿成俗,形成中国特有的重孝文化传统。

历代统治者,为了推行孝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发诏令、奖孝行,国君做榜样,正史为孝子立传,法律保证等。《孝经》产生后,把它尊为经典,立有博士官。国君为《孝经》作注,颁发全国,人人必读。宗教不得冒犯,文学不断颂扬孝,百姓拥护。这是鉴于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人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人都有老的时候。

传说中的虞舜,是位大孝子。以他的爱心,真诚地感动了刁钻而又自私的父母兄弟,受到了四方诸侯的推荐,继尧而为帝。后来舜颁发“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要求父母兄弟各有义务,各尽其职,相亲相爱,和睦家庭。禹、汤等君王继承了这个传统,周文王更是以仁孝著称。西周建立之后,周公旦告诫殷民,要孝养父母,并嘱咐到殷地做官的康叔,对那些“不孝、不友”者,要用刑法严惩不贷。

从汉代开始,《孝经》成为官方规定的必读之书。一部只有一千八百余字、文句浅显的《孝经》,注释、解说的书,从汉代至清代,多达数百家。上自帝王将相、鸿学大儒、贤贵显达,下至隐逸屠钓、道士佛陀、村学野夫,都必读此书。朝廷中,君臣讨论国策,或制定方略,训诂家注释文化典籍,史学家撰写正史、野史,文学家塑造人物,都引为准的。从汉代至五四运动前,《孝经》的传播与普及,远在其他儒家经典之上。他们基于这种逻辑:孝无一日而可忘,《孝经》岂容一日或忘。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更是进一步加固了孝道,大臣忠于君主,儿子孝顺双亲;提出以“德”、“孝”、“礼”治国,首次对孝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进一步形成了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成体系的孝道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

孝文化从来不是一家一姓之事。北齐刘昼在《刘子·思顺》中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唐代张孤在《素履子·履信》中说:“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清代张伯行在《学规类编》中说道:“凡学以德行为先,才次之”。近现代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因为革命先辈们把对父母、对家庭的小孝小爱升华成了对家国的大孝大爱,才换来中华民族的崛起,祖国的繁荣昌盛。

大爱金孝重新推广经典国学《孝经》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几千年来,孝道文化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它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多元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孝道文化被严重地忽视和边缘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盛行,后辈尤其新生代的传统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对传统孝道文化缺乏敬畏之感,对父母缺乏孝敬之心,对他人缺乏包容之怀,对社会缺乏责任之义。传统孝道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因此,大爱金孝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推行广读经典国学《孝经》,一是有利于个人修身养性,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打造和睦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改善社会风气,掀起社会行孝好风尚。二是《孝经》文字较为浅显,易于普及。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都存在父子关系,利用这种天然的关系教化民众,易于施行,也乐于为人所接受。

一个人如果在家庭中能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心中有爱有敬畏,懂得感恩,品行便会端正,在社会上就能守秩序也就一定不会违法乱纪,那么社会也会变得和谐稳定了。

 


【相关文章】

孝道的传承——大爱金孝提倡广读国学经典《孝经》

目连救母的故事你知道吗?一个关于中华孝道的故事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15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