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书为本人校注的日本江户时代汉文史书《三王外记》与《续三王外记》的合订本,记录了从江户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至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在位期间的历史事件。本篇为《三王外记》第一章《宪王外记》。
正文使用图片形式发布,建议使用PC端阅读。
校正三王外記序
《三王外記》是成書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漢文史籍,記載了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 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和第七代將軍德川家繼在位期間的歷史事件。本書所記載的事跡以幕府 的政治活動為中心,出自時人之手,是了解江戶中期歷史的珍貴的一手史料。由於本書收錄 了大量政治秘辛,對當時的政治人物進行了大膽的評價,故而從未在江戶時代正式出版刊行, 長期以來只以抄本的形式在少數文人之間流傳,因此彌足珍貴。本書的作者署名為東武野史訊洋子,這顯然是一個化名。据史家考證,本書真正的作者很可能是儒學家太宰春台。太宰春台,名純,字德夫,號春台、紫芝園,信州飯田人,生于延寶八年(1680),歿于延享四年(1747)。其人長于經學,思想上提倡功利主義,重視經世濟民之學。他還特別推崇中華的學問,認為日本神道源於中華,提出神道即《周易》所言“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並且認為“天下萬事皆學中華, 我國人始知禮儀,悟人倫之道,棄禽獸之行。”在政治上,太宰春台推崇幕府政治,強調幕府 作為行政中心的正統性,稱幕府為“朝廷”,稱將軍居城江戶為“東都”,並宣稱將軍應當稱“日本國王”。春台在著作《經濟錄》一書中如此寫道:“今之大將軍,海內則是日本國 王也。室町家之時,明永樂天子國書賜鹿苑院殿‘日本王’。當代東照宮敬山城天皇,不稱王號,謙虛至德。”《三王外記》處處可以見到這類幕府本位思想的體現,這也可以說是太宰春台很可能為本書作者的一個有力佐證。 太宰春台原仕于田島出石藩,后辭官遊歷江戶,拜在著名儒學家荻生徂徠門下。荻生徂徠之父曾任德川綱吉的侍醫,徂徠本人為當時的權臣柳澤吉保延聘講學,作為柳澤吉保和將軍德川綱吉的顧問在政治上也有活躍。因此作為荻生徂徠的弟子,太宰春台完全有熟悉當時幕府政治的條件,因此如果《三王外記》為他的手筆,其記載自然也是有相當的可信度的。此書于民間傳播日久,輾轉謄抄,導致各本文字多異同。我整理這本《三王外記》所使用的底本,是我個人收藏的江戶時代抄本,我稱之為武林本,底本雖有簡單校勘,但是錯漏極多。但是由於此書流傳甚稀,幾無存世善本,明治以後刊行的也只有少量質量低劣的惡本,所以選取該抄本為底本更能一窺此書的原貌。此外,我還選取了其他三個版本對此書進行覆校,分別是明治時期刊行的我自刊我叢書的版本,五車樓版《翁草》以及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所 藏駒井乗邨著《鶯宿雜記》抄本。我自刊我叢書版本的《三王外記》雖然進行過校勘,但是質量粗劣,故而以神澤貞幹著《翁草》補之。《翁草》收錄了《三王外記》全篇,雖不明其底本為何,但是內容上於我自刊我本接近,可能存在某種淵源,但與武林本相異之處較多。《鶯宿雜記》抄本也收錄有本書全篇,但是細節上於前述諸本相異處頗多,亦有斟酌參考。 書中明顯可見的筆誤或前後文自相差謬之類錯誤,不出校記而徑改之,其他錯漏異同之處則以頁下註的方式收入。遇兩可之處,不敢臆決,或疑原著記載有誤者,也皆收入。對地名、 人名、歷史事件等如有需要注釋的,同樣以頁下註的方式添加注釋。武林本中幹支皆為小字,現從他本皆改為大字,而武林本原文中王、天皇等詞前留空處皆刪之。原文字體有詭異卑俗 者亦有更改,如為常見異體,尚可存之,如已全廢之僻字,則更為正字。由於水平有限,整理過程中雖校對數次,難免尚存一二訛謬,望讀者不吝指正。
武林叡龍 識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08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