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的是一个失败的王朝吗?清朝真的只有“保守”“集权”“禁锢人性”吗?
( 本文的论述仅是个人观点,并非主流。
不是要洗清朝的任何罪过,而是把版图奠基,近代落后两个问题做出个人的看法)
清朝极盛时期疆域及其藩属国 清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朝代,说熟悉,是因为各种关于清朝的正史野史小说影视铺天盖地,清朝的人物、事件,好像谁都能说上两句。同时,我们对清朝的印象,也比较固定化。前半期,各种辉煌各种牛,什么开疆拓土啊、康乾盛世啊,占全球 GDP 多少多少啊,后半段就开始丧权辱国,被外国人各种欺负各种虐,同时内部也是腐朽堕落,终于一场革命,清朝玩儿完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也就此画上了句号。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固化的印象,已经掩盖了清朝的很多历史真相,所以一个真实的清朝究竟什么样,其实我们的认识是处在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状态的。
一.版图真的是清朝奠基的吗
版图的确有很大一部分是清朝的功劳。
可以说,我们今天,中国能够成为版图第三大国,就是当年清军和现代解放军共同努力的成果。
很多人就会说:汉朝开拓西域,唐朝开拓东北,明朝开拓西藏,你清朝开拓了哪一块?印度会感谢英国给他留下的版图吗?
但,极盛版图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稳定的版图。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在这些地方也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作为体系的中国,其内部整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因为清朝近两百多年把多元帝国牢牢掌控,新的国家在旧国家的废墟建立起来时,才会有较强的凝聚力。下面我们具体谈谈高层统治智慧。
汉人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整个帝国最有钱的地方,所以这里主导着大清帝国的财政秩序,依靠这里的庞大财富,统治者可以把八旗的军事贵族都给赎买掉,克服掉周期性的继承危机。大清统治者在中原以皇帝的身份出现,这是儒家所赋予的身份。
再看草原方向。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军队是草原骑兵,所以满蒙地区的游牧者主导着整个帝国的军事秩序,统治者在这里以大可汗的身份出现。
只要有满蒙骑兵,就能控制中原。反过来,只要有中原,就能统御满蒙的军事贵族。
对大清皇上来说,外藩蒙古还是要加以某种控制的,以避免当年大金被成吉思汗征服的历史重演。
怎么控制呢?这就要看外藩蒙古的战斗力的基础是什么了。蒙古地区的自然条件支持不了大规模人口,所以它的战斗力不是靠人多,而是靠蒙古骑兵的高度机动性,一旦把这个机动性给控制住,外藩蒙古就不会构成威胁了。
大清有一个非常高超的办法,就是大力鼓励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上一讲说过,俺答汗就推动过这个事情,大清把它继续推向深入。
为啥这个会对大清有帮助呢?不仅仅是因为信了教的人有好生之德,不愿意喊打喊杀。更重要的原因是,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的信徒,都会从属于某一个寺庙。
牧民是可以移动的,但寺庙移动不了。信了教的蒙古游牧民,游牧半径就被寺庙给固定下来了,就进入某种准定居状态。高度的机动性没有了,对大清就不构成威胁了。
康熙曾经说过“一座庙胜十万兵”,这是实打实的胜过十万兵。
大清统治者除了皇上和大汗之外,还有第三个身份,那就是文殊菩萨转世,在藏传佛教里获得了一个特别高的地位。
你达赖喇嘛是观世音菩萨转世,我是文殊菩萨转世,咱俩级别差不多,这样,皇上凭这身份,对藏传佛教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控制力。藏传佛教可以说是在特殊意义上提供了帝国的精神秩序。
西域地区,则是主导着整个帝国所需要的安全战略空间。因为外蒙与新疆、尤其是北疆,在军事地理上可以说是同一个空间。
所以,清末重臣左宗棠要收复被中亚冒险家阿古柏所割据的新疆时,就上书朝廷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也就是说,如果新疆没了,蒙古就悬了,如果蒙古没了,那北京可就悬了,大清也就完蛋了。
汉满蒙回藏这些个地方,彼此之间有着极为深刻的相互依赖相互塑造的关系,以至于脱离开一方完全解释不了另一方,它们共同构造了一部作为体系的中国史。
直到大清,才把这些地方全都纳入到同一个帝国之中,汉满蒙回藏各得其所,每个亚区域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二.为什么清朝近代过于落后,是不是对中华文 明的极大退化?
有人说,康乾盛世时期,重农抑商导致经济落后,完全闭关锁国。答案是否定的。
例:关于棉布销售,时人记载“冀北巨商,挟资千亿。券驴市马,日野奔驰,驱车冻河”仅松江一地每天棉布销量可达15万匹,外国商人将这种土布称为“南京棉布”,乾隆初年东印度公司就将其远销西欧,后来荷兰,法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公司也先后运销土布。据著名海外汉学家马士对东印度公司档案的研究,从广东输出的棉布数量正在逐年增高,
1786年 372020匹
1790年 509900匹
1794年 598000匹
1798年 2125000匹
另外,地处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国蚕丝比棉布更要出名。最负盛名的当属太湖周边市出产的湖丝,国内商贩将其从南浔市远销广东外商,再从那里收购转运至国外贩卖。据两广总督李侍饶奏报:“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从此湖丝的出口和贩卖进入黄金时期,出口价格也水涨船高。从1750年的150两银每担,增长到1784年的310两银子每担。
由此看出,清朝并不是完全不与世界接轨 ,也极大得参加了全球贸易。
那么究竟为什么落后?
资本主义和工业化,跟种田可不一样,那是要吃人要流血,要经历极其痛苦而长久的过程,才能完成第一步的原始积累。这个过程中会有极其剧烈的社会动荡,会死很多人。大航海时代的海员,吃着生蛆的肉干,喝发臭的水,一出海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而能活着到达新大陆的人,十不存一。海洋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持续进行着上百年的无下限的战争,国内的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变为贫民,而工人在毫无人权的工厂里劳作至死,很多人都活不到三十岁,甚至几岁的小孩都要进厂做工。资本主义对本国人和殖民地人同时进行着惨无人道的压榨,资本家之间乃至国家之间同样毫不留情地相互吞食,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比别人活的时间久一点。前工业革命时代的世界之残酷,宛如地狱,绝非农业社会所能想象。
郑和的七下西洋不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胜利吗?那时候的中国不是100%的海上霸主吗?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郑和的胜利的确是旷古罕见,非常辉煌。但另一方面,郑和的壮举是肯定不可持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是纯官方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
郑和下西洋,要的是显示天朝国威,要的是一个派头,而不是斤斤计较挣了几毛钱。民间行为则是要赚钱的,不赚钱的事儿就没人干了。
由于大明的海禁政策,郑和船队遮天蔽日,但后面不可能有民间的船队跟上。朝廷总这么烧钱,却没法通过民间贸易的方式把烧的钱回收回来,那这个事情当然持续不下去了。梁启超也曾评价,说郑和下西洋这事儿,基本上就是雄才大略的皇上自娱自乐而已。
哥伦布那种小破船开创的事业,为啥就能够持续下去成为一个庞大的历史过程呢?
因为其中的行为主体起于民间,一群又一群的冒险家到海外去搏机会,多数没搏成,就死了。少数搏成的,就发了大财,发财的家伙再用这笔钱反过来促成欧洲国家的政治变化。
因此可以知道,海上和陆地上的秩序原则是不一样的。
在陆地上,可以靠帝国的征服来解决问题。而到海上去活动,要想能够坚持得下去,一定是以发达的贸易为基础,这就只能是以民间行为为主。
民间贸易积累起巨额财富,推动着国家政治变迁。变迁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国家要出动海军力量,保护民间商人们在远方的贸易利益,商人则从贸易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交税,以便支撑国家的这种军事行动。
西方国家的现代政治秩序,以及它们所主导的现代世界秩序,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正是因为中国的官方海上行动与西方的个人化的为利益的海上行动有本质区别,故而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工业秩序。
综上:本篇文章讨论了版图是谁奠基的:清朝的确没有奠基辽阔的疆域,她奠基的是稳定的疆域。
另外中国近现代落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必然性的。
当然,清初的惨痛屠杀,清末的百年耻辱已成定局,这是无法改变的。
(欢迎反驳讨论)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05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