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不妨多看祖宗的忠告:“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
人类社会历史从来不以大多数百姓的意志而改变,历史从来是靠精英以及精英可以鼓噪起来的民众而改变,哪部分精英能够胜利,只看他能鼓噪起多少百姓以及那部分百姓的战斗力如何。人到中年,褪去了浮躁,越来越明白:争争吵吵,不如修身。
我们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说一个男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应该家庭和事业比较稳定了,能够在世上安身立命。而到了四十多岁之后,就不会再被世俗困扰,能够慢慢放下一些内心的执念。
而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就要明白时间运转的规律,要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在这世间所处的地位。
中华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博大精深。俗语就是一种比较接地气的传承方式。
民间的老百姓会将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用俗语的方式流传出去。大部分的俗语都是简短式的,而且朗朗上口。
俗语的内容,包括老百姓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一些民间生活的描述,还有对于人生的一些思考等等。每一句俗语背后都蕴含着比较深刻的道理,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才能领会。
比如说俗语:“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流传算是挺广泛的,但是具体有哪些含义,可能很多人都不懂,今天老刘就给大家来讲解一哈子:
一、“四十不多欲”
大家常说的“四十不多欲”想要表达的就是,人到了40岁之后,要多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所代表的含义都有很多种,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些字词,及时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有多层的意思。比如“不多欲”,其实指的就有两方面的含义,很多人都不懂。
第1层含义就是从人的生理上讲,人到了40岁之后,不要太放纵自己的欲望。面对外界的诱惑,比如说美食、美色、金钱、权势等等,都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第2层含义是从人的心理上讲,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有些事物能放下就放下,不要有过多的苛求,很多人往往会因为一些执念,不顾一切,损害了自己。
二、“五十不多情”
这个“五十不多情”讲的是人到了50岁之后,情绪上面就不要有过多的起伏,不要像年轻人一样,为了感情的事情大喜大悲。
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在这个时候就不要过多去计较,保持一颗淡然的心,不要为了这些世俗的繁琐事,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一种自然的意境便是此阶段的追求。人到了50多岁,很多人身体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这时候情绪的波动太大是很不好的。
其实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就要让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回归成“0”的状态,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比较好的放松,不要再有过多的欲望和不必要的烦恼。
古人常说:“无欲则刚”,没有欲望就不会有那么多困惑,所以我们常说“四十不惑”,没有过多的情绪起伏也是因为到了“五十知天命”的时候。
别看老祖宗这两句“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和“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字面上很好理解,联系起来才会领悟其中的奥秘。
千百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俗语久盛不衰,字字句句都是对生活的经验和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当你对人生感到迷茫,对生活感到无望的时候,不妨翻开老祖宗语录,细细阅览,或能找到新的方向。
冯梦龙将民间流传的各种俗语都记载于这一本《智囊全集》中,还做了详细的说明,为的就是将中国的俗语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至于有没有道理,说得对不对,就交给读者朋友们来判断了。
究竟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奇书”?冯梦龙在写这本《智囊全集》时,就说:“天下无余智”,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智囊全集》包括10个大部、28卷,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从先秦到明代的各种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笔记、野史,不仅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谋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机智。
每个故事,都取自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均有史实依据,绝非胡编乱造,取材丰富,也因此又被称为“小资治通鉴”。
曾国藩能够在官场上混的如鱼得水,主要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过人智慧以及圆滑的为人处世。他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聪明才智,还要得益于明代鬼才冯梦龙的一部历史巨作——《智囊全集》。曾国藩说:“每当夜深人静时,方翻此书,细细品味。”读过《智囊全集》的康熙,还认为它是“国之利器”,只允许内部传阅,不可外传。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03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