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盆景部落】中国盆景的起源历史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盆景部落】中国盆景的起源历史
日期:2023-05-25 22:23热度:加载中...

【盆景部落】中国盆景的起源历史

一、新石器时期的草本盆栽。

新石器时期出现的草本盆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盆栽,是盆景的起源形式。其依据是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一块是五叶纹图案,刻画的图案保存完整。在一个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盆内,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五叶,一叶居中挺拔向上,另四叶对称的分到两侧,整个画面比例谐调,统一均衡,充满生机。另一块是三叶纹图案,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的长方花盆上,也阴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三叶,三叶均略向斜上挺立,生机盎然,富于动感。陶块上的图案是原始美术家对当时盆栽植物所做的艺术再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盆栽,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的盆景。

二、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汉代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出现了缶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盆景形式,可谓是我国盆景形成的时期。其依据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他便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并为汉代缶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这就是所谓的缶景。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已经成为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这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次关键性的突破,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因此可以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三、北齐山水盆景的起源。

1986年4月,考古人员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拗发现北齐古墓,墓主为北齐天保9年魏威烈将军史崔芬,字,德茂,清河东武城人。墓四壁有彩色壁画,幅画面上都有奇峰怪石。其中有一幅壁画是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个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我国最古老的赏石史料尽管有很多神话传说或历史资料,对赏石做过描述,但仅限于文字记述。而北齐古墓彩色壁画的发现,使人们直观地去审视北齐时代怪石的神采,形神兼备,一目了然,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揭开了赏石文化鉴赏新的篇章。这一史料的发现,把中国山水盆景艺术的形成时间最少向前推了一个半世纪,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雄辩地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

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

魏晋以后,由于社会动乱,政治腐朽,在士大夫中间追求隐逸的风气日盛,他们发扬了老庄思想,以山林为乐土,以隐居为清高,将理想的生活与山林之秀美结合起来。晋朝南渡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们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当时盛行的玄学引导士大夫从自然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这种风气促进了我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方向飞跃。

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的唐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建于公元706年)角道东壁上生动地绘有一个双手托着盆景的侍女,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树。按照现在的盆景分类,该画面中的盆景应属于树石盆景或水旱盆景类型,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盆景的图画。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在文化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然,盆景艺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题材丰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广泛,美学理论也日渐成熟,虽尚未出现盆景一词,但从一些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树木盆景制作技艺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熟,并出现了树石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国盆景发展的一个成熟和昌盛的阶段。

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阶段。

宋代,不论宫廷还是民间,以奇树怪石为观玩品已蔚然成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的宋人绘画《十八学士图》四轴中,有两轴绘有苍劲古松、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盆桩。这是宋代盆景的又一物证,从中可以看出制作技艺之高超。

宋代,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据徐晓白、吴诗华、赵庆泉著《中国盆景》所载,今扬州瘦西湖公园,尚陈列有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它是由钟乳石制作而成的一盆山水盆景,看上去山峦起伏、溪壑渊深,为世上罕见,誉为国宝,是宋代山水盆景之实证。

宋代还有许多描写山水盆景的诗词。如苏轼的《壶中九华》:我家岷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干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买回小玲珑。再如黄庭坚《云溪石》: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如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爱玩英德石、灵壁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题“天柱峰”、“小峨眉”、“烟江叠嶂”等名称。

赵希鸽《洞天清录-怪石辩》曾对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有较详细的记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镶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色润者固甚可爱玩,枯燥者不足贵也。道州石办起峰可爱,川石奇耸;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纳之花栏中,或用烟熏,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

六、元代盆景的小型化。

元代盆景实现了体量小型化的飞跃,这对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当时有一位高僧,法名韫上人,他云游四方,饱览祖国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师法自然,并善于运用盆景制作的各种技法,打破一般格局,极力提倡小型化,称之为“些子景”。

元代回族诗人丁鹤年专门为些子景作过诗《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诗曰:“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解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这首诗描述了韫上人些子景的体量、陈设、气势、形态、意境、内容、用盆(壶即缶)等,描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元代些子景与今人中型盆景差不多,与微型盆景尚有差别。

七、明清盆景理论的升华与飞跃。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盆景技艺亦趋成熟,盆景专著纷纷问世,对盆景树种、石品、制作、摆置、品评等在理论上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清时期我国盆景在理论上得到了飞跃和升华。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及枯艺盆景,在苏杭一带,盆景得到了大普及。

明代盆景专著较多,如屠隆著《考盘余事》。他在“盆玩”部分写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除了把盆景大小应用配置写得比较详细外,同时还很注重画意,提出以古代诸画家马远、郭熙、刘松年、盛子昭等笔下古树为模特的盆景为上品。书中还指出了合栽组景之妙处:“更有一枝两三梗者,或栽三五巢,结为山林排匝,高下参差,更以透漏窈窕奇古石笋,安插得体,置诸庭中。对独木者,若坐岗陵之巅与孤松盘桓。对双木者,似入松林整处,令人六月忘暑。”书中还介绍了树桩的蟠扎技艺:“至于幡结,柯干苍老,束缚尽解,不露做手,多有态若天生。”指出民间制作盆景,多以师法自然,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此外,曾勉之的《吴风录》、王鸣韶的《嘉令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文震亨的《长物志》、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吴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鳞的《素园石谱》等,都对盆景制作、品评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清代关于盆景的论述更多。陈扶摇著《花镜》,其中有《种盆取景法》一节,专门述及盆景用树的特点和经验。也谈到了点苔法:“几盆花拳石上,景宜苔藓,若一时不可得,以菱泥、马粪和匀,涂润湿处及桠枝间,不久即生,严如古木华林。”

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肪录》,书中提到乾隆年间,扬州已有花树点景和山水点景的创作,并有制成瀑布的盆景。由于广筑园林和大兴盆景,那时扬州正如书中所说:“家家有花栽,户户养盆景”。也曾提到有一个苏州名离幻的和尚专长制作盆景,往往一盆价值百金之多。

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盆景偶录》二卷,书中以叙述树桩盆景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四大家是指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七贤是指黄山松、缨络松、榆、枫、冬青、银杏、雀梅。十八学土是指梅、桃、虎刺、吉庆、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腊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石榴、紫藤、六月雪、栀子花。花草四雅是指兰、菊、水仙、菖蒲。足见当时盆景发展之盛。

八、近代盆景一蹶不振。

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一个政局动荡的时期,长期军阀混战,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导致盆景事业日趋衰败,一蹶不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盆景艺人连家园都没有,何以谈得上盆景创作。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济也十分困难,人民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没有力量发展盆景事业了。

九、现代盆景的复苏与发展。

盆景发展至今虽有1000多年历史,但因种种原因,几度兴盛衰落。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又给盆景艺术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内频频举办盆景大展,向海内外展示中国盆景艺术的风采。中国盆景还多次参加国外的盆景园艺展览,均获好评。盆景作为中国独特的一项艺术珍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喜爱,影响日益扩大。


【相关文章】

【盆景部落】中国盆景的起源历史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93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