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不管曹操是不是名族后裔、贵族血统,有一点是肯定,那就是:他绝不是靠着自己的血统成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曹操的成功,是靠他自己的智谋、胸怀、韬略,以及把握改变天下的时机。
在《三国志》中,有一句对曹操姓氏的描写:“莫能审其出生本末”。可见,此书作者也未能理清曹操的真正姓氏。而且,不仅是我们今天的人不知道,就连当时的曹操及其子孙,都不清楚自己的祖源。他的父亲曾经花高价买了太尉一职,家里的生活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曹操的童年还是很不幸的。那么,为何会是这样呢?原因有四:
第一、曹操的姓氏是有争议的。他的祖父名曹腾,是个太监,想想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所以,曹腾在皇帝的授意下抱养了一个儿子,这便是曹操的父亲曹嵩。那么,曹嵩又姓什么呢?三国志的作者依然是不能给出他出自何姓。
连有良史之才的陈寿也说不清道不明了,也就断了曹操姓氏的源头。并且,另有一部损毁曹操形象的书籍《曹瞒说》中,说道:曹操身上流淌着夏侯氏的血。还说:曹腾抱养的曹嵩,居然是夏侯氏的后人。夏侯氏当时也是望族,是西汉开国名将夏侯樱的后人。
虽然,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的关系也非常要好。不过,有疑问的是:曹操的后人与夏侯氏家后来还有联姻,这也就违背了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则。说来说去,这依然是个历史难题,就算是曹操自己,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么,一直抑郁在怀吧?
第二、曹操母亲早丧,以至于,他自小就没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此,曹操有诗来表达自己童年的经历“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这其中,就包含了两个故事:“三徙”教指“孟母三迁、用心教子”的故事;“过庭语”则指孔子教儿子的故事。
一天,孔子立于庭院,他的儿子孔鲤看见父亲后低头快速的走过,孔子叫住他并问:“学诗了没有?”孔鲤回:“没有。”孔子教曰:“不学诗何以言。”孔鲤便退而学诗。不几天,在同样的地方,他们父子俩又碰面了,孔鲤继续恭恭敬敬的快速低头而过。
此时,他又被孔子叫住并问:“学礼了没有?”孔鲤答:“还没有。”孔子教之:“不学礼何以立?”意思是:不学礼你怎么做人呢?孔鲤便退而去学礼。曹操由于母亲的早逝,父亲的不过问,祖父的娇惯,任其妄为,没有受过良好的礼教。
于是,他就用这样的典故,来说明自己从小缺失教育。
第三、曹操的父亲取妾甚多,自从曹操有了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之后,家里的所有人对曹操更加放松了管教和关注。《曹瞒传》里有说:“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三国志》里也有类似评语:“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知奇也。”
如此来看,曹操若放今天来说,就是个无所事事、东游西逛的小混混。不过,曹操有个相交甚好的朋友桥玄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曹操是个有担当的人,甚至,认为他有济世之才,更是说道:“能安天下者,非曹操莫属”。
第四、曹操年少时就聪明机灵、任意妄为、善于权变,悠游自在。所以,曹操的叔父就非常的看不惯他,尤其是他热忠于飞鹰走狗、不走正道,也没多少人去关注他。但是,他的叔叔却把这些看在眼里,并且,眼里容不下沙子。
他对曹操的行为十分不满,还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一定要阻止曹操的行为。曹操早已心知肚明,对这样的“小报告”曹操自然非常的生气,于是,想法子要好好的惩罚一下他的叔叔,以消除叔叔在他父亲面前对他造成的不好影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恶作剧。
有一天,他碰到了叔叔,便立即装出口歪眼斜大病来袭的模样。叔叔见他这样,惊问:“你这是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患了严重的中风的毛病。”于是,叔叔急忙将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待曹操的父亲赶来之时,曹操却一如往常,没有半点异样,反而精神抖擞。
父亲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了,现在好了吗?”曹操回:“谁中风了,没有的事,可能是叔叔不喜欢我,才这样骗您的。”这件事之后,他的父亲便开始疑心起叔叔所说的话了,下次叔叔再说有关曹操不好的言语,父亲也不太相信了。
曹操用智谋解除了这个后患,从此以后,他的行事更加的肆无忌惮、逍遥自在了。这样看来,曹操从小就足智多谋,后来能够在政治上独领风骚,也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了。
最后,有一个问题其实还是很明确的:曹操肯定不是姓夏侯。因为,古代的收养制度很严格,出特殊情况,一般很少收养外姓做为嗣子。并且,至于“曹氏源于夏侯氏”一说,未见陈寿本传的记载,乃是出于裴松之所注。
裴注云:“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夏侯敦为从父兄弟’”。凡治三国史学者都熟知,裴松之注虽然可以作为陈寿《三国志》的补充,然其收集的稗官野史,当中的讹谬乖违之处不可尽信。
参考资料:
【《三国志》、《曹瞒说》、《曹瞒传》】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88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