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来听——狐!说!八!道!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来听——狐!说!八!道!
日期:2023-05-25 22:22热度:加载中...

来听——狐!说!八!道!

1.本文是对《八道》歌词的粗浅考据。这首歌好听又有趣w

2.除了考据还有很多个人解读,不代表官方,不绝对正确,过度解读不可避免,仅供参考。

3.感觉最近搜索力不太行,明明这次蛮简单的。

4.她已经公布正确答案了,但我很舍不得我整的活,所以还是投出来了,随便看看。


首先呢是我们的标题,《八道》。佛教中的八道指的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乍一看,这么正经的东西,和这首歌相性不太符嘛x 当然,它可以作为双重甚至多重语义下的其中一解,但感觉还是缺了点什么。于是自然而然,八道,胡说八道,狐说八道XD


值得一提的是,“胡说八道”这个成语,是经过演变才成为如今我们熟悉的贬义词的。它最初只是一个中性词,指胡人讲解佛教。该词语义的变化,恰如狐狸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中象征的演变。


那么,至少是我所不熟知的、很久很久以前的狐狸,该是何等模样?

让我们的狐狸座为你细细道来。


且听——狐!说!八!道!


惊堂一拍 话本翻翻

请让小的来讲 莫虚度中元夜晚

客官留步 听我盘盘

这世间流传志怪与奇谈


霾很早就透露了中元节会有投稿,虽说是鬼节,但鬼怪鬼怪,除了鬼还有精怪嘛。瞧我们这位说书人显眼的竖瞳小尖牙,想来定非凡人。


问有一物 绥绥痝痝

四足媚眼娇俏 死时首丘不一般

然其作祟 无数王朝与才子

命途皆为其所乱


“绥绥痝痝”,化用自《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来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其中“痝”也有“庞”和“庬”的版本。

“死时首丘”,化用“狐死首丘”。

从这里就开始进行“狐”形象的前后对比了。明明在《礼记》中还代表着“仁”的狐,怎么到了后世就是频频“作祟”的妖魔形象了呢


狐生九尾 曰人物异类

幽明妖仙 在二者之间


本句化用自《阅微草堂笔记》中 《卷十如是我闻(四)》的《学究与狐友》:“人物异类,狐则在人物之间,幽明异路,狐则在幽明之间。仙妖殊途,狐则在仙妖之间,故谓遇狐为怪可,谓遇狐为常亦可。”

贴个翻译:人和野生动物不是同类,狐则处于二者之间;阳世和冥世不是一个领域,狐则处于二者之间;仙和妖不是一条途径,狐则处于二者之间。因此,说遇到狐是怪事也可以,说遇到狐是常事也可以。


狐媚 媚惑的哪位

八道里的权贵


这里的“八道”应该是借其本意来指代佛教中人,或者说所谓的正派人士。后接“权贵”,我觉得反讽意味就浓厚起来了。自诩正派,看似正人君子,面对“狐媚”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我是权倾朝野乱世妖妃

亦为生来奸诈蛇蝎之辈

最毒妇人心 擅敲骨与吸髓


狐妖的故事数不胜数,要说到“权倾朝野乱世妖妃”,最出名的显然是苏妲己。

曾乃上古图腾祥瑞

居青丘之国 优游卒岁

何故史书工笔间 沦为魑魅


“曾乃上古图腾祥瑞”,是指狐在先秦时期是图腾崇拜的对象之一,同时多种史料都能佐证“狐”是祥瑞的象征。此处仅举一例,跟上面提过的涂山之歌有关。《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主;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之所以选用这个典故,是因为它可以顺便解释后面那句“冠涂山之名 与禹般配”(偷个懒)


“居青丘之国”,出自《南山经·青丘山》:“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海内东经·青丘国》:“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我是狐狸精红颜祸水

她是痴情鬼自断修为

哈哈人类 多擅长文过饰非

美丽不是我们的原罪

爱不会让我蒙昧

醒醒人类 别以为你值得我去媚


“红颜祸水”的“狐狸精”却时常扮演“痴情”角色,为心仪之人献出自己的一切。所谓红颜祸水,将过错归咎于美女,却只字不提自己选择了美色舍弃了功业的男人,这难道不是“文过饰非”?后几句会让我想起《想入非非》,再加上同样拿“红颜祸水”开刀的《华夏巾帼志》,这首词想要表达的内核也不言而喻了。

狐妖:人类,别太自信!


我是不务正业修行小妹

频堕情劫总为凡人画眉

虽有情有义 仍难抱真情归

曾乃上古图腾祥瑞

冠涂山之名 与禹般配

怎甘野史聊斋间 做个傀儡


典故前面讲过了,不赘述。


我是狐娘骄傲聪慧

她是赤情妖问心无愧

哈哈人类 是我们降尊纡贵

美丽不是女人的原罪

爱不会让狐卑微

醒醒人类 别总把自己想得太美


“狐娘子”出自《聊斋志异·狐谐》。《聊斋》中的狐女不乏痴情、聪慧、有情有义的形象,比起“红颜祸水”是好了不少,但仍是“傀儡”,为了满足幻想而存在。从最初的无性别“狐神”,到后来多为女性的“狐狸精”“狐媚子”,其中变化缘何起,笔者心中已有思量。具体内容可能过于争议性,就不写啦。


我们说书人讲述的狐故事就告一段落。狐说八道,信不信由你(?)


如果对上述内容有什么不满,就当我也在胡说八道吧XD


【相关文章】

来听——狐!说!八!道!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83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