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寻找花木兰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寻找花木兰
日期:2023-05-25 22:22热度:加载中...

寻找花木兰

2019年6月19日,有华特迪士尼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花木兰》正式定档于2020年3月27日。这部电影根据1998年迪士尼出品的长篇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而来。从最开始拍摄的消息传出,这部电影就在华语文化圈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开机,选角,影片制作当中的每一个消息几乎都能上一次微博热搜。

 

98年上映的动画《花木兰》拥有较高的作画质量和剧情设计。在当年,这部制作水平高超的动画一经引进就立刻取得了很好的反响,笔者小编的老师就曾经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播放过这部电影,供大家欣赏。因此这部电影想必是很多人珍贵的童年回忆,这也是为何这部电影的真人改变版已经上映就会引起巨大反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后早在98年之前,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就已经是家喻户晓。98年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对木兰故事的演绎脱胎于中国民间对“木兰”故事的认知,但是和民间的诸多传说版本却又不尽相同。如今我们能在电影,电视剧,小说,戏剧乃至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当中窥见这一形象的身影。而这一故事能被考据的最早的书面记载,则始于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南北朝时期。和诸多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以及故事类似,木兰的故事也是脱胎于民间,逐步发展演化而得出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木兰的形象又是如何一步步丰满,成熟,直到变成我们今天所知的“花木兰”的呢。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首《木兰诗》最早收录于陈代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后来被收入了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如今,这篇古文泽被收录为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书第10课的课文。可以说是中国的每一个学生都读过的经典古文。这篇古文讲述了一个叫做“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且在军中建功立业之后,辞官谢爵,和家人回家团聚的故事。这篇长篇叙事民歌以五言乐府诗为载体,全文详略得当,描写精彩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和文学价值。因此这篇古文被选入了今天的语文课本,起到了教学示范的作用。


 

然而即使抛去优美的写作手法,这篇文字也有着深厚的文字考究价值。它是有关于“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故事中,北京胡人入侵,可汗点兵出征。主人公木兰是家里的长女,家中只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然而父亲已老去,子弟未长成。父子二人无论是谁上战场,都几乎必然是有去无回,出于这个原因。木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征战多年,当年的战友很多都已战死,木兰不仅活了下来,还策勋列传,得见天子。然而花木兰拒绝了所有的赏赐和官爵。毅然决然回到了故乡,和父母团聚。

故事的核心内容,即“男扮女装,替父从军“这一点,和大多数民间传说,以及电影电视中的情节都是一样的。然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点,却一直经常被人忽视。

如果你足够熟悉《木兰诗》,你就会发现,《木兰诗》中对女主人公的称呼一直只有“木兰“二字,全诗中“花”字只出现了一次,就是“对镜贴花黄”,那如今人们熟识的“花木兰”的花姓,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在明代的大才子徐渭徐文长创作的杂剧《四声猿》的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了“花”姓。不仅如此,他还顺便补齐了木兰所有家人的名字。

“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父亲花弧,母亲姓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称为花木莲,“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小弟则叫花雄。

 

这一个个的人名起的有头有尾,那徐渭大才子难道是挖掘出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资料,经过考据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么?很遗憾,并不是这样。只要是看过这剧本的人一定就会知道,这部剧里面的花木兰甚至还裹着小脚呢。徐才子在创作过程当中明显是用明朝人的认知套用了木兰诗中的故事背景。戏剧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娱乐手段,往往是十分注重娱乐性质的,写戏曲无非就是图个老少咸宜,让人看个乐子,作者也自然不会当作写史书一样去用心考究,计较每一个细节。清代的《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国也对此发表了明确的观点:“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然而徐渭编写的这一版本的“花姓木兰”,实在是十分具有影响力,一传十十传百,花木兰的叫法渐渐传遍了大江南北,“花”木兰也渐为公众所接受。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著名的清代小说《隋唐演义》中,第五十六回叫《啖活人朱灿兽心 代从军木兰孝父》,基本就套用了用了《雌木兰》的人物构建,只是因为剧情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改动,把女主人公妹妹的名字改为了“花又兰“。

那真实的木兰到底姓什么呢?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关注这个问题是否成立,比如说“真实的木兰“是否存在。

网上对木兰诗故事的具体考据有很多,每一个观点都有着自己的道理和论据,然而仔细观察,却会发现这些观点都是凭借历史的碎片中的只言片语做出的判断。难以有有力论据的支撑。

花木兰的百度百科中写道:“祖冲之《述异记》、李亢《独异志》皆提到木兰姓花。”然而即使翻遍了《述异记》的全文,和木兰有关的故事,也只有载“木兰舟“的典故,跟花木兰的故事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李亢写的《独异志》一书中,对则个故事倒是有记载,原文是写道:“古有女木兰者,代其父从征,身备戎装,凡十二年,同伙之卒不知其是女儿。”我们可以发现,这故事中描述的“木兰“形象和故事与《木兰诗》中的基本完全一致,可是却也并没有提到木兰姓花的说法。

 

顺便说一下,《独异志》中的奇闻异事都是按照时代先后排列,而木兰是被排在汉代人物中。唐代成书的此本虽然在《木兰诗》完诗之后写就,但是却得出了和木兰诗相左的原因,抛去作者瞎编的可能性,剩下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当时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找到了金人所没有的独特的第一手史料,这些史料给了他足够的信息,把木兰的故事年代排到了汉代。

在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并没有任何说法认为花木兰是汉朝人。而在后续的文献当中发现同一个故事,以不同的历史细节得以体现,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古今乐录》中收录的《木兰诗》一文所记述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绝非作者一人单纯杜撰而成。早在《木兰诗》成文之前就应该有关于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的存在。可能是文字记载,也很有可能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木兰诗》的作者(如果确实存在唯一作者的话)应该是吸收整理了这些民间故事的内容,加以文学美化和修饰,才创造出了《木兰诗》。

以《古今乐录》和《独异志》为线索,沿着历史的河岸逆流追朔,探究的线索就至此断绝了。我们知道《木兰诗》并非第一手记载,也不是作者一人的文学创作。同收编民歌整理出《古今乐录》的释智匠一样,《木兰诗》最后的成文作者应该也是从民间传说和史料中整理出的这个故事。而很不幸的是,古代书籍文本是很容易流散在颠沛流离的历史征途中的,在《木兰诗》之前有关“木兰从军”故事的记载,已经无从寻找。有很大概率,已经烟消尘散,彻底消失了。


 

但是同时,我们还找到了其他的文本作为考据资料。根据据《完县志》(完县即今河北顺平县)记载,宋神宗年间,河南名士达世安曾为当地木兰庙撰写《汉孝烈将军记》,撰写的碑文中包含如下内容:“神姓魏,字木兰,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在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这段记载第一次提到了有关于木兰姓氏的内容,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并不是“花木兰”而是“魏木兰”。

无独有偶,元代有个《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和历代修祠情况,此碑立于元宁宗时期(约公元1332年前后),经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这也是目前发现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碑刻。而在这块石碑的记载中,这个“孝烈将军”木兰,是隋代人,也姓魏。

 

两个姓魏的木兰,一个是汉朝人,一个是隋朝人。然而今天可以考据的《木兰诗》却成文于隋朝之前的北朝,这就几乎证明了即使木兰真的姓魏,也绝对不可能是隋朝人。如此看来,元代石碑有关于木兰生活年代的记载,八成是错误的。

还有的文章中提到,《新唐书》中还有一个任木兰,这条信息,说她生性刚烈,在国家危急之时,她散尽家财,招募了数千义勇保家卫国。为了便于行动,女扮男装,率领自己的数千义勇,一举打败了强大的叛军,为国建功。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还曾写诗赞她:“甲士千群若障云,一身出能定三年。”

我用工具检索《新唐书》也没有找到这个记录。但唐诗中提到木兰的倒不少,如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

除此外,还有“朱姓”“韩姓”等姓木兰的说法,有的来自地方县志,有的来自野史杂闻,跟着各处开花的“木兰庙”一样,恐怕传说的成分要大些。现在连研究会都有了,还逼贾玲道过歉,说她恶搞民族英雄,不知道有没有啥新的研究成果。

最后说下我自己的观点。其实,早在南陈时期,智匠和尚编的《古今乐录》里,就记录了《木兰诗》的题目,而且说:“木兰不知名。”请注意了,这里说木兰没有的是“名”,并不是姓。木兰作为一个复姓,似乎也没什么不妥。鲜卑族就有姓“仆兰”的,今天内蒙古还有木兰围场。为啥叫“木兰”,因为锡伯语中,木兰是哨鹿的故事。顺便说下,锡伯族,英语叫(SIBE),被认为是鲜卑(SIMBE)的后裔。所以,花木兰其实就是《木兰辞》中塑造的一个姓木兰的女子的艺术形象。

北朝民风剽悍,对妇女束缚较少,花木兰的故事又因为情节动人,教化意义强,而被历代统治者当作了宣扬“孝道”的重要工具。在无数次传播和扩散当中,这个故事经过了层层叠代的加工,有了多个版本。花木兰这个形象也被赋予了中华民族巾帼英雄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符号象征。她是那个时代中华子民孝敬父母,守卫家国的一个形象缩影。是不是有这一个花木兰,其实无所谓,因为这片土地上确实有着无数个这样英勇的中华子民,努力奋战,保佑我大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


 

花木兰其实就是你和我,是每一个忠孝仁义的中华子民,从人民史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她是一位典型的人民英雄,从民歌中来,一路上被人民的传说和热爱塑造的有血有肉,跨国几千年时间走向近代,走到所有人的面前。这个形象依旧是那么的令人热爱。 花木兰是浓缩的中华英雄儿女,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身边。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小编阴天,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的话,请别忘了给我们点赞,或者分享给更多朋友看到哦~关注我们的B站号苏家酒窖,每天get一点新鲜的文化知识,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哦!也欢迎评论留下你的观点!每一期的留言我们都会仔细阅读哦!

欢迎关注我们的:

微信公众号【苏家酒窖】

微博@苏家酒窖

百家号【苏家酒窖】


【相关文章】

寻找花木兰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75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