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是河图和finale楼合作的“倾尽天下”专辑曲,也是一个历史架空故事。整个系列故事的来源,是2008年河图给小楼的一个电话。那一年,河图告诉自己的好友小楼,自己想了两句词,很有感觉,能不能补成一整篇。这两句就是“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抹朱砂”。也是因为这两句,才诞生了整个专辑。全系列,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10月全部完成,造就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叙事古风词的高峰。本系列的分析则是按专辑的顺序,以歌词本身的叙事逻辑与情感呈现为核心展开分析,以期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系列的作品,也让诸位词作同行们能够对叙事古风词的写作思路有更深的理解。
一、江山此夜
他独自等在塔上已经很久。久到每日相对的画卷都已有些泛黄。
直到那个人出现。那个人施施然走向他,每个步子都轻盈得像舞蹈。
他抬眼,看清了月光下她的眼睛。那一刻夜空疯狂落雪,塔下的花忽然盛开得像回忆,帝宫之外,有钟声远远响起。
隔着十年光阴,浩雪江山,他轻轻拥住她单薄的肩膀,像抱拥他一生的梦想
“你回来了。”
二、春风一顾
公子墨离者,天岁人也。长平二十七年,以天岁春日行游图闻于帝都,而年才十二。三十二年,笔力日盛而画作日稀,偶有作,皆藏王公显贵,人称春风画卷。……崇宁八年,城陷,公子没,春风画卷绝世。太业二年,天岁琳琅轩于遣出宫人处收画卷一幅,鉴为公子真迹,遂说城守献之于武帝。画中女子眉间朱砂一点,颜色犹胜摇光皇后,帝见而叹之,曰:春风复来,故人安在?以帝好之,王公一时争寻画卷。
——《天岁城志·墨离传》
文案写出歌曲的人物、事件、时空环境,补充故事背景。墨离作为本篇的主角,勾连其与朱砂、白炎之间的故事,最后现世的春风画卷是一副朱砂的画像,这也是本篇的线索所在。
春风画卷三百里榴火
看痴风光怎么去着墨
你林间过 鸦鬓簪花一朵
回眸语脉脉
“春风画卷”点题,三百里榴火极力塑造画卷风姿,“看痴”则以观人之态写画上风光,顺势转入画中人,也即朱砂。后两行以墨离视角勾勒朱砂神貌,亦有活化画卷之感。尾行“回眸——语”三字,让墨离与朱砂产生关联,“脉脉”则将墨离感受附于朱砂神态中,极为精炼。整段以画中人为引,写至画中的故事,这段故事又因绘者与画中人共同经历过,于是在最后现实与画境融为一体。“痴”态延伸的凝神遐思,也与后续画卷活化相得益彰。
转头十年眼见王城破
朱砂一点终美到零落
鲜血去筹措
不过留下几句执着
“转头十年”,以“回眸语脉脉”的美好场景作定格进行切镜。空间不变,时间推移,以有世事变迁的感伤。“一点”与“十年”形成反差,亦是“美到零落”的复写。“朱砂”写出人物核心特征,状其美,亦写出身份。“筹措”,欲挽而不得,全行可见情挚,“鲜血”则有血泪之喻。至尾行,公子墨离随着城陷退场。“崇宁八年,城陷,公子没”。段落间的跳跃看似幅度很大,但却总有不变的东西为支撑;而“十年——一点——几句”,数量词的对比关系,亦与此时欲呈现的情感相符;“美”与“零落”的对比,也贯穿全段,增强了情感张力。纵横捭阖,便是如此。
千里奔赴一笑而过
不管不顾世人说
几杯青罗弗能醉我
上宫楼独卧
叙事中心由墨离转向白炎。这两段的情感变化很有趣。城中墨离亲眼目睹了朱砂死去,他也知道白炎此行所为何人,因此“千里奔赴”也只是“一笑而过”这层对比,看似是墨离与白炎的链接,其实在还有朱砂作为暗线。至次行及以下,便彻底转向白炎。“千里奔赴一笑而过——不管不顾世人说——几杯青罗拂能醉我”三个连续性的行为,极力刻画白炎倾尽天下只为一人的豪情。至尾行,“独卧”回收“一笑而过”的伏笔,情感由高昂走向发现朱砂已死的孤独。
眼底辉光掌中烛火
九龙塔高影寂寞
一缕故人思不叫破
天地此夜雪婆娑
顺着孤独感继续深化。“眼底辉光——掌中烛火——九龙塔高影”,镜头逐渐拉伸,至“寂寞”,情感拉升至顶峰,“一缕故人思”徐徐延展,至“天地此夜雪婆娑”,最终释放,形成浓郁的情感张力。在这一段,白炎与墨离的情感基于对朱砂的追忆而产生了共鸣。墨离知道白炎千里奔赴只为朱砂一人,但朱砂已死,墨离与白炎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一句寂寞。所有的恩怨情仇,也都在这场婆娑夜雪中,化作了对故人的思念。“不叫破”是情感呈现的妙笔。无法说出或不知从何说起的思念,才真正写出了孤独的精髓。这三段视角的跳跃可以说是这首词最有趣的地方之一。
案上残红雨打风吹落
一坛愿酒又十年蹉跎
日月如梭 人海里任漂泊
小舟看烟波
叙事中心回到归隐于市的墨离身上,旧事重提。“转头十年眼见王城破——一坛愿酒又十年蹉跎”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让此前激烈的情绪消解在漫长的时间里。首行“残红——雨打风吹落”暗示人物此时状态,以景暗示人的现况,是古风词较为常见的手法。后二行则用“小舟从此逝”之意,展现时间之久,与那场战火对墨离的影响,即心死的状态。
夜深梦深念昔日因果
命签一支批下因缘错
提笔还斟酌
满壁画像一室沉默
借由此前心死的状态,反衬深情。“夜梦——昔日——回到现实”,起承有序,构建了完整的叙事链。“提笔——斟酌——满壁画像——一室沉默”这一串行为的对比,强化了一以贯之的孤独与思念。
你的名字谁的王座
稗官野史还猜度
前尘里旧事早淹没
风在青蘋末
顺沉默而来的呐喊,将情绪推上又一个高潮。首行起,次行收。“你的名字谁的王座”将白炎与朱砂再次关联。白炎因何篡位?朱砂真名为何?在墨离看来,都是唯有自己和白炎知道的事情,流传于世的也只是“朱砂自晋贵妃之位,恩宠无双,权势一时无两。有朝臣弹劾者,多去官罪死。敬帝沉湎声色,不理政事。朝堂怨声日甚。民间多称奸妃。”这段记载,却不见朱砂与白炎的故事流于史册,高度的共鸣也因此而来。笔触有冷眼旁观世事之意,这这便与第三句“前尘里旧事早淹没”相应。尾行“风在青蘋末”则以来去无迹的“风”为收尾,容纳了这一段的内容。只是沉湎在自己的画卷里。
系发挽袖铺纸研墨
画得那年林间过
七重纱幕后你眼波
风流只向一人说
我也曾林间过
二十年 换一眼花开落
由呐喊再度转向回忆,全篇情感皆系于此。首二行回扣首段“你林间过”,实现“回忆——回忆”的逻辑闭环。三四两行的独处回忆,让墨离产生了一种完全独占对方的错觉,因而成为主角此生唯一的最美好的回忆,也即全词最美好的地方。第五行再次提起林间过,这一次将视角转向了自己。“你林间过——那年林间过——我也曾林间过”第一次相见,从此三百里春风画卷,也不如你一眼回眸;第二次独处,风流只为一人;第三次则是无尽的追忆。末行“二十年”,承此前两处十年,实现时间的闭环。“一眼花开落”,词眼所在。一眼花开,一眼花落,却将无数人的命运改变,便是无数悲欢离合。
回顾整首词,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三者:一是情感起伏带来的巨大张力,二是逻辑闭环带来的圆融;三是视角转换不留痕迹,自然流畅,这也是词作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在正文中也已详尽阐明。当然,小楼姐或者说倾尽天下系列歌词的魅力不仅于此,更多的还是其九曲连环的故事网络与强大的细节把控能力,但这些是没必要学也是基本上无法靠分析就能学会的东西。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69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