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请放过历史——对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一点感想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请放过历史——对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一点感想
日期:2023-05-25 22:22热度:加载中...

请放过历史——对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一点感想

        国产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虎啸龙吟》已经于前几日在一段讲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家族代魏称帝的旁白中落下了帷幕。由于这部电视剧取材自中国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三国时期,而叙事角度却又不同于过去诸多三国题材电视剧——以司马懿这一历史人物的个人视角进行。加之上映前强大的宣传,早在去年就已经结束的《大军师司马懿:军师联盟》(请原谅笔者在这里加一句,这个名字取得真的不是很好)上映时,就已经引起了众多的讨论,现在借着整部电视剧彻底结束之时,笔者想在这里讨论由这部电视剧所引发的一点感想。

     如果要按照贴吧思维,那可能要先对这部电视剧表一个态,究竟是捧是贬。可能看到本文的标题不少观众会认为笔者是准备对这部剧中存在的大量虚构情节进行攻击,最后发出“请放过历史”这么一个经常被用在评论历史题材电视剧时的感慨。但是笔者这句“放过历史”却是对如此感慨之人所说的。

      由于这部电视剧贯穿了司马懿七十余年的人生,涉及了太多的人物、事件。而大部分的主要人物在塑造上都是可圈可点,对人事的理解也相当有趣。从第一部开头司马懿与杨修在月旦评上对史学的讨论,再到第二部收尾司马懿与司马孚关于为人的讨论。这部电视剧值得回味的地方有太多太多,在这里笔者不可能一一提及。故在这里,笔者只能选择一个方面来讨论。而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正如笔者前文所言,几乎每一部以三国题材的历史电视剧,几乎都会由于所谓的不符合历史而被部分观众所攻击,所以笔者就选择此点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不如换成这个问题——历史题材电视剧究竟是否有必要拘泥于所谓的史实。因为《大军师司马懿》(下简称《大军师》)也是一部完全符合标准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故如果需要,则《大军师》无疑要受不符合史实的诟病,而如果不需要,这个指责也就完全不成立。对于此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

   至于原因,笔者认为一条足矣。那就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并不等于史学著作。广义来说,其剧本等都属于文学作品,而非史学作品。虽然曾也有史学与文学由于都需要主观想象,所以“史学等同于文学”的观点,但是在这里还是将史学与文学分开,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历史剧更不是史学著作,所以作为历史剧的《大军师》自然不需要像方诗铭先生等史学学者那样,在经过严格的史学流程后才能去进行创作。事实上,就连严谨的史学著作也无法完全等同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相较于过去千百年来的事情,今人所掌握的历史记载不过沧海一粟,我们知道司马懿活了73岁,可是在时光机没有发明之前,有谁能够知道司马懿每天都经历了些什么呢?没有,甚至我们连他哪些年里做过什么事情都无法知晓,这些是无法记载的,但是这些却实实在在的是发生于过去的事情。史学著作由于有对于材料的限制,所以其无法妄加猜测,只能根据现有的记载来进行研究。而文学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摆脱材料的限制进行创作,对于同样一个可能只有一句话的记载,通常情况下文学远比史学可以创作出更为丰满的作品。而历史题材的小说,电视剧,乃至游戏就是如此。真正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其真正要创作的东西远在这框架之外。对于三国方面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地位是无需多言的,而对于这本小说,时常有这么一句评价——“三分真,七分假”。《三国演义》中虚构、取材于可信度极低的民间传闻及野史的内容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也没有听到几个人拿不符合史实来攻击《三国演义》的,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三国演义》就是个演义,演义自然不可能完全是真的,而《大军师》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说史学中,一切都要基于史实,忠于正确的历史记载,那么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历史最多是个帮工,是为故事服务的。历史小说,“历史”不过是个修饰词,“小说”才是主题,没有人会和小说争故事真假吧?

       说句题外话,可能有人会提到当年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中屡屡拿《三国演义》说事,指出其中大量的情节不过虚构,以此来证明这种在文学作品中挑历史刺早有先例。但是笔者想说的是,《百家讲坛》是一个面向大众的科普节目,易中天先生其实也并非史学出身,而《三国演义》由于太过深入人心,导致在很多观众心里,《三国演义》就等于三国历史。所以为了进行最基础的对三国历史的科普,易中天先生的举动也算能够理解,但这绝不说明,史学应与文学争史实上的对错,因为文学本来就不是史学,而要对历史记载负责的只有史学。这就和看动漫时经常有受不了弹幕吐槽的观众常用的一句反驳一样——“不要在二次元里找现实”,这句话有时候可能不对,但是意思很清楚,不要在完全没有干系的领域里找存在感。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既然如此,那为何大量小说、影视作品、游戏还要非抓着历史这个旗帜不放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历史这个帮工对于作品来说有极大益处。第一,历史可以提供一个现成的大背景,大时代,大环境,这比去重新塑造一个新的世界观方便多了。假的东西终究是假的,更何况世界观这种无比庞大的东西,配合小规模的故事尚且容易,如果故事一大,虚构的世界观极容易破碎,在笔者看来,很多动漫容易在设定问题上被吐槽就是在于世界观破碎,为了新的故事不得不打破原有的设定,导致本来精巧的世界由于不断膨胀的剧情而愈发扭曲。而如果引用历史,那一切都搞定了。大部分的东西不需要再进行新的解释,即使要添加新元素或者设定,其工程量也会小很多。但是也有弊端,比如故事中所发生的事得尽可能贴合背景时期,创作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唐朝的人不能聊着宋朝的画,三国的人不应该说着清朝的名言,在作者看来,这是非常细琐,但又极容易看出作者水平的地方。和所谓的“衣带诏”到底是真是假比起来,对于《大军师》来说,对于三国的房屋、物件、服饰、武器等的考据更加重要,因为这些才是真正会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感的地方。我们常吐槽抗日神剧如何如何,其实抗日神剧之所以被人如此诟病并非因为其如何违背历史,优秀的作品如《亮剑》大部分的剧情也是虚构的,抗日神剧也没有让日本成为最后的胜者。抗日神剧之所以为神剧,在于其违反了常识,而不是历史。为何越来越多的抗日剧中的日本军的台词一度变为了日语,就是因为“日本人应该说日语”这是一个常识。如果《大军师》里司马懿腹泻去上厕所时拿了草纸,那可能就会被观众吐槽“三国哪来的草纸”。这也是一个常识。而什么是常识,什么不是常识,这就要看作者的理解和观众的水平了。但是无论如何,所谓“衣带诏到底是真是假”这绝对不是一个常识问题。第二,历史本身就有让故事更真实的效果,让观众更加容易代入故事,试看接下来两句话。“从前,有一个叫王二的人经历了一件怪事”/“宋神宗年间,未来将在朝堂上主持新政的王安石宰相年轻时曾碰上一件怪事”。究竟哪一句话能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我想不用多言,借用真实存在的人物去创作完全虚构的故事,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常用手段,如果不清楚,找几本司马辽太郎先生的短篇小说来看就知道了。

        最后笔者想讨论一下所谓的电视剧有给大众进行正确科普的义务的观点。这个观点说实话看似很有道理,但是细想就能发现,这是一个相当不讲理的观点。先不谈历史这种东西如果真的考究起来,很多问题上连最权威的学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就是《三国演义》也不过是给中国大众留下了很多在专业的历史学者眼中是完全错误的概念,那难道我们还应该把误导之罪加于《三国演义》,从此禁止阅读吗?其次是笔者想到了王小波先生的一句话——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思春期的男孩子看来,不过是幻想的工具。如果优秀的故事、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要为了满足一部分观众就得舍弃,那才是真正的可惜。稍微细想一下就知道,若真如《大军师》中那样,司马懿给诸葛亮写那样暧昧的信件,一旦被人告发(更何况诸葛亮如果想除掉司马懿,大可将此信之事让天下知道)那才是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但是为了追求故事的美感和意境,故事如此安排,而观众也不会太过较真。罗贯中为了表述自己对仁政的渴望,改写了多少事实,又创造了多少故事,对于文学作品来说,真正精彩的永远是故事和故事背后的灵魂,纠结于如此表面的事情才是本末倒置。当然,如果是以对史实的改动为切入口进一步探究更深的东西,那自然是更加学术,更加有深度的思考。但是只停留在“这个不真,这个太假”的人来说,这种工作只怕是无缘的。再次,《大军师》只是一部电视剧,从法律角度上来说他也没有必须为观众进行历史科普的必要,如果这是必须的话,那么大部分的历史剧都是可以被以此为理由抨击一番的。

    综上所述,《大军师》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其本身就没有拘泥于历史的必要,其之所以会选择历史故事作为剧本,是因为历史因素对于电视剧来说本就是一大利器,是创作的重要手段。其确实有大量不符合史实的内容,但是这绝不应成为这部电视剧被诟病的地方。拿着历史说事的评论者,还请放过历史。


   

【相关文章】

请放过历史——对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的一点感想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68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