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无子嗣,立养子赵曙(宋太宗赵光义曾孙)为太子,继位后就是宋英宗。五帝英宗,尊四帝仁宗的慈圣光献皇后曹氏,为皇太后。英宗刚继位就病倒,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十三个月。期间两宫失和,最终曹太后还政于英宗。英宗称帝四年而亡,由长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
曹太后是宋朝开国元勋鲁国公曹彬的孙女,宋仁宗的皇后。六帝神宗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曹建在北宋一直是名门望族,将门世家。因此,北宋的将门文学作品中,又怎能没有“曹家将”的身影呢?
曹家将——上半部“三闹汴梁”,下半部“三擒陈平”
东北评书大家陈青远先生家传数目“曹家将”,由其父根据野史编撰而成。陈先生又将其传给了两位女儿陈丽洁、陈丽君。陈家代表作还有神魔版的大西唐演义,“三请樊梨花”就是其中的名篇。
大宋五帝宋英宗年间,有忠奸两派人。奸臣则是太师陈平一党,仗着自己是皇帝老丈人,为非作歹。忠臣则以“五王八侯”为代表。五王为镇国王曹天胜、汝南王郑黑虎、东平王高勇、西平王狄龙、潞花王赵金显;八侯则是护国侯岳安、洛阳侯赵强、助国侯江策、明国侯佟彪、前国侯铁豹等。陈平勾结辽邦,想篡夺大宋江山,就必须先除去这“五王八侯”。
潞花王乃是八贤王赵德芳之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西平王狄龙乃是平西王狄青之子,狄青是潞花王的表兄弟(潞花王之母狄氏是狄青的姑姑),狄龙是其表侄;汝南王郑黑虎乃是太祖御弟郑恩的曾孙,东平王高勇乃是太祖妹夫高怀德的曾孙,镇国王曹天胜则是开国王曹彬的曾孙。
北宋忠奸两派——铁打的忠臣,流水的奸佞
北宋的故事中,忠臣一般就是几家开国王爷与寇准、包拯两大文臣,许多人手里有让皇帝都忌惮三分的“硬货”。
八贤王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属于皇室集团,拥有御赐“黄金锏”。有诗云:先王御赐黄金锏,匡扶宋室保万民。上梁不正打昏君,奸邪当道诛佞臣。潞花王则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宝器。
北宋故事一般都是昏君配八贤王模式:八王爷赵德芳身跨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与三朝的奸臣抗衡,力挺三朝忠良。潞花王则身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后三者的故事,见《宋慈云走国》)。
注:在小说《万花楼》中,仁宗时八王爷已故,带着狄青与狄太后认亲的是潞花王。而评书中则是八王爷本人与王妃狄太后一起认下狄青。
开国元勋郑家:汝南王郑印乃太祖结拜三弟郑恩之子。想当年郑恩血溅桃花宫,老王妃陶三春逼宫,上演一出“斩龙袍”。太祖悔过,让郑氏子孙永袭汝南王爵位,并御赐郑印“黑虎铜锤”,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赐三山王妃陶三春“打龙杖”。此外,老王妃还有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的的两道敕书,上打昏君妖妃,打贪官污吏。
而在电视剧《碧血青天杨家将》中:汝南王郑怀民(未查出是郑家哪代人)拥有的却是“盘龙棒”。且有诗云:临危授命记心尖,忠心护宋昭日月,棒下不容有群奸。
开国元勋高家:太祖的妹夫,老驸马高怀德一生南征北战,为赵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儿子高君保与刘金定夫妻南唐救驾,刘金定更是挂帅灭南唐。在电视剧《碧血青天杨家将》中:开国王高利民(未查出是高家哪代人),则拥有“紫金锤”。有诗云:先王御赐紫金锤,五紫千金百炼成,倘若君王误朝政,千钧之下不容情。
开国重臣呼延家:呼延赞有救驾之功,太祖封其为铁鞭王,并赐十三节打王镔铁鞭。儿子呼延丕显十二岁智擒大将潘仁美,封赐两个王位,人称双王,还继承了父亲的“打王鞭”。有诗云:先王御赐打王鞭,当年撑住半边天,百万军中曾护主,确保宋室千万年。呼家将第四代忠孝王呼延庆,曹家将中也有登场。
北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天波杨府:掌门人长寿王佘太君,拥有“龙头拐杖”,即皇帝亲赐得九龙监国拐杖,上有“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八字,可“上殿不参君、下殿不辞王”,也可“上打昏君,下除佞臣”。
文学作品中,老太君历经了杨家十代人,直到九代孙杨满堂凯旋而归才驾鹤西游,享年近一百八十岁。是不折不扣的老寿星,即见证了北宋的兴衰,又不得不面临杨家代代男丁战死沙场,白发人送黑发人。
文官方面:首先,双天官寇准曾主审“潘杨案”替杨家洗冤报仇,多次朝堂上救下六郎杨延昭,跟庞太师斗智救下来上坟的呼延庆等等。
另一位则是,开封府尹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有宋仁宗御赐的“青天三铡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可先斩后奏。还有一把御赐“尚方宝剑”。
与忠臣对立的,则是一朝天子重用的一朝奸臣,其中以太师国丈为主,兵部司马为辅。
宋太祖时期,国舅韩龙在桃花宫内计杀了汝南王郑恩,老王妃陶三春逼宫,太祖处死爱妃、斩了韩龙才平息了事端;宋太宗时期,国丈潘仁美陷害杨家将,被寇准给查办了;三帝真宗时期,兵部大司马王强,本是真宗做太子时的老师,乃是辽国奸细卧底,多次要杀六郎杨延昭,被寇准识破,逃回大辽;四帝仁宗时期,国丈庞太师一伙儿(狄青故事中太师庞洪与女婿兵部大司马孙秀,呼家将中太师庞吉与女婿兵部司马黄文炳),败于包拯之手。五帝英宗时期,主讲杨怀玉的《小五虎演义》中国丈太师刘毓,《曹家将》中的国丈太师陈平,也都败于包拯之手。
【书归正文】
镇国王曹天胜带领二十八万大军与辽邦作战,被困葫芦峪,消息全无。老贼陈平奏本,说曹天胜投降辽邦,英宗信其谗言,要杀曹家三百三十三口。老将呼延庆站出来作保人。英宗先将曹家人收入监牢,又派呼延庆与孟强、焦玉带兵去前线一探虚实。谁知年迈的呼延庆也被困在葫芦峪。
陈平派人四处散播谣言:曹天胜投降辽邦后,刀劈呼延庆,杀死孟强、焦玉。宋英宗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忠臣们纷纷保本,念在曹家历代的功劳上,放过了曹皇妃与小儿子曹克仁。但曹家人终身不得入汴梁,终身不得习武,终身不得参军。
曹克让自小离家在高山学艺,因此也躲过此劫。曹克让丹凤眼,卧蚕眉,绿袍金铠,胯下赤炭火龙驹,仿佛关二爷在世。据说他有“三龙二虎九牛”之力,善使一条大枪,无人能敌。曾化名“李忠孝”,武科场夺魁,力举双虬,火烧太师府,大闹汴梁城。
曹克让结交了许多好友,七杰巧聚会、八义闹东京。七杰:曹克让,张云,李雾,朱龙,马虎,曹义,苏义。八义,则再加上表兄李化龙。
最终,边关由曹克让带领人马到葫芦峪救出父亲与呼延庆等人,朝堂之内则包拯查明案情原委,还曹家清白。太师陈平逃到大辽,曹克让又率军征辽,斩杀陈平,大仇得报。
续集评书“乾天剑传奇”中,曹克让晚年被奸相沈恒威所害,其子曹珍、曹宝一文一武逃出京城。一个考中状元,一个聚兵反沈。曹家将保龙山救驾,冤案得以昭雪。最终征西夏抓住沈恒威,德胜还朝。不过,续集中就没有呼家将的参与了。
【编者按语】
曹家将一书整体质量不高,书中曹克让所谓“三龙二虎九牛”之力,“横推泰山倒,倒掖火车回”已经到了吹大牛不要脸的地步了。故事情节也是东拉西凑,漏洞百出。没能流行起来,还是根基不劳所致。
自此,北宋时期各大将门故事都已经讲过了。宋辽西夏的纷争已近黄昏,即将进入赵构泥马渡江,开启南宋与金国隔江对峙的新篇章。
【正说北宋将门】
真实的北宋名将,除了狄青外,还真有几大“将门世家”。但与评书演义中的“呼杨高郑”完全不同。
曹氏家族
曹斌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功无数。先领兵打败了南唐、后蜀,后又征讨北汉与辽国,堪称北宋开国功臣之首,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信赖和喜爱。
曹彬有七个儿子,各个能征善战。其中曹玮、曹璨是其中的佼佼者。曹家五代子孙皆为宋朝大将,贯穿北宋始终。
曹彬的孙女嫁给宋真宗,就是著名的“慈圣光献皇后”——八仙故事中曹国舅的姐姐。
折氏家族
折家将是历史上延续最长的将门之一,在宋朝将门世家里可称榜首,自北宋起共延续八代,近二百年,加上五代以前,则更为久远。后来“折”改为“佘”姓。
杨家将中著名的舍老太君佘赛花就是折家之女。其曾祖父折嗣伦、祖父折从阮、父亲折德扆、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折从阮时受到宋太祖“许以世袭”的特权,从此折家父子兄弟相继世袭府州,为宋朝镇守西北边陲,并世出名将。折从阮、折御卿祖孙二人,则是北宋“折家将”最著名将领。
评书演义中许多杨家将的故事就取自折家将,并且将折老令公(佘赛花之父,评书中为佘表)丑化了。
高氏家族
高家代表人物是高怀德、高琼等,五代七人封王,七代三十余人为将,还出了一位高太后,即宋英宗的皇后。高太后起用司马光,彻底废除了王安石变法。
种氏家族
种家将是北宋中后期在抵御西夏、金人的侵略战争中崛起的名将世家。种家将前仆后继,满门忠烈,世人称之为“山西名将”。
种家将起自种世衡,《宋史.种世衡传》和沈括《梦溪笔谈》中,都详细记载了种世衡巧施离间之计,令西夏国主李元昊与名将野利遇乞、野利旺荣兄弟君臣反目,智除野利家族的故事。
种世衡的八个儿子都是武将,其中种诂、种诊、种谔各统领种世衡之一部,世称“三种”,均为宋朝大将,颇有战功。而种谔,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口中的老钟经略相公。种家第三代名将有种师道、种师中,其中种师道就是小种经略相公。
姚氏家族
四代为将,镇守关中。老祖姚保,率军抗击西夏中阵亡。第二代:姚兕、姚麟,在关中并称“二姚”。第三代:姚雄、姚古,皆为姚兕之子。第四代:姚平仲,乃姚雄之子,十八岁时便率军破西夏,童贯忌恨而不得赏赐,但关中豪杰皆推之,称为“小太尉”。
李氏家族
四代为将,老祖李处耘,宋初枢密副使,为禁军主要将领之一,排位仅次于石守信,多次参与用兵。其次女为宋太宗皇后,诸子皆继城为将。长子李继隆乃是李家最杰出的人物,少年从军,参与平定后蜀、南唐战役,以勇猛知名。宋太宗时期,率军抵御辽景宗南下,大破敌军二十五寨。雍熙北伐失败,李继隆部,“军成列,虏不敢击”。澶渊之盟时,负责坚守澶州。李昭亮是李继隆之子,北方抗辽前线守将,又一代禁军大帅。
杨氏家族
杨业,又名杨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号称杨无敌。北汉灭亡后,归顺大宋,为潘美所节制。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三路大军北伐。曹彬率领的主力东路军被辽国断了粮道,大败而溃。潘美与杨业的西路军只得南撤。
兵马都监王侁刚愎自用,轻敌冒进,激杨业去迎战辽国追兵,又误以为杨业得胜,不需要接应,逼潘美尽快撤退。最终致使杨业战死。这对应的就是评书中的“潘杨之案”。
潘美的骂名确实有点冤,但并未坚持与杨业的约定,在陈家谷口接应,而是顺从了王侁,也是有过错的。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大儿子杨延昭。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
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文广被说成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实则真实历史上他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出征。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66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