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血泪苦难彷徨,理想信仰担当——记《铁血兄弟》观后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血泪苦难彷徨,理想信仰担当——记《铁血兄弟》观后
日期:2023-05-25 22:21热度:加载中...

血泪苦难彷徨,理想信仰担当——记《铁血兄弟》观后

革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革命?要怎么做才能革命?”

   说实话,要不是2016年底我因为受伤在家休息,我或许永远不会注意到这部叫《铁血兄弟》的片子。不要被它这个有点劝退的名字迷惑,这部片子其实一点都不“铁血”,甚至有点虐心,“兄弟”之间也有点“塑料”,我个人更喜欢它原先的名字《新青年》。因为这部从1907讲到1927年叙事长度达20年的影片,更多讲的就是一代青年人追寻、迷惘、成长、牺牲的故事。当然,等你看完全剧,你会发现其内核其实也是蛮“铁血”的。

高中政治课上我们都学过辩证法说的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同理,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词-革命也理应如此,但我们很多影视作品更多地是站在革命成功后回过头去描述光明,而实打实的描写革命道路之艰辛之苦痛的其实少之又少。这部《铁血兄弟》描写的就是黑暗中有志向有理想的青年人,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苦难、失败中站起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依稀看到曙光的故事。整部剧的都是冷色调,氛围也不是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而是略显压抑沉闷的,不耐着性子真的不容易看进去。当然,这种描写苦难失败“道路曲折”,更多是为了凸显主角对革命,对信仰的坚定,其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上文的“道路是光明的”。所以我选用了电视剧海报中的“理想信仰担当,血泪苦难彷徨”这两句作为这篇文的标题。

转入正题,这部片子既然叫“铁血兄弟”,那么主角肯定是兄弟几人,很有意思,这兄弟四个的排序不是按年龄来的,而是根据“革命兄弟”参加革命的先后顺序来决定的。所以片中我们看到年少的王应江流排在前头,年龄稍长的周鲁反而成了老幺哈哈哈。围绕着这四兄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其实也是清末到民国初期的一部小人物纪实。


革命兄弟四人的合影

记住,我们永远是兄弟

四兄弟里的核心人物是老三江流。江流是贯穿整部剧的书胆,也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根据片头中的提示,本片是根据纪实文学《文妖与先知》改编,《文妖与先知》讲的是张竞生先生的事,由于我本人对张竞生先生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还是更多还是说回江流这个人物吧。江流是个地主家庭的出身的少爷,因为受到西方人权思想的影响,不愿接受包办婚姻跟封建家庭决裂后流落广州,进而结识绿营兵管带周鲁,南洋留学生王应,革命党人魏国等人,在见识到清廷的腐败黑暗,在革命党人的感召影响下,懵懵懂懂开始了自己追寻革命真理的道路。后来被同盟会派往京城,经历了和满清郡王格格相恋,刺杀郡王好友殒命,兄弟决裂后,江流陷入了迷惘和痛苦,失去了对革命和外来的方向,远走法兰西。而后在法国被大学教授指导深造,打算回国后通过兴学办报,唤醒民众,塑造国民思想从而达到立国先立人的目的。无奈文化救国的路也走不通,曾经的大哥和革命导师魏国成了北洋的爪牙,与他反目成仇;四弟周鲁上山落草,最后死在北洋政府剿匪的枪下;二哥王应失踪后出现却是共产国际专员,最后用生命和信仰影响了江流,促使他最后走上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纵观全剧,江流这个人物各种失败碰壁,让人看得实在有种挫败感,但他从未放弃过为国为民寻找一条光明出路的理想,正如王应所说,他心中的热血和激情从来没变,江流可以说是那一代革命青年的一个缩影,通过他的经历,他的见闻,他的行动,都是每个革命先驱的一个缩影,一个特写。难能可贵的是,本片的江流也有着恐惧,迷惘,绝望,逃避等情绪,这非但不影响人物的本质,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生动。剧中的江流是朱亚文饰演的,不同于他以往的硬汉或者“荷尔蒙霸道总裁”亦或是近些年的油腻,本剧中的江流无论是早期有点迂腐文弱的书生还是后面意气风发的海归青年,朱亚文都饰演的非常到位。剧中还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里独白,朱亚文的台词功底之扎实尤为显现。由此可见,一个演员找对戏路,找好作品是可以有好口碑的,可惜的是,朱亚文这些年似乎在流量的路上越走越远了,像江流这种“清流”画风的角色已经很少了。


“革命”的“起源”竟是因为“恐婚”

初涉革命的莽撞青年

立志以文化唤醒国人的海归学者


走在进军井冈山路上的革命军人江流


老二王应,可以说是兄弟四个里边跟江流关系最好(抱抱和书信往来最多),也是最有共同语言的了。他们两个年纪相仿,有着相似的家庭出身,又都受过新思想教育启蒙,甚至连封建家庭逼婚的经历都那么相似,也难怪两人共同语言比较多。王应原先是在外留学的富商之子,看不惯洋人对华人的歧视,为求民族之生存和尊严开始接受革命思想。被江流周鲁绑架后也是用革命理论结识了两人,并举荐二人前往南洋革命。不同于江流一开始就从家庭逃离,王应一直在选择革命还是家庭之间矛盾。一方面他心中对革命对先进事物的向往从未消失,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顺应父亲的心意留下照看家中的产业。顺便提一句,王应的父亲这个封建家长的角色,他既是阻挠儿子走上革命道路,逼迫儿子考功名娶老婆的专制家长,但他也是关爱儿子安全,不惜花重金帮儿子救“革命党”的父亲,他还是每日坚持施粥救济穷人,看到落难书生于心不忍的大善人,王老板这个角色,算是对比较温情的封建家长了。在堂弟子谦身死,兄弟四人分道扬镳后,王应回到广州,慢慢地理解了父亲,也完成了个人追求和家庭之间的和解。而后他再次北上,和几位兄弟重逢、与被他退婚的未婚妻相爱、经历会馆被封的事情后,他心中对救国救民的理想引导他再次出发,最后去了俄国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最终他放弃了生的希望,用生命和信仰引导了江流,再次走上革命的道路。王应这个角色我很喜欢,他善良热血,但有时又显得不够成熟,有时又有点拧巴纠结,后期从苏联回国后整个人的气质就比较内敛深沉,意志坚定。饰演王应的齐奎名气远不如朱亚文,但在剧中两个人的表现可谓不分伯仲,各有春秋,不管是前边热血上头的海归二世祖,还是遭受巨变后明哲保身的王老板,到最后慷慨就义的共产党员,齐奎都完成的游刃有余,了无痕迹。


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理想和家庭最终在父亲去世后完成了和解

和退婚对象恋爱的王老板哈哈哈哈哈

我很喜欢这两张,独自坐在被北洋政府打砸的会馆中的王应,孤独而又坚定

结局身陷囹圄的王应,用生命践行信仰


如果说江流、王应是偏文的人物,那么四弟周鲁就是个偏武的角色了。周鲁可以说是四兄弟里最简单的人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待身边的人一片真心赤诚,四人里最看重兄弟情谊的也是他;他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粗暴简单,不是绑架就是拳头。本来周鲁是清兵绿营兵的管带,却因为妻子吸鸦片和抓捕革命党时被革命党视死如归的气概感染,被江流半“拐带”半自愿地走上革命道路。周鲁革命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打洋人给妻子报仇,让天下的人都有饭吃有衣穿,还提出要找不到革命党就上山当土匪给自己封个革命党的称号。后面跟着江流南洋京城的来回折腾,也算出生入死。兄弟决裂后周鲁干回老本行当兵打北洋,奈何也是屡战屡败,刺袁失败后终于拉着兄弟难民上山当匪,也可算是不忘初心了。周鲁其实是个难得糊涂的角色,他很少陷入像江流、王应等人的信仰迷茫之中,而他看似粗鲁“莽夫”的想法,却能和两个哥哥不谋而合,比如他上山为寇后把山寨管理的让两个哥哥都觉得自己半生追求的自由平等祥和之地被自己的土匪四弟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前期他和江流,王应是笑点担当,时常能产生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但就是这个头脑简单又热心肠的“莽夫”,最后也逃不过强权的碾压,为了掩护老二王应的共产党身份,在大哥魏国面前被他带来的北洋军乱枪打死。这个年纪偏大却甘当老幺的“莽夫”,最看重兄弟情谊的老四,最后也死在兄弟手上。

参加革命就是为了打洋人哈哈哈哈哈往死里打,打得不狠不叫革命2333~



神吐槽老三读了半箩筐书,装了一箩筐学问


大清都亡了,还是想着上山当土匪,可谓“初心不改”


如果周鲁是四兄弟里边最简单的,那么大哥魏国就是最复杂的了。魏国这个大哥在整部剧里跟其他兄弟三人的关系一直有些游离,后边甚至直接成为主角的对立方,我一刷的时候就有种魏国就是个反派的感觉。之所以说他复杂,除了他的立场变化外,他身上也有很多体现人性复杂的一面。魏国前期的时候是以一个革命志士的形象出现的,谋划起义,积极筹款,舍生取义,有能力有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其他三人的革命导师之一,但他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坊间野史中描写的一些同盟会成员的缺点,比如斗争经验缺乏,喜欢开空头支票忽悠人等,这也导致了兄弟四人第一次决裂。刺袁失败后,由于妻子身陷牢狱流产的打击,加上魏国的老师许昌倒向北洋政府,而魏国对他的导师又带有极强的个人效忠意味,所以后面魏国更多是作为一个北洋政府打压进步势力的“帮凶”。魏国确实是个不太讨人喜欢的角色,但二刷后我似乎有点理解这个人物角色了。他的蜕变,更多是因为有了家庭的负担,自身立场和兄弟情义之间的撕扯造成的,客观地说,魏国由此至终都没想过杀掉其他三人,但周鲁和王应确实是因他而死。结局时他苦求老师许昌放王应一条生路未果后,悲哀地看清了自己这么多年是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卖命,转而走回老路用暴力的方式炸死许昌,为江流脱身赢得机会。剧中没有交代魏国结局,但我感觉他其实是悲剧收尾的,革命兄弟四人中其他三人求仁得仁,都没辜负当初结拜时救民救国的理想,而魏国从革命志士变成了反动爪牙,还有比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更惨的结局吗?

当年在南洋不顾伤病为革命筹款演讲的志士

一直到刺袁的时候仍然没丢掉满腔热血舍生取义的革命者


最后认清自己导师真面目后自嘲的魏国

剧中四兄弟都有自己的CP,不过跟全剧的基调差不多,都没啥HE的。周鲁先后有两个红颜知己,结果一个以为他死了殉情了,一个没来得及告白就便当了,周鲁自己也死了。主角江流和郡王格格婉玉这条感情线是这部剧主要描写的重点,走的也是虐心道路,从开始的杀父仇人阵营对立,到后面格格向往平静生活的诉求和江流生来就不甘于屈服的性格,这对CP的冲突点一直是存在的,但两人又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感,所以最后没有悲剧结尾。最好玩的是王应和张若兰的感情了,本来王应回国是要跟张若兰结婚的,但他不愿和没见面没爱情的女人结婚,就擅自退了婚约,还给张若兰讲了关于爱情的事情;张若兰被王应所说的爱情说动,追求爱情却遇人不淑,遇到渣男受骗后到北平求学,接触了新思想,成了进步女性;在北京,王应不知道张若兰就是曾被自己退婚的女子,被张若兰身上的进步女性气息吸引,爱上张若兰同时也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走上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最后王应回国,与张若兰相遇,却又生离死别,留下来最大的遗憾。虽然结局并不完美,但王应和张若兰这段阴差阳错的爱情,在我看来是本剧中最动人的一段。另外,方萍对魏国的不离不弃,阿祥丁香的相濡以沫,展现的非常细腻,看得出来感情戏虽然不是重点,但也是用心了。

江流的CP婉玉格格,很温婉古典的妹子,不过演员好像已经退圈了

跟王应“孽缘”难断的张若兰


女革命党邓玉秀,周鲁的好战友,可惜死前还是没把心声跟周鲁表白

大嫂方萍,这个撑着油纸伞的扮相很美

大嫂方萍,这个撑着油纸伞的扮相很美

不同于大部分影视剧,这部片子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反派大boss,也可以说兄弟四人其实是在跟整个黑暗腐败的世道作斗争,就像江流说的“杀了袁世凯,还有方世凯”,这种跟整个庞大的反动势力斗争的更加残酷,也凸显出江流王应等人奋斗不止战斗不息的坚定,如果硬要选个大boss,那可能也就是都被炸死的满清郡王和北洋许昌了。郡王在剧中除了立场不同外,其实编剧从很多方面增加了这个人物的多面性,显得不那么可恶;而许昌这个曾经的革命导师就不一样了,革命的时候让手下的学生和同仁去冒险,成功后倒戈背叛跟袁大总统吃革命果实,当权后又对江流等先进文人进行压迫迫害,最后死在自己学生手里,真的是充满讽刺。剧中的其他配角,诸如伙计阿祥,何总兵,赵公公等,都塑造的有血有肉,不像现在好多剧里配角都是工具人。

可能是为了舒缓一下全剧压抑悲凉的氛围,剧里穿插了许多很有喜剧意味的情节和场景,如想做革命党的江流周鲁,却用土匪绑票的方式绑人,绑来的少爷王应跟他们一样是个逗比“革命党”;一腔热血投革命的几人,来到南洋却被假冒的“革命党”同盟堂骗人骗钱;兄弟四人唱着热血激昂的《中国男儿》庆祝跟王爷谈判成功,革命胜利在即,一分钟后大哥被抓入狱,其他人狼奔豕突般地逃命;还有就是前面讲的王应当着自己的心仪对象的面大讲退婚是为了爱情,却不知面前的就是当初被自己退婚的女人,等等等等,这个还是得看了才能知道的。当然这部电视剧问题也不少,比如主角光环太重了,几次刺杀行动设计的如同儿戏,还有就是节奏太慢,缺乏爆发点,不容易让人产生高潮迭起的爽感,追起来会稍微有点痛苦。

云游四方的乌龟笑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重刷这部片子,当初完全是因为疫情在家没事干,而且想着太久没写东西了,想着看完写个影评啥的,没想到写的这么长时间这么痛苦。其实全片探讨的“革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革命?要怎么做才能革命?”几个问题,剧中既给了答案但也没有说的太直白,这就是这部剧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一刷的时候,我常常在想,革命的代价如此沉重如此惨烈,青年人在没搞清楚革命是什么的时候,不可妄言革命。今日再看,我更认为,我们除了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之外,也要弄明白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该放弃自己内心曾经燃烧过的热血和向往,哪怕某些时候现实是多么现实无力,哪怕自己也已经头破血流。

彩蛋:前些日子关于某件事吵得沸沸扬扬,我突然想起这部剧里的一段,就当做最后的彩蛋了

最后再补上剧中他们唱的这首《中国男儿》,其后为189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军歌,杨振宁在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里也提到了这首歌,曲调激昂、歌词振奋,可以说是鼓舞了中国近代一批批人为国家民族之生存之未来而舍生忘死,艰苦奋斗。


【相关文章】

血泪苦难彷徨,理想信仰担当——记《铁血兄弟》观后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62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