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史学的问题——历史虚无主义和庸俗辩证法
近些年来,网络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在网上似乎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而各种信息交汇,网络自然就变得鱼龙混杂,信息真假难辨。对于历史,更是如此。这里不得抱怨和吐槽一下,以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魏忠贤的,批判了网络史学的一些看法。结果遭到了无数人的唾骂,甚至有人说我是东林的党余孽,跳水健将(指钱谦益)后裔,甚至问我平时水凉不凉?还有人对我的这个文章有很多的误解,比如有一个留言,问我为什么只会引清朝人编写的《明史》。但是,我那篇文章里明明引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如军费数字就是引用了明代的《度支奏议》。只是他们视而不见罢了。为什么如此呢?只能说受到网络历史学的影响,一些人根深蒂固地认为过去魏忠贤起码比东林党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变得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魏忠贤的史料,对于证据充分的其他史料,就百般排斥,甚至认为完全是伪造的。那么这种网络“翻案”浪潮,如何解释呢?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在哲学和历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早于网络时代就诞生了。我们先说,“虚无主义”,人们认为,“虚无主义”一词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哲学命题,首次出现在,德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尼采哲学中,尼采批判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西方形而上学及其所谓 “真理的历史”。(尼采《权力意志》一书曾提出:“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于目的的回答。”)这种是现代化国家因外部压力急迫追求现代化文明的思考,是一种对传统文明的反思和对新的文明的追求的反映。它首先是一种跟传统形而上学内在相关的价值虚无主义。把传统意义上的崇高价值重估为一种柏拉图主义(传统形而上学)的臆造,这必然导致一种否定以往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虚无主义出现,从此角度上说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比太阳的尼采不过,历史虚无主义并非一个统一的流派,毕竟网上绝大部分“历史虚无主义”者并没有了解过尼采,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看待历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甚至互相之间也扣帽子,党同伐异,但他们都 具有虚无主义的基本特征。他们偏执,要抛弃许多既有的历史判断逻辑和评价标准,否定一切权威,简单的将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带到历史认识中(但是古代皇帝的生活和他们又不一样),并对历史进行全面而又重新的解构,并颠覆既定的历史结论。在颠覆过程中,还称之为“中立”或者“客观”。他们经常从解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等具体要素中入手,然后进行一些所谓“真知灼见”的“新”解读。
他们有一部分人,会发现历史深奥,所以陷入了“历史无真相”、“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漩涡中,他们甚至认为“所有人都没有到过现场,凭什么认定历史”,或者既然历史书会因为记载者的主观因素,而失真,那么历史就没有意义了。这些人忽视了,或者不知道考古学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历史研究的帮助,也不懂得科学的历史史料分析方法。所以,陷入了这类“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有历史无用论。
当前,有不少人借虚无主义哲学的外衣,凭借各种不知道从哪里得到历史理论(或是自己发明的),摒弃“正史”或者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试图对“历史真相”进行“翻案”,这种思潮也是“历史虚无主义”。
他们的观点乍看起来,这似乎只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历史观,而且他也会引用一些“史料”,看起来像“真理”,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通常表现为对正面人物的负面化解读以及对负面人物的正面化解读两个方面,比如,有意列举大量慈禧太后批准支持洋务派兴办实业的奏折,来论证慈禧的精明能干,企图“翻案”,而全然忽略了关于其精于内斗,缺乏政治能力的史料,更忽视了其只顾个人享受而置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史料。
慈禧此类例子还很多,这类“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说是和“庸俗辩证法”相结合,他们懂得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也懂得反思与思考,但是对学者的研究成果或“教科书”般的答案只有“叛逆”,没有继承与发展,虽然能看到事物“好”或者“坏”方面,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好坏也许难以用简单的数字来概括,我们不能非黑即白地讨论历史。但是,如果没有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把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庸俗化了。混淆概念,夸大其非主要方面,最终将性质颠覆,这就不是“非黑即白”了,变成了“颠倒黑白”。这正如白云与黑煤球,云在颜色的方面,主要方面是白色,煤球在颜色的方面,,主要方面是黑色,虽然色度上,白色和黑色都不是完全百分百的,但谁都会说白云与黑煤球。所以,通过有意无意间遮蔽某些历史片断、并凸显某些历史片断以及重新叙述历史并不是正确的历史解读方法。(而这种颠倒黑白,包括对于革命先烈的抹黑,这种无耻行径,大家可以一眼看出,并进行抵制。)
还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和上文的那些人正好相反,把历史简单化,符号化,加上对历史一知半解而变成极端“粉丝”,比如,拿他们想象中的明朝和清朝当符号,进而出现了网络上最可怕的群体——明粉,当然,这里所谓的明粉,是说的那些不完全懂辨析明朝历史(甚至就看过《明朝那些事)真真正正的正经专著,他们是不看的。》,但是又特别喜欢明朝,进而吹嘘明朝历史的人。每有人说的和他们不一样,就从各个方面攻击之。 最为可笑的是我曾经认识一个天津南开大学的历史硕士。这个人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明史,可以说是博览群书,是个“真·明粉”,他曾经在今日头条上发过一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关于明朝历史的,我竟然经常能看见底下的留言说他不懂明史,十分地可笑。
“历史虚无主义”来源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其载体可以是网络上的历史文本、各种各样非正规的历史小书,也可以是一些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倾向的影视文化作品,甚至可以是课堂上某些教师信口开河的稗官野史(如:袁腾飞)等等。而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他们充满好奇心且不具备成熟的分析判断能力,接触网络也频繁,更缺乏历史研究的知识与方法,很容易受到各种错误观点的影响,加之青春期,对于教育的反叛心理,显然更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文章也好,视频也好,也常常通过一些“偏门”(标题常常是“挖掘历史不为人知之处”)而有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来推论历史发展的整个线索。这其实是一种倡导偶然性而忽视必然性的认识论思维。只强调偶然性,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历史重来论”、“历史假定论”,从未否定一切现存的合理。我们还是举刚才明粉的例子,他们的推断是“明朝不灭——资本主义萌芽,内阁制发展成近代内阁——步入近代、工业革命——强大”,所以理所当然的否定清朝一切(更何况清末的确腐败屈辱)。但历史就是历史,人文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我们无法做对照组进行“明朝没有灭亡的对比试验”。而且这种假设实际毫无意义,明末腐败到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渔猎部落,何谈步入近代?
综上所述,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尤其是一些学者的作品(不一定是专著,毕竟很多学者走进了民间),才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41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