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吴的历史上,陆逊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不在赤壁之战中挽救东吴的周瑜之下。他除了在众所周知的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外,在很多东吴对外的战争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吕蒙破关羽夺取荆州,还是石亭之战中击败曹魏大将曹休,陆逊都是东吴方面重要的将领。这些赫赫战功也让陆逊成为东吴孙权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被任命为东吴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孙权和陆逊的和睦关系并没有保持下去,进入晚年后孙权却开始猜忌排斥陆逊,使得陆逊在忧愤中郁郁而亡。
关于孙权排斥猜忌陆逊的原因在历史爱好者中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是孙权老糊涂了,对朝中的政治斗争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被人所蒙蔽,才做出错误的决策。也有的人认为是陆逊功高震主,在东吴的权力太大,让孙权感到了威胁,所以被打压排斥。
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也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核心。实际上孙权猜忌陆逊并不是个人问题个人问题导致的,而是东吴社会的政治格局引发的结果。而这种情况在曹魏也曾发生过,只是曹操处理方式与孙权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
从社会结构上看,东吴和曹魏是非常相似的,都是门阀政治初期的结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大江南北都陷入了各种混战之中。在东汉时是外戚、宦官和豪强轮流掌权,但曹操上位后得到了北方豪强的支持,打压外戚和宦官势力,于是有了强盛的曹魏。
而支持曹操掌握政权的北方豪强也成为既得利益者,最终发展成为魏晋门阀士族的雏形。而在江南崛起的东吴实际上也是这种情况,孙策和孙权兄弟在建国时便以江东豪强为依托,最终平定了江南,与曹魏、季汉三足鼎立。因此在东吴的朝廷中,也是以豪强门阀为核心的政治格局。
曹操在评价孙权时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句话被很多人理解为曹操对孙权的赞扬和对刘琮的贬损,实际上并不完全对。曹操这句话表面上看来是赞扬孙权的英雄,可其中包含的意义非常深刻。当时曹操在濡须之战中吃了孙权的亏,于是有了这样的感叹。
可东吴在濡须之战的胜利,真的是孙权一人之功劳么?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众多东吴名将的扶持,孙权根本不可能取得这种战绩。而以孙权领兵十万必败的战绩,他在军事能力上也远不如曹操。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曹操赞扬的并非孙权在战场上的表现,而是认同他驾驭东吴名将的能力。
正是因为孙权在这种能力上的出色,所以孙策临终时才将自己打下的基业交给孙权。孙权没有曹操、孙策这种在战场上击败对手的能力,但是在政治上驾驭文臣武将却有着很高的天赋。东吴占据长江中下游,这里有众多的豪强大族,政治环境非常复杂。
如果在政治上没有驾驭这些家族的手段,其结果也就必然像刘表的儿子刘琮一样,成为各大家族的傀儡。孙权一辈子在军事上表现得极烂,但却让东吴成为三足鼎立的一分子,其在政治上成就便是其最大的依靠。因此不论是之前的周瑜、鲁肃,还是后来的吕蒙、陆逊,都心甘情愿地效忠孙权。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3700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