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民国是谁实现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零突破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民国是谁实现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零突破
日期:2023-05-23 15:24热度:加载中...

民国是谁实现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零突破

民国是谁实现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零突破

  1922年,国际奥委会拟增选一个中国委员。其时的王正廷,已是闻名中外的体育界名流,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看好,经由他提名,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二十届年会上,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第一届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向中国发出参赛邀请。然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不知奥运会是何事而未予答复,与以后几届的奥运会也无缘。直到1922年,国际奥委会中方才有了华人委员王正廷,经由王正廷的不懈努力,中国成了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开始迈步奥运会。王正廷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由体坛名流增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游泳、射击等属于现代体育运动,源于西洋,近代以后由洋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和青年会传来中国,王正廷是最早与之结缘的中国人之一。

  1882年,王正廷出生在浙江奉化,在上海读完中学后,于1896年考入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北洋西学堂,学堂里设有现代体育课程,他感到新奇,饶有兴趣地参加了校运动会的投掷和跳高比赛,成了学校的体育骨干。

  王正廷因在年少的时候就受洗入了基督教,被教会看中荐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董事。1905年,奉派日本筹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分会,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1907年赴美国留学,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建立后,王正廷任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他既是政界要员,担任过北洋政府内阁代总理、广东军政府和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国大使等职,又是体育界知名人士,为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开展和逐步走向奥运不遗余力。

  1912年,王正廷偕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与菲律宾、日本的体育界人士协议,成立远东体育协会,决议自1913年起,每两年一次轮流举办“远东运动会”,后来“远东运动会”的参加国扩大至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远东运动会”大都采用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与规则,舆论称之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1920年,王正廷参与发起的“远东运动会”,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运会”)正式承认为区域性国际体育赛事。

  历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赛事,均由王正廷负责主办。第二、第五、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他均任会长,筹措经费,规划比赛事务,使三届运动会都获得圆满成功,王正廷也因此在国际体育界声名远扬。

  1922年,国际奥委会拟增选一个中国委员。其时的王正廷,已是闻名中外的体育界名流,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看好,经由他提名,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二十届年会上,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国际奥委会委员是个终身职务,没有任期限定。王正廷属国际奥委会中的第一个中国人,标志着中国和国际奥委会正式联系的开始。

  筹建中国国家奥委会

  国家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功能单位,须由某个国家的全国性体育组织提出申请,经国际奥委会承认,成为该国的国家奥委会。国家奥委会是一个国家奥林匹克运动唯一合法的领导者与组织者,选派参赛运动员、参赛项目等事项,决定权均在国家奥委会。

  为了早日参加世界体育盛会的奥运会,王正廷趁着1924年5月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举行之际,与张伯苓等人向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五大区的体育联合会倡议,组织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申请成立中国国家奥委会。

  这一倡议得到五大区代表的普遍赞同。8月间,各区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了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体协”)的决议,选举张伯苓、王正廷为正副会长,宋如海为总干事,下设委员15名。

  “体协”成立后,先后加入了远东体育协会,以及田径、游泳、体操、网球、拳击、举重、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标志着中国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第九届奥运会于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身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王正廷行使职权,推荐“体协”总干事宋如海前往参观考察。

  1931年,国际奥委会会议通过一项决议,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的国家奥委会,中国开始成为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王正廷以国际奥委会“大使”的身份,出任中国国家奥委会“体协”董事长。

  实现中国人参加奥运会零的突破

  至1928年,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举办了九届,中国仍未有运动员参赛,国人望眼欲穿,何时始有零的突破,有中华国手出现在奥运会赛场呢?

  第十届奥运会将于1932年7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开幕,王正廷向南京政府教育部呈送了参赛报告书。当时当局正全力以赴“剿共”,以“时间仓促,准备不及”推托了事。

  日本侵略者心生奸计,宣称将派东北籍运动员刘长春、于希渭代表满洲国参赛,意在使其一手扶植的伪满政权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为粉碎日满阴谋,王正廷、张伯苓及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等人建议,让刘长春、于希渭组成中国代表队参加奥运会,此举得到了张学良的大力支持。

  这时日满声称,派刘长春、于希渭参赛已得到奥运会组委会的同意,并已通知致送国旗、国歌备用。王正廷遂与张伯苓等商量,以中国国家奥委会“体协”的名义电告国际奥委会,中国已决定由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于希渭因被日满监控不能成行)。王正廷还亲自出马,通过外交途径与主办国美国交涉(他一年前还在外交部长任上时,已与美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几经电报往返,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终于为刘长春办妥了报名手续。

  1932年7月8日上午,刘长春在上海出洋。沪上各界代表数千人顶着骄阳赶来新关码头为其送行,“体协”董事长王正廷率董事赵晋卿、干事周家骐等人到场欢送。

  码头上举行了隆重热烈的授旗典礼。王正廷将国旗及国家奥委会“体协”会旗授予刘长春,致以训词:“中华民族对于体育运动历史既久,刘君为我国名将,此去参加世界运动会,为国史上之首次,含无穷之意义。予今以至诚之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以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场,使中华民国之国旗,飘扬于世界各国之前,是乃无上光荣也。盼努力为祖国争光,不负使命。”

  刘长春庄严答谢道:“此次出席世界运动会,系受全国同胞之嘱托,深知责任之重大,当尽我本能,在大会中努力奋斗!”

  轮船拔锚离岸,王正廷与送行者齐呼三声“中华民国万岁”,望着远去的轮船频频挥手,伫立许久。

  尽管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的只有刘长春一人,也没有获得奖牌,但毕竟实现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零的突破,王正廷功不可没。

  组织团队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担任总领队

  第十一届奥运会于1936年8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王正廷有心改变上一届奥运会刘长春一人单刀赴会的局面,积极组织团队参赛。经向行政院、财政部、教育部争取,商定了参赛项目、运动员选拔、代表团组建、经费筹措等事。

  中国奥运代表团由139人组成,王正廷任总领队,于1936年6月25日由上海登轮离境,于7月22日抵达柏林。

  1936年8月1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开幕,中国队与四年前刘长春单刀赴会的可怜局面相比,堪称阵容庞大,赢来满场掌声与喝彩。可惜的是,中国队仅是队伍庞大,却技不如人,各个项目的选手纷纷出局,未得一枚奖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二战期间,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奥运会因战争而取消。战后的1948年7月,第十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王正廷再次备战,出任总领队。

  当时的南京政府正倾全部财力物力与中国共产党一决雌雄,再无兴趣投资奥运会,王正廷只得自己想办法了。由他协调、“体协”出面组织了一个筹款委员会,造出总额为15万元美金的经费预算,计划向政府、社会、华侨各筹措5万元。

  王正廷凭借曾是院部首脑的身份,去向行政院长张群要钱,磨破了嘴皮,才迫使张群拨出25000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筹集的钱款远不够需要。王正廷左思右想,采取了三项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是压缩参赛人数,只遴选了33名运动员;二是“自力更生”,指令足球队先行“化缘”,去东南亚各国与当地球队比赛赚取门票收入;三是团队随身携带部分生活必需品出发,在赛地可少花些钱。

  中国奥运代表队7月15日到达伦敦后,本已入住了奥运村,王正廷考虑膳宿费用太高,让大家搬到一所简陋的学校入住。

  比赛中,中国队重蹈上一届奥运会上未得一牌的覆辙。

  屋漏偏遇连阴雨。虽然尽量节缩开支,回国路费还短缺一半,王正廷向职员们拆借,又把吃剩的大米兑作英镑,但仍不够,于是电告主管体育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教育部一毛不拔,回电要代表团自行解决。

  王正廷心急如焚,最后婉请驻英大使郑天锡作保,由熟识的英国“通济隆”旅行社经理预支机票,代表队方得回国。据任代表队总干事的董守义说,王正廷还自己掏了腰包。

  又是铩羽而归,王正廷不无伤心地作自我安慰:“我们不在得到锦标,而在发挥运动道德,研究各国运动技术……”

  后来王正廷移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他还以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参加过国际奥委会年会。1961年5月21日,王正廷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相关文章】

民国是谁实现了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零突破

标签: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3607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