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农民起义,而这些农民起义,有不少是为了推翻当时的政权而发动的,人们在长期的压迫之下已经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自然就会爆发起义,历史上也有不少朝代是因此被推翻的。而很多人也会对此感到非常的好奇,在我国古代有农民起义,那么在古代的欧洲历史上,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农民起义呢?古代欧洲的农民起义又是以什么为目的的,也是为了推翻政权的吗?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农民起义这个词并不罕见,历代王朝腐朽,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必然少不了农民起义。大多数的农民起义,其目的都是为了推翻腐朽的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在欧洲历史上,农民起义虽然也不少见,却罕有以改朝换代作为其目的,大多数中世纪的欧洲农民起义,反抗的都是封建领主,对王权的威胁并不大。从这个角度上说,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更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变,而不是造反。
那么为何中世纪欧洲的农民起义,不以推翻现有的政权作为其目的呢?
在全世界范围内,农民起义作为封建王朝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其核心的诉求,便是反抗腐朽堕落的统治阶级,改善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生存环境。这一点不管是古代的中国,还是中世纪的欧洲,都是相同的。
但跟古代中国不同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农民起义,很少有将目标对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王室的。历史上大多数发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农民起义,其反抗的目标,是封建贵族领主,类比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就是那些封建官僚。
反抗官僚而不反抗皇帝,从政治结构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政变,而不是彻底的造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欧洲的"农民"们,对皇帝网开一面,对贵族官僚却如此痛恨呢?
中世纪的欧洲,虽然也处于封建王朝的历史时期,但欧洲大陆狭小的面积,和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其统治形式,是一种松散的城邦制联盟。
也就是说,欧洲历史上的封建王朝,虽然很多时候都挂着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名义,然而实际上还是城邦自治,君主只对城邦拥有名义上的所有权。说白了,就是作为封建官僚的城主贵族们,其权力比较大,更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分封制下的诸侯。
欧洲历史上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有句话:"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句话看上去有点绕,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很简单的意思,即封建贵族领地内的臣民,并不能当成是统一王朝皇帝的臣民。也就是说,皇帝没有对贵族领地内的农民的管辖权。
所以说,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反抗封建领主而不反抗皇帝,是因为皇帝不是压迫他们的施压方,没有压迫,自然就没有仇恨。
另一方面,还要从欧洲农民起义的主体"农民"的角度去看,古代中国"农民起义"之中的"农民"往往指的是赤贫阶级,自耕农,佃户等社会最底层,因为小农经济的属性,当腐朽的政权开始侵蚀掉自耕农的利益到极点的时候,农民起义或者说造反,就随之产生了。
但欧洲不同,因为其人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等方面的制约,欧洲的"农民",往往是指那些有着相当数量土地资源的富农,换成中国古代就是地主和小地主阶层。这些富农阶级发动的起义,往往也不是因为完全生存不下去,而是作为封建贵族的领主们,侵占里他们的利益,有点类似于文艺复兴后的资产阶级革命。
固然封建压迫是起义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但富农阶层对于自己利益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种"富农"阶级发动的农民起义,就决定了其起义的性质相对温和,起义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随即和无序。
首先从起义的性质来看,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封建领主和封地下的富农们利益划分没能达成平衡,重新寻求双方平衡的一种方式。
这就注定了除了少数以复仇为目的的农民起义之外,大多数农民起义都不以推翻政权为目的。而且因为这种封建贵族是有国王划分的,而这些富农们跟王室又没有直接的冲突,也不寻求推翻王室,所以他们的起义最终并不能实现取而代之的结果。
这一点就与古代中国有了很大的差别。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之中写的那样,当陈胜和武广在大泽乡率领八百戍卒起义,喊出那句著名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就具备了取而代之这种特点,从统治阶级到被统治阶级的巨大转变,势必要带来你死我活的激烈战争。
但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显然不是这样,因为这些富农们就算推翻了封建领主贵族,自己还是不能成为新的统治者,阶级立场并不会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他们起义的目的只是重新与作为统治者的贵族确定利益划分,争取更多的利益。如果强调你死我活的话,显然是不利于起义之后他们自身的发展的。
另一方面,这种只追求相对公平秩序的起义,因为其反抗的目标主要是封建领主,而封建领主之间互相平行的关系,就注定无法形成全国统一性的腐败堕落。
也就是说,造成中世纪欧洲农民起义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王朝整体性的堕落,而是因为单一的封建领主自身的贪婪或者是腐朽,是一种主观因素。这就决定了中世界欧洲的农民起义不像古代中国那样,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而是单一的,深受封建领主个人因素影响的,随机性的事件。
任何社会制度和现象的发生,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通过中世纪欧洲农民起义和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当时欧洲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作为起义的主体"农民",中世纪欧洲的概念是富农阶级,而古代中国农民起义的主体是贫农阶层。这就体现出中西方境界结构的巨大差异。
古代中国,是相对扁平化的"小农经济"为主体,自耕农直接受到皇帝的统治,所以农民起义的目的就是推翻皇室,取而代之。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其主要的社会经济形式是"贵族庄园制"经济,作为庄园主的富农,实际上也可以算作是贵族阶层一部分,只不过因为经济实力和种种因素,在政治上没有获得贵族的地位,但在经济上他们与那些封建领主是同级的。
不同的经济形式,就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当生产关系遭到破坏的时候,社会制度就会发生动荡,起义也就随之发生了。
但因为破坏生产关系的主体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其根源是封建领主的贵族因为自身的原因,破坏了局部地区的生产关系稳定,所以其农民起义的目标,自然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封建领主。
而在古代中国,破坏生产关系的是以皇室为代表的整个统治阶级,所以农民起义的烈度自然就更强烈,以寻求改朝换代作为其最终目的。
法国史学家加亚尔和德尚在《欧洲史》说:"扎克雷起义的目的并不是要推翻当时的等级社会,也不是要赶走国王,更主要的是反对苛捐杂税或极不公正的法律。"
不推翻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不针对于封建时代的统治秩序,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富农阶级本身也是统治秩序的一部分,只是他们属于统治阶层的最低级而已。所谓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富农阶层自身也是统治者的一部分,他们手下还是有雇农和奴隶阶级的,需要封建秩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自然不可能针对统治秩序,而只能针对统治阶层中的个别人。
从这个角度上讲,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更像是一场统治阶层内部的,自下而上的政变,而不是造反。
综上,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虽然冠以"农民"的前缀,但其根本上与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首先体现在作为起义主体的"农民"的含义不同,欧洲农民起义之中的农民,指的是拥有大量田产的庄园主,是富农阶层。
而古代欧洲"贵族庄园制"为主体的经济形势,决定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室跟富农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欧洲农民起义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是寻求在统治阶层内部的利益平衡,不以彻底推翻统治结构作为宗旨。
通过对比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农民起义的异同,不难看出因为起义主体富农阶层,本身也是统治阶级,所以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起义",其本质更像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下而上的一种利益均衡。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3064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