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军夜袭黄田,到收复和阗,西征主帅刘锦棠收复新疆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但唯独留下了俄国侵占的伊犁。清军装备的全部是左宗棠在普鲁士订购的最新型武器,比英法还要先进,完全有能力收复伊犁,但是不能打,因为俄国在耍流氓。俄国为什么要出兵伊犁,还要从同治年间陕甘和新疆的叛乱说起。西北的民族问题,尤其是牵扯上宗教的民族问题始终让清政府如芒在背。左宗棠治理经营西北多年,给出的解释就是“有教无国”。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之一,简单来说就是每位穆斯林都有义务去麦加朝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穆斯林对其所在国的认同感。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与地方封建势力相结合,产生一种叫做“门宦”的制度,每个门宦的教主对信徒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
每当社会发生变革或动乱时,部分有野心的教主便打着宗教的旗号,发动叛乱自立。持续十余年,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让西北的防务出现了暂时的真空,陕西的白彦虎、甘肃的马化龙、新疆的妥得璘等纷纷发动叛乱,而这一系列叛乱的背后都有沙俄在支持。
沙俄染指西北并不单纯为土地而来,因为此时沙俄的战略重心已经不是东方,而是南方的出海口,即英国人统治的印度,掌控新疆不过是为了确保南下时的侧翼安全。
印度是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英国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英国的支持下,阿古柏击败了沙俄支持的妥得璘,又招揽了被沙俄给予厚望的白彦虎,一下就挫败了沙俄控制新疆的阴谋。
为了防止新疆落入英国人之手,沙俄打着为清朝平乱的旗号出兵伊犁,震慑阿古柏,另一方面又劝说清军出兵驱逐阿古柏,并愿意为左宗棠提供军粮。
在火车没有普及之前,农耕民族征服中亚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茫茫草原、沙漠和戈壁让战争充满偶然性,即便清军没在战场上失利,也会被巨额的后勤成本拖垮。沙俄希望清军与阿古柏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利,只可惜湘军出了一位军事天才——刘锦棠。
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刘锦棠像飞得一样,从北疆一直打到南疆,沙俄的如意算盘再次被打乱。新疆收复后,沙俄如不退出伊犁就违反中俄双方的划界条约,在国际上就授英国人以柄。可是俄国人发现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伊犁实在太诱人了。
为了赖在伊犁,沙俄只能让新疆继续乱下去,所以转而向阿古柏残部和白彦虎抛出橄榄枝,将他们安置在中亚,以每天军官五钱、士兵二钱银子待遇供养着。左宗棠向沙俄交涉归还伊犁时,新任中亚总督科尔帕科夫斯基立刻制定了一套恶毒的游击战”方案。
方案内容很简单,就是让阿古柏残部和白彦虎在新疆南部和中部不断制造骚乱,但它的恶毒之处就在于新疆有160多万平方公里,而清军只有三万驻军,机动部队能有几千人就不错了。他们只要摧毁农田,烧毁村庄,新疆就能重新陷入混乱。清军除了疲于奔命外,没有任何办法。
左宗棠收复新疆已经向借了六次洋债了,清政府断无可能再支撑一场大战。所以,左宗棠一面命令刘锦棠不惜一切代价,先打疼白彦虎和阿古柏残部,让其不敢轻易踏入新疆,另一方面朝廷争取通过外交的手段让沙俄退出伊犁。
虽然清朝第一次派出的谈判代表崇厚带了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回来,但刘锦棠在新疆却奇迹般地打退了沙俄组织的五次大规模进攻,为后来的曾纪泽在谈判桌上要回伊犁提供了武力支持。
套用克劳塞维茨的话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很多时候武力是最简单的办法,但同时也是最糟糕的。沙俄搞乱新疆一次不成,可以再来几次,但清军只要有一次失败,1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就会被英俄的瓜分。以大清的国力而言,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把沙俄请出伊犁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804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