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应该对宝日龙梅这个角色有所印象。宝日龙梅家人被杀,国家还被噶尔丹夺走,她逃到京城希望康熙皇帝能助她复仇。不过刚开始康熙也是很犹豫,毕竟噶尔丹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此后宝日龙梅一直住在胤禔家里,胤禔渐渐喜欢上了宝日龙梅,但宝日龙梅此刻根本无心谈感情,只想复仇。对于康熙帝来说,他更不能轻易成全胤禔和宝日龙梅。
胤禔对于宝日龙梅是有着感情的,对于此事康熙也知道,但康熙帝并没有成全他们。
其实康熙的考虑会有所不同, 前半个阶段,康熙专心收回台湾,对葛尔丹用不表示的方式,在处理宝日龙梅的问题。当时,郑氏占据台湾台澎金厦,依靠荷兰先进的战船组成的强大水师,把清廷的势力拒在台湾的海峡一带,并且还能有事没事的攻打沿海地区的各个地方。
对于施琅打入福建沿海地带,大阿哥申请出战的时,康熙给他说过,只能在岸上打,不能上海追击的命令。显然,在没有海权的前提下,清廷对付台湾只能是被动的防御。头脑清醒的皇帝,当时他怕丢了大清的面子不好说出,但心里考虑到双方的海军实力对比,显然是缺乏自信的。
此时的清廷国的兵力不足,南北两边的势力,康熙只能先解决一个。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支撑整个帝国运转的经济中心。利用江南的财富,养西北军马,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国策。
皇帝宁愿让其女儿的幸福作为牺牲,也要把她嫁给准格尔,至于目的,那当然是为了几年的缓冲时间,避免作战。这样说来,就很好的说明当初康熙愤怒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是不会把宝日龙梅交出去的。
要是当时皇帝不顾其它,过于感情用事的话,就算答应大阿哥,真的把宝日龙梅嫁给了他,那又是另一种局面了,就相当地说明等于向葛尔丹叫板,而如果当时明确立场了,难道要和准格尔撕打破局面,想要兵器相见吗?
当然不是,所以康熙对大阿哥的事情不闻不问,也不答应,是为大局着想。另一方面,对宝日龙梅提出要求,以不合规定为理由拒绝。后半个阶段,大阿哥与太子夺权之争浮出水面,康熙要清楚他们的势力不能让大阿哥权力过大。
两人之间的矛盾,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之前,就知道一些了。太子和大阿哥背后都有人,一个是明珠,兄弟两人借着收买康熙相信和重用的李光地,用各种方法安排自己的人进入朝廷机要部门。
所以,当时搞得不知帮谁好,就把太子几个人的事情,在康熙的面前说了出来。这种时候很尴尬和为难。就算李光地说的都是实话,但现在准格尔那边不怀好意,朝廷正在想方案,准备对葛尔丹发兵,非常需要明珠和索尔图的配合,为前方的战事用的军需物质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
这个紧要关头,怎么可能允许李光地说实话,把党派的关系捅破呢?没有办法的康熙,只能处置李光地,暂时稳住了太子、索额图、大阿哥、明珠四人,双方竞争的局面,都摆康熙的面前了。
这样一来,大阿哥与宝日龙梅的关系,康熙也要小心处理了。就算跟准格尔已经撕破脸了,不用在意葛尔丹对宝日龙梅态度,康熙要是把宝日龙梅嫁给大阿哥,官员们都会以为皇上是站在了大阿哥一边的。
目光远大的康熙,肯定要考虑好消灭葛尔丹之后的草原局面,毕竟,蒙古草原的全部分散,才有利于满清朝的利益。如果草率的答应大阿哥,可能会把事情更加复杂化,更加的不利。
所以康熙不支持大阿哥的,要解决两派的问题,第一步,就是拿大阿哥的亲人明珠进行开刀。因此表示着,就算大阿哥在战场上再怎么勇猛厉害,也要面临被夺权的局面。
葛尔丹被歼灭后,心中满意的康熙和宝日龙梅外出散心,两人一来二去两人就滚起草地了。而站在一边的大阿哥呢?跟着奴才们扯起一堵黄布墙,为尊敬的父亲和喜欢的宝日龙梅遮羞布,可以想象他内心有多痛苦了。
大阿哥知道和宝日龙梅没有可能了,也想通了一个道理,没有绝对的实力,自己喜欢的人都得不到。从此以后,大阿哥更加渴望权力,决定和太子夺嫡的决心。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803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