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什么时候,古代或是现代,极端的天气气候总是让人苦不堪言,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寒冷的天气让人们难以忍受,而炎热的夏季更是让人无法忍受。只要如今的高科技社会,我们有着很多抗寒抗热的设备,帮助我们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仍然能过的非常的幸福。
可是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设备,要是遇上极端天气他们怎么办呢?史料中记载,在清朝乾隆八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了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当时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说到乾隆八年(1743年)的炎热天气,其实确有其事,因为在史料的记载中十分详尽,仔细翻阅史料,会发现共有48处有关乾隆八年高温记载的事件,其中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包含了当时的北京、天津、山东、武汉等地方。
既然有这么多的史料记载,说明乾隆八年的高温天气确实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那么当时的天气究竟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用两种表现方式来说明当时的天气有多热,一种就是使用最为直观的温度测量。
根据当时的一些有关温度记载,乾隆八年的温度最高的时候高达44.4度,并且从1743年7月20日到7月25日的这几天时间里,温度都超过了40度,这就是最直观的记载,我想我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是单纯从40多度的高温,就可以感受到那种炎热程度了。
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多的高科技设备,来帮助我们度过炎热的天气,我们尚且还会觉得十分煎熬,放在古代,就更不用说了。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天气的温度一旦超过40度,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将会迅速增加,所以我们可以从第二个方面来研究一下乾隆八年的天气究竟有多热。
前边说了温度是最直观的感受,可是对于一些没有经历过40度高温的人而言,只说温度他们是体会不到那种炎热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乾隆八年因为高温导致人们的死亡情况吧。
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八年的高温天气下,只是7月14日到7月25日这几天时间里,京城以及京城周边的郊区就有11400人被活活热死,这个数据是官方统计的数据,真实情况下显然是多于这个数据的。
根据《浮山县志》、《东华续录》以及《青城县志》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天气过分炎热,房屋里边的用具都是滚烫的,以至于百姓只能去寻找凉快的地方避暑,奈何在寻找的路途中,就有很多人被热死了。
既然天气这么热,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避暑呢?或者说采用一些办法降低一下室内温度,让人们稍微舒服一点呢?
其实古代对于降温或者避暑而言,确实还是有着行之有效的办法的,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冰箱降温,也许很多人会比较疑惑,古代那里有冰箱呢?这里我就需要解释一下了,古代的冰箱并非今天用电的这种冰箱,而是一种用来存放冰块的箱子。
中国古代对冰块的储存技术,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趋于成熟了,通常朝廷会专门安排一群人去储存冰块,从每年的12月就要开始准备下一年夏天使用的冰块,这项技术经久流传,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十分成熟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乾隆八年气温高达44.4度的时候,乾隆待在冰块降温的屋子里写了一首《热》来表达自己对百姓的担忧之情,说明这个时候确实已经可以使用冰箱降温,并且这个技术效果还不错。
冰箱降温的方法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在一个箱子中放入冰块,然后把箱门打开,用扇子扇冷气即可,这些被扇子扇出去的冷气,就会很快给室内降温,促使人们待在室内没有那么热了,要说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空调类似,只是那个时候的冰箱降温要麻烦一些而已。
既然有冰箱降温这种方式来降温,为何还会有那么多百姓被热死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就比较让人心酸了,虽然当时有冰箱降温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仅仅是那些王公贵族才有财力支付得起昂贵的费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不仅没有储存冰块的成熟技术,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冰块。
所以当时的百姓只能在炎热的天气中使用一些凉水来降温,奈何持续干旱的天气,导致水资源匮乏,最终百姓想要用水,都需要花钱买才可以,可是一些奸商想要趁机发财,就故意抬高物价,导致当时的水卖到十多文一杯,比当时的油价都要高,百姓根本就承担不起,最终只能活活被晒死、渴死,可悲可叹啊。
乾隆八年的天气确实很热,不管是从实际温度还是从被炎热天气迫害而死的人数来看,都足以看出当年的天气之热,不过相对于炎热的天气而言,我想后人更加关心的还是当时百姓因为没有水喝或者买不起水而被活活渴死的悲剧,因为在这些悲剧背后,藏着太多难以言表的秘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774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