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与手下大臣交往,多数都是利益交换,极少有真情实感参杂其中,即使有些君臣的交往参杂了真情实感,也禁不住时事变迁的影响。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却有这样一位特例,他的属下多数人对他都极其忠诚,君臣之间的互信程度极高,甚至对叛投敌国的大臣说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的话。这位帝王就是蜀汉章武皇帝刘备,所谓“叛臣”就是黄权。那么,黄权为何会叛国投敌呢?刘备又为何说自己有负黄权呢?
黄权早年间曾在巴西任君吏,刘璋继位当上益州牧后,征召黄权担任主簿,属于益州旧臣。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因感受到汉中张鲁的压力,而派张松寻求外援,后来张松建议刘璋请荆州刘备入蜀,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在请刘备入川这件事上,黄权曾劝谏刘璋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从黄权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刘备入川是持保留意见的,分析了刘备入川后将带给刘璋的麻烦,可惜刘璋并未听从黄权的谏言,反而将黄权改派到广汉任县官。
公元212年,刘璋终于感觉到了刘备的威胁,二人转变为敌对关系,刘备率军攻城掠地,许多地方官纷纷投降刘备,黄权却一直坚持到刘璋宣布投降才归顺刘备,刘备任命黄权为偏将军。
黄权归顺刘备后,曾向刘备建议攻取汉中,不久后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发动汉中之战,最后击败曹操占领了汉中。很多人只知道刘备夺取汉中主要依靠的是法正的谋略,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很多方略是黄权最先向刘备提出的,这也是刘备重用黄权的原因之一。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决定举兵征讨东吴,在这种关键时刻,黄权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明确指出了冒然伐吴是很危险的,劝谏刘备慎重。但刘备并未听从黄权的建议,改任黄权为镇北将军,专门负责防御曹魏,解除自己伐吴的后顾之忧。
刘备在夷陵之败后,黄权在江北的防线成为孤岛,归蜀之路断绝,在东吴的压力下,黄权无奈只得向曹魏投降,曹丕欣然接纳了黄权。蜀汉方面得知黄权投降曹魏后,有人请示刘备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得知后说出了很有名的一句话,即“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因此,仍旧像以前一样善待黄权的家人。后期,黄权遗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最后还在保卫蜀汉的战斗中,随同诸葛瞻一同战死在绵竹。
最后,再来看看黄权在曹魏的状况,曹丕对黄权的投靠比较看重,任命他为镇南将军、益州刺史(虚职)、育阳侯等职。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权后,也比较看重黄权,最后,黄权在曹魏升任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黄权在曹魏还生了个小儿子,取名黄邕,后来还继承了黄权在魏国的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刘备对黄权很知心,黄权对刘备也非常知心。黄权初投魏国时,曾有人谎报刘备诛杀了他的家人,黄权却对曹丕说:“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来,得到确切消息后,果然如黄权所料,刘备的“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和黄权的“臣与刘、葛推诚相信”,可谓君臣相知的千古佳话。从黄权与刘备之间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确实有过人之处,蜀汉君臣的人情味儿确实令人羡慕。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76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