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作为明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感兴趣。因为削藩上的矛盾,朱棣起兵夺了朱允炆的皇帝之位,而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不过在朱棣和朱允炆的身边,他们各自的大臣,相互之间的表现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朱棣的身边,可以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人当叛徒,但是朱允炆的大臣却一个接一个的向朱棣投降,这是为什么呢?
朱棣出生的时候,父亲朱元璋还在和陈友谅争天下。甚至在他出生当天,由于军情紧急,朱元璋连儿子都来不及看一眼,就赶往前线指挥作战了。所以朱棣从小,就是在战火中长大的,直到战争结束,朱元璋准备第二年登基了,朱棣才与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即位后,认为这个天下还是要靠子孙来守,于是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朱棣为燕王,封地在北平。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他到了藩地后,很快组建起一支强劲的部队,在这里扎下根基。
在他就藩期间,势力不断扩张,还有两次成功北伐的经验,甚至曾招降元太尉乃儿不花。跟着这样一位强悍英明的领导,论谁都舍不得离开,跟着燕王有肉吃。
太子朱标去世后,按理来说,朱元璋次子朱樉是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的。但在朱元璋晚年,次子朱樉、三子朱棡接连去世,朱棣就成为最年长的皇子。但朱元璋完全没管那么多,直接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已经让朱棣心中很不满了。
更没想到的是,朱允炆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开始削藩,先后处置了五位叔叔,手段又快又狠。谁都知道,朱允炆最终的目的是朱棣,于是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朱棣决定起兵靖难。
朱棣起兵名义上是“清君侧”,实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身边的人仍然不会背叛他,这是因为朱棣起兵,完全是被朱允炆逼的。朱允炆才是不念亲情,残忍弑叔的“反面人物”,朱棣反而能得到支持。
朱棣就算个人能力再强,要想推翻侄儿,也得靠士兵为他卖命。而要想大家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就必须要与下属打好关系。
就好比有一次,一位士兵在行军途中病倒,情况很严重。朱棣知道后,立刻叫人将其放在自己的备用马匹上,并送回去治疗。有的将领认为这样不妥,毕竟朱棣身份贵重,他的马怎能让小兵骑。但朱棣却说:“人命比马重要,救人是我应尽之责。”
试问他这样的举措,被别的士兵看到后,还不被供到天上吗?果然,这件事很快传遍军中,后来士兵在打仗时就更加卖力了。至于背叛朱棣之事,不存在的。
建文四年,眼看朱棣就要打到南京城,情急之下,建文帝先后派了三拨人去谈判。
第一次是朱棣的堂姐庆阳公主,朱棣知道堂姐心软,于是一见到她就失声痛哭,然后对她说:“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
言下之意就是我这都是被逼无奈,而且我并无野心,只是要铲除奸臣,我不这样做,死的就是我。庆阳公主向来与朱棣感情深厚,她自然不忍见到他去送死,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次是大将军李景隆和茹瑺等人,对于这些人,朱棣知道要展现自己强悍的一面,一来让他们知难而退,二来让其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朱棣对他们说:
“皇考已分封,今割地何名?公等归奏上,但奸臣至,我即解甲谢罪,退谒孝陵,归奉北藩。”
大意还是说,我不是要造反,我只是要除奸臣。而且皇考(指朱元璋)已经分封过了,如今割地又有什么用呢?只要奸臣被铲除,我立刻退兵回北平,老老实实不再出来。
他真的摸透了李景隆和茹瑺的心理,结果回去后,李景隆就开始动摇。后来朱棣入南京时,茹瑺更是第一个建议他登基的,《高祖实录》记载:“及燕王入南京,召瑺,瑺首劝燕王即帝位,是为成祖。”
第三次是朱棣的兄弟谷王朱橞、安王朱楹,《明通鉴》记载:“上复遣谷王橞、安王楹等往,王卒不奉诏,唯与诸王相劳苦,宴罢遣归。”
就是说朱棣盛情款待了兄弟,然后向他们诉苦,同时安慰他们有多不容易,接着派人将他们护送回去。
比起建文帝狠心清算叔叔,朱棣这样做,让谷王和安王瞬间感到很难过。自己代替侄儿来谈判,可是成功后,侄儿下一个会不会就拿自己这个藩王开刀呢?于是回去后,谷王就和李景隆商量投降,最终二人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
看了为何朱棣身边少有叛徒的理由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建文帝大臣要纷纷投降了。朱允炆固然是位仁慈的帝王,但他对叔叔们下手太狠了。虽然削藩没有错,可错在他太过心急。这些叔叔都对明朝有贡献,他二话不说就将他们削爵囚禁,实在令人心寒。
另外,他一味只听黄子澄、齐泰这些人的话,这些人虽然饱读诗书,却毫无政治经验,空有忠心却没有能力。他听了黄子澄的话,让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可当李景隆连吃败仗,群臣都请求处死他时,朱允炆非但不追究,反而还下旨安慰李景隆,这让群臣怎么想。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文帝并非明主,既然朱棣也是老朱家子孙,那么谁当皇帝不是当呢。事实上朱棣对于投降的大臣,大多都很宽容。就好比他即位后,就让茹瑺仍任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并且封他为忠诚伯,食禄一千石,终其一生不改。
所以说为人君者,光有仁慈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在关键时刻,仁慈甚至会成为致命弱点。而在其手底下的人,除非像黄子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557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