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曾盛行文字狱,不少文人、官员都因此被冤杀。当时文字狱之所以会流行,都是自年羹尧一案开始。年羹尧被抄家后,他的《西征随笔》被雍正看见,这让胤禛大为恼火,此事也是牵连了很多人。而“清风不识字”案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字狱冤案。“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是由徐骏所做的一首诗,结果朝廷觉得徐骏是在暗讽皇帝,于是将他下诏处死。为何清朝的文字狱会如此严重呢?
俗话说,祸从口出,却不知,这祸也会从笔和纸上出。统治者以文字定人罪名在古代可不是什么稀奇事,特别是在清朝时期,那简直是多不胜数。
话说在雍正帝登基后的第八个年头的某一天,皇帝陛下正在勤勤恳恳地批改奏章,刚好批到翰林院官员徐骏的奏章。看着看着,也不知是看到什么了,突然大发雷霆,立即下令将徐骏抄家,投入大狱。
众人一想,徐大人肯定是写了什么触怒皇上的歪句了,不然怎么遭得这么惨。其实,这么说可就冤枉人家徐大人了,人家只是写了个错别字,仅此而已,是这雍正帝太大惊小怪了。
因为一个错别字,让全家下了大狱,这就是清朝的文字狱。仅凭皇帝的奇葩想象以及完全无厘头的罪名株连九族,制造出无数惨案,清朝的文字狱真的残酷得令人害怕。这样一场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的“案件”,我们后人究竟应该如何去评价呢?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在我们普通人眼中,这些诗句无非就是些写清风、明月的普通诗句罢了,但在那些个清朝的统治者看来,这些诗句就完全不是那么个事了,它就是明里暗里对明朝廷的留念、追忆,对清朝的讽刺与嘲笑了。
而这些奇葩理解只不过是清朝统治者莫须有的猜测罢了,但正是这些莫须有的猜测,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字狱,让那些文人墨客们死得叫一个冤枉、叫一个悲惨。
说起文字狱,大家肯定都或多或少地在历史书上看到过或者了解过,但真实的清朝文字狱远远不止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作为外来的统治者,清朝的皇帝们最怕的就是民间会出现讽刺他们王朝的舆论。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自欺欺人地力证自己的皇位是名正言顺的,清朝统治者们绝不可能会放过任何诋毁皇室正统的言论。
秉持着“我管你有没有这个意思,反正我觉得你有你就有”的想法,残酷的大清文字狱就在统治者们的无端猜忌与强加罪名下诞生了。朝廷上下皆人心惶惶,一个又一个文人、大臣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被满门抄斩,伴随着康乾盛世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清朝的血腥与哀嚎,是无端的文字狱。
枪打出头鸟,想要青史留名的庄廷鑨成为开启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
作为一个有钱人和读书人,庄廷鑨想要出名不是难事,但他选择了著书立说这条路。但一个盲人,如何著书呢?他想来想去,买下了明朝官员朱国祯的书稿《明史》,还找许多有学识的人来帮他修改润色,以求出版一部署上自己名字的好书。
不得不说,庄廷鑨可太能作死了,清朝时期,你写明史,明摆着就是留念明朝,不满清朝嘛,统治者不搞你搞谁。果不其然,庄家全家被抄,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字狱首案。
除了像庄廷鑨这种明着写明朝史书的行为是清朝廷打击的对象外,那种无意识的“明月,清风”等物象在清朝皇帝眼里也成为影射清朝的“犯罪嫌疑人”。
上面说到的徐骏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位徐大人不过就是在奏章中不小心将“陛下”的“陛”字写成了“狴”,疑心慎重的雍正帝就自顾自地以为徐大人在讽刺大清的人没有文化。再去翻徐骏的文集,里面竟然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样他以为大逆不道的诗句。于是,根本没有这个意思的徐骏就被抄家处死。不得不说,徐骏真的“太倒霉”了。而在贯穿了整个清朝的文字狱中,这样“倒霉”的人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少啊 。
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道尽了清朝文字狱这段悲惨历史。这场清朝统治者以维护皇权为由掀起的人祸,背后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荒唐与残酷。
为了自己的皇权,统治者可以做出任何事,牺牲任何人。正如李国文先生《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中所言:“作为外族统治者,如何抹去残酷屠杀的可耻记录,如何修改对自己不利的记载,如何证实其统治中华的合法合理,这一切,绝对要求舆论统一律的。”而文字狱正是统治者们以为可以抹掉不好记载的绝佳方法。
对于统治者来说,消灭威胁自己皇位的一切力量,这无可厚非,但制造这种强加罪名、草木皆兵的文字狱,实在是太过荒唐与可笑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5327.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