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莫名其妙的宫廷叛乱,当时因为宋仁宗的曹皇后指挥有度,叛乱最终被平定下来,也幸亏如此,否则宋仁宗很可能就被杀掉了,然而事后宋仁宗坚持认为这就是曹皇后一手导演的,不仅怪罪皇后,还把什么都没做的张美人升为贵妃,听起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宋仁宗差一点就死了, 却对这场叛乱幕后的真凶一点也不感兴趣,根本不去追查到底是谁要杀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发生在庆历八年正月的宫廷叛乱,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谜团。庆历八年正月十八日夜里,宋仁宗留宿在曹皇后宫中。半夜有士兵叛乱,企图攻击皇宫,后宫大乱。宋仁宗惊慌不知所措,反倒是曹皇后很镇定。曹皇后一方面让都知王守忠去求援,带救兵平叛,另一方面制止谣言,还让人准备水,防止叛军放火。结果证明曹皇后是正确的,叛军真的想放火。后来,叛乱被平定。
不过,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本来这涉及到宋仁宗的安危,宋仁宗理应详查,消除隐患。宋仁宗却反而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奇怪的是,几个月之后,宋仁宗认为叛乱是曹皇后指使,同时又因功将张美人提升后贵妃,事实上,张贵妃在这场叛乱中什么都没做。
历史史料对这场叛乱的记载是非常少的,这使得叛乱的真相可能会永久埋没。据记载,经过现场的勘察,叛乱的首领应该是崇政殿的军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等四人。只是这4人均当场被杀,叛乱之人也大多当场死亡。
叛乱过后,宋仁宗曾召集群臣商讨此事应如何处置。时任参知政事(副相)的丁度表示:此事关系重大,朝廷不能容忍,理应详查。但宰相夏竦却认为此事影响太大,牵扯到众多内官,朝廷应该尽快平息此事。
《宋史》:后二年,卫士为变,事连宦官杨怀敏,枢密使夏竦请御史与宦官同于禁中鞫之,不可滋蔓,令反侧者不自安。度曰:“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请付外台穷治党与。”争于帝前。仁宗从竦言,度遂求解政事。
宋仁宗采取的是夏竦的建议,将此事不加详查,大事化了。这是让人很难理解的地方,宫廷叛乱,直接威胁到宋仁宗的人身安全。站在宋仁宗的立场上看,宋仁宗理应彻查到底,挖出隐藏在暗处的隐患。宋仁宗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此事呢?
我认为宋仁宗并不是要放过此事,只是认为不宜大张旗鼓地调查,悄悄地详查才是最可取的。其原因是此事可能会涉及到后宫隐私,不方便公布于众。如果让朝廷中的人光明正大地调查,一旦挖出后宫中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丢脸的可是宋仁宗。所以,宋仁宗表面上是采纳夏竦的意见,实际上是暗中采纳了丁度的意见。
那么,宋仁宗究竟查到了什么呢?恐怕现在已经没办法知道了,我相信宋仁宗确实是得到了一些信息,但用处不大,显然没有查到事情的真相,也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历史史料上仍然记载着一些蛛丝马迹,反映了宋仁宗可能是掌握了一些信息。
张贵妃之前只是个美人,宋仁宗力排众议将她进封贵妃,足以表明以宋仁宗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张贵妃跟此事无关。不过曹皇后手下有一宫女可能与叛乱的士卒有过联系,曹皇后想处死该宫女,该宫女却跑去向张贵妃求情,这似乎有点反常。张贵妃向仁宗说情,宋仁宗本来已答应赦免,只是曹皇后坚持以肃清后宫为由处死该宫女,宋仁宗也无可奈何。这个小插曲其实更像是张贵妃暗中把亲信安插到曹皇后身边,曹皇后知道后借机拔除隐藏在自己身边的奸细。
叛乱发生之后,一大批官员被贬职,例如任职皇城司的很多官员被贬出京城。这不难理解,皇城司是宋朝特务机构,负责监察一切对宋朝不利的人或事。叛乱既然已经发生,皇城司却毫无察觉,理应承担责任。
一些史实明确记载,宋仁宗身边的宦官杨怀敏可能牵扯到叛乱一案中。夏竦之所以建议息事宁人,其原因也有可能与杨怀敏有关。有迹象表明夏竦和杨怀敏两人相互勾结。
《续资治通鉴》:亲事官夜入禁中,欲为乱,领皇城司者皆坐逐,独杨怀敏降官,领入内都知如故。言者以为竦结怀敏而曲庇之。
叛乱发生后不久,杨怀敏和夏竦也被贬出京城。杨怀敏在宫廷叛乱后其实只是被降职,但不久又发生了一起宫中士兵偷盗案,牵连到杨怀敏,使得宋仁宗把杨怀敏贬出京城。此事发生在叛乱后不久,难免让人想到两者是有关系的。不过后来,宋仁宗曾一度动了召回杨怀敏的念头,这就表明杨怀敏当时可能涉案未深,被贬可能只是因为失职而已。当时的枢密副使胡宿建言阻拦宋仁宗召回杨怀敏,宋仁宗才就此作罢。
夏竦被贬的原因更是让人喷饭。一天天上无云,却发生了五次地震。宋仁宗找翰林学士张方平来问话,张方平:“夏竦是奸臣,上天才会这样警示”于是宋仁宗把夏竦给贬了。古人迷信,这种上天警示通过只会拿皇帝来说事,却很少拿大臣说事,夏竦被贬多少有点儿戏。不过,我认为夏竦与叛乱关系不大,理由有二:1)夏竦几乎没有任何动机;2)夏竦与杨怀敏有来往,既然杨怀敏涉案未深,这就表明宋仁宗手中也没有证据表明夏竦与宫廷叛乱有关。
《续资治通鉴》:会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帝方坐便殿,趣召翰林学士张方平至,谓曰:“夏竦奸邪,以致天变如此,宜出之。”
夏竦之所以被贬,其主要理由有两点:1.夏竦当时已位列宰相,作为外臣却与内臣有来往,这犯了忌讳;2.夏竦的建议让宋仁宗不满。宫廷叛乱涉及宋仁宗的安危,夏竦却因杨怀敏之故,提出息事宁人的建议,声称不宜激怒那些暗中隐藏的叛乱者,以免他们狗急跳墙,做出更大的事情来。这建议实在是没把宋仁宗放在眼里,表面上宋仁宗似乎是采取了夏竦的意见,其实心中却对夏竦非常不满。
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曹皇后跟叛乱有关,不过宋仁宗这么认为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宋仁宗将张贵妃从美人一下子进封为贵妃,其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他宠幸张贵妃那么简单,而是他当时确实已经有了废后的想法,想让张贵妃取而代之。只是宋仁宗苦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曹皇后与叛乱有关,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废后。可以看出,宋仁宗怀疑曹皇后所为也仅仅是猜测,此猜测可能缘于几点:1)宋仁宗的调查没得到有用的信息,于是只能靠想像;2)宋仁宗与曹皇后关系一般,宫廷叛乱当晚留宿于曹皇后宫中,这未免太巧合了;3)种种迹象表明曹皇后似乎是做好了准备,曹皇后在现场太镇定了,甚至可能预知此事;4)曹皇后为人强势,有谋略,以曹皇后的为人确实是有可能做出这样事情的;5)曹家是武勋世家,家族中有多人在军中任职,在禁军中同样有很多曹家的人或与曹家有关的人,曹家是有能力发动这样的叛乱的。
宋仁宗自己又给曹皇后编出一个发动宫廷叛乱的理由:即彰显自己的能力,以引起重视。这么一来,在宋仁宗心中,曹皇后有动机、有能力发动宫廷叛乱,显然曹皇后就成了最大的疑犯。
宋仁宗如果一开始大动干戈,详细调查,可能反倒容易查出真相。宋仁宗忌讳太多,只能悄悄调查,结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这场宫廷叛乱的真相也永远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让人不解的是,宋仁宗因此功将张贵妃提升为贵妃,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宠幸张贵妃而夺人之功。张贵妃究竟有没有立功,宋仁宗心中应该最清楚。张贵妃去世之后,宋仁宗感念张贵妃,却说张贵妃确实在叛乱中保卫他。
《续资治通鉴》:妃嬖幸少比,然终不得紊政。及薨,帝悲悼不已,谓左右曰:“昔者殿庐徼卫卒夜入宫,妃挺身从别寝来卫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外皆不得闻,宜有以追贲之。”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526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