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清朝人入关以后的事情也还是发现了很多的变化的,如果要仔细的说说那还是要说很久的,今天就说说这其中的一个小细节的地方吧,清朝入关当时的太庙里面是有明朝的老祖宗的,那么当时的清朝人是怎么处理这些老祖宗的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1、导言
大明朝的太庙算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座建筑。在经历了兵灾和焚烧等危害居然都能完整的保留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另外就是太庙中的这些老祖宗的排位,在大清朝时代还是被完好的保留下来,这一来是清朝的手段二来也是一种自信。
2、明朝的太庙建设始末
如今,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里的一处花园,你可曾想过这里曾经是大明朝的太庙所在地。只留下一块御园的石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历史沧桑。
大明朝最早定都在南京城。所以为祈求列祖列宗和社稷神祗保佑大明江山风调雨顺、永世不变,也在修建明故宫的同时,按照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历史定制,在明故宫宫城御道的东西两侧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庙和社稷坛。太庙位于宫城东南,与宫城西南的社稷坛隔御道东西相向。洪武初年的太庙,按太祖亲旨修建四座庙堂、供奉四代祖先,四祖各为一庙这也是太庙的最高级的规格。
“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座庙中供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设三门。每门“皆设戟二十四,外为都宫,正门之南,别为斋次……”。
这座太庙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左右,南北长500米左右、东西宽250米左右,整个建筑群共有三重围墙,均为黄色琉璃瓦屋顶、红色墙身,其规模和规格比朱棣45年后迁都北京并按其蓝本修建的北京太庙还要宏大,其庄严雄伟程度从现时的北京太庙可见一斑。可惜的是,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他给烧没了。那就是建文帝四年的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
南京太庙毁了,但是朱棣成功做了皇帝。这个祭拜祖先的太庙自然是不能少的。于是呢在永乐十八年,在北京开始修建新的太庙,其蓝本正是这座南京太庙。
太庙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大殿对面是大戟门。大戟门外是玉带河与金水桥,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为神厨与神库。前殿,嘉靖十五年因更改庙制而略作修改,嘉靖二十年遭雷击焚毁,嘉靖二十四年复建。作为皇家最重要的一座建筑,明朝历代对于太庙的修缮工作是不遗余力。
3、李自成火烧北京城,多尔衮保护明太庙
不管你怎么修缮,在遇到王朝末年的时候总是逃不过被毁掉的命运。崇祯十七年,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大明朝灭亡。
可是李自成并没有在北京城呆太久,没有多少时间就又被大清军队和吴三桂的部队给赶出了北京城。在退出北京之前,李自成还是做了一件所有失败者都会干的事情,把宫殿给烧了。这只是为了泄愤,对于战局无关痛痒而已可怜的明代京师就这样被活生生的烧掉了。李自成的起义军逃走时焚烧了紫禁城的相关史料有着详细的记载,但是,和紫禁城紧邻的太庙是否也在这一天被烧毁,现有史料上并没有确切记载,只是后世有传闻太庙被焚毁。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照《清史稿》和《明季北略》的记载很明显可以看得出来,至少明太庙没有毁于战火。
于是传摄政王令,自初六癸巳,始为先帝设位帝王庙,哭临三日。随议谥号,议葬隧,俟事毕削发,礼部侍郎杨汝成,称典礼浩繁,不能独任。
王曰:尔朝皇帝,尚未收殓,明日即欲令京城官民人等哭临,无神主何以哭临,无谥号何以题神主,明睿闻言大恸,王义之,即命议谥于朝房,谥先帝为怀宗端皇帝,周皇后为烈皇后,安奉神主于帝皇庙。《明季北略》
六月甲申,迁故明太祖神主於历代帝王庙。秋七月丁亥,考定历法,为时宪历。戊子,巴哈纳、石廷柱会叶臣军定山西。壬辰,以吴孳昌为宣大山西总督,方大猷为山东巡抚。癸巳,以迁都祭告上帝、陵庙。
九月庚戌,初定郊庙乐章。睿亲王多尔衮率诸王及满、汉官上表劝进。故明福王遣其臣左懋第、马绍愉、陈洪范赍白金十馀万两、黄金千两、币万匹求成。壬子,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於太庙。
十月冬十月乙卯朔,上亲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遣官告祭太庙、社稷。初颁时宪历。《清史稿》
从上述的史料记载中我们看到了,李自成没有烧毁太庙,而大清多尔衮还主持了将大明朝的祖宗的牌位请出太庙,三个月之后把大清国的祖宗牌位再请入太庙,完成了明清两代的交集工作,代表着大清国的正统地位的开始。这些政治意义的动作都发生在太庙。如果当时太庙已经毁掉的话,如何在一堆废墟中办这么有重大意义的活动呢?所以呢太庙并没有毁掉。
4、明朝祖宗的牌位进入了历代帝王庙
进入地带帝王庙也标志着大明走入了历史,接下来是有清朝开始统治。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多尔衮进入北京之后对于争取明朝遗老的支持还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安顿好明朝的历代皇帝也让大清朝顺利的接收了明朝众官员的拥护,这一点上来说,李自成并没有做到而多尔衮做到了。
大庙门前立了两通下马碑,碑座是长方形,没有龟趺,民间流传“有碑没有驮”指的就是下马碑。下马碑上,均用满、汉、蒙、回、藏和托忒六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警示所有官员,从庙前经过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历代帝王庙的尊敬。碑的阳面刻三种文字,阴面再刻三种文字。且不同民族文字的位置在两块碑上互换,以示所有民族一律平等。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487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