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到了最终关头,不得不打开城门去投降。尽管蜀汉还是可以一战,但是战争最受苦的还是百姓,刘禅的投降,只不过是加快了蜀汉的灭亡速度,蜀汉还是会走上这条路的,这一点司马昭势在必得。而投降之后的刘禅,就成为了俘虏,他虽然没有被处死,但是作为阶下囚一般的身份待在曹魏,他又是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的?刘禅的“乐不思蜀”,能够在他的晚年帮助到他吗?
刘禅在邓艾带着两万疲惫之兵打到成都,蜀国主力大军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损害的情况下,便既不加强防守,也不迁都或投奔东吴,干干脆脆地选择了投降,为司马家族的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那么,刘禅在投降曹魏以后,他晚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刘禅是在263年投降的,去世于271年。他在曹魏一共生活了8年时间。刘禅在这8年的生活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说刘禅是坚决投降曹魏的,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当时邓艾打到成都后,派人把刘禅及一众文武大臣、皇亲贵族,一路翻山越岭,往洛阳押送。
在这个过程中,姜维曾给刘禅带信去,让他暂时忍耐几天,自己会对魏军来一遭釜底抽薪,夺兵反正,实现复国。接着,魏国将领钟会、邓艾、诸葛绪又闹起来,邓艾和诸葛绪被抓起来押送回魏国,钟会的部下又造反,杀了钟会和姜维,使得整个魏军群龙无首。
可以说,当时魏军乱成了一锅粥,以至于刘禅都没人管了。如果当时刘禅能够趁机逃脱,振臂一呼。蜀军众将士绝对会赶紧前来投奔刘禅。刘禅在蜀军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实现复国,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刘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如既往地往魏国都城洛阳赶去,费尽艰辛终于赶到了洛阳。
刘禅赶到洛阳以后,司马昭看他这么听话,同时从安定人心的角度考虑,对刘禅还是不薄的。《三国志》记载:“(刘禅)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那些跟随刘禅投降过来的蜀国大臣,司马昭也给予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
刘禅到达魏国后,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毕竟他一个末代皇帝,史书也不适宜对他的事迹进行大肆张扬。唯有《汉晋春秋》记载了一个“乐不思蜀”的故事。
刘禅刚到洛阳的时候,司马昭从安定旧蜀国的人心,保持旧蜀国境内太平的角度,对刘禅进行了分封。但是,自古君王都对末代皇帝非常提防,害怕末代皇帝会利用自己的身份闹事。或者末代皇帝不闹事,其他人借末代皇帝的名声闹事。因此,一般都不会容他活多久。
所以,司马昭搞了一出“颇思蜀否”的戏。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只不过,刘禅当时是装傻,还是真傻,说法不一。我个人认为,刘禅当时是真傻,并不是装傻,并没有那么“大智若愚”。正如我前面讲到的。如果他真的有一点儿血性,其一,邓艾打进来的时候他不会贸然投降。其二,在“北迁”去洛阳的路上他会借机反正。其三,当郤正让他回答“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时,他不会跟着那么说。总之,当时他不思念蜀国,是真的觉得当年当皇帝,确实没有现在当个“安乐公”安乐。
至于让他回答“思蜀”的郤正,倒真正算得上是大智若愚。如果他不是那么了解刘禅,不教刘禅说那句话,很可能司马昭就已经让刘禅“得暴病”去世了。
刘禅在魏国安享了8年太平日子,安然去世。史料记载的“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当时也没受到影响。刘禅的那些儿子,除了太子在钟会叛乱中被杀,五子刘谌有骨气,自杀殉国外,其余子女都跟着刘禅去了魏国,过上了“乐不思蜀”的日子。
不过,他们虽然乐不思蜀,但是所投靠的主子不是一个好主子。司马家族统一天下以后,很快就在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的内讧,结果给了北方游牧民族机会。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爆发“永嘉之乱”。西晋灭亡,衣冠南渡。而刘禅的那些儿子们,也基本上在永嘉之乱中被杀光了。
后世匈奴人刘渊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不过是为自己的政治服务罢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133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