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司马懿这两个人,在后世的评价中,虽然都有负面的一面,但是相比之下,曹操却也有他积极的一面,司马懿却不然,一直以来形容他的都是贬义之词。但是,曹操篡夺了汉室政权,司马懿又夺了曹魏政权,既然同样都是夺权,为什么司马懿的名声要比曹操差那么多?司马懿与曹操相比有什么不足之处,为何后世对待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呢?
在晋朝结束后,甚至在两晋之间,便开始有很多人将司马懿同曹操相提并论,将他们视为篡权谋国的大奸臣,同属一路货色。但是在今天看来,曹操的形象无疑要比司马懿光明、可爱的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曹操深受世人的喜爱,而司马懿却遭到唾弃?究其原因,或许在以下四点:
性格不同。曹操不仅在文学、诗赋、音乐、兵法等方面造诣极深,而且为人豪爽豁达、放纵不羁,非常喜欢跟人开玩笑,有时因为和臣僚谈天过于高兴,还难免手舞足蹈,甚至因为笑岔气,把头埋在酒水、菜肴之间,弄得脸上汤汤水水,场面搞笑至极。正因如此,曹操的形象显得非常可爱,极其具有亲民性。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见《三国志·卷一》注引《曹瞒传》。
司马懿能力虽然不亚于曹操,但此君除了对权谋诈术感兴趣外,对文学、艺术等事务均不“感冒”。不仅如此,司马懿看似是个温文尔雅、豁达大度的君子,但实质上却是雄猜阴狠、偏狭冷酷的主儿。所以,无论后世对他如何进行美化,司马懿留给世人的总是一种阴鸷狠毒、奸诈虚伪的形象。
不仅如此,正因为司马懿的形象太差,以至于连后世子孙都深以为耻。据正史记载,东晋明帝司马绍某次跟宰相王导闲谈,期间向他询问司马氏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便叙述了司马懿父子的所作所为,明帝闻言极为羞愧,便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引文同上)。
做人有无底线。曹操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曾经杀过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反对他的军阀、政敌及名士们。但是在铲除对手的过程中,曹操始终能秉持尽量少杀、止杀的原则,就算是万不得已要大开杀戒,也至少要给对方留下一两位子侄,使他不至于断嗣绝种。这是曹操做人的底线,也是他难能可贵之处。
然而在司马懿看来,曹操这样做纯属“妇人之仁”,既然要除掉对手,那么就应当把他的整个家族整体性消灭,不能留下哪怕是一个“漏网之鱼”。所以司马懿在击败对手后,从来不会区分主犯、从犯的概念,会无差别地对他们施以夷灭三族的刑罚,直杀得对方人头滚滚、断子绝孙才罢休。如此狠毒决绝、毫无底线之人,完全配得上“屠夫”的称号。
获取名位的方式不同。东汉末年群雄纷起,汉献帝空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名号,却早已失去各地的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自陈留举兵开始,经过近30年的浴血奋战,才换回削平诸侯、中原一统的局面,让东汉王朝成功地“续命”数十载。所以无论怎样看,曹操才应该是中原的主人,而他也完全有资格代汉称帝。但令人意外地是,曹操却终身不肯行改朝易代之事,境界真不是一般的高。
司马懿虽然在疆场上抵抗过蜀汉、东吴的军队,但军功远远没法跟曹操相比,他获取名位、权势的途径,完全是通过在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和对政敌的大清洗,以一种近乎赤裸裸劫掠的方式,控制曹魏的朝政,并由其子孙完成篡逆之事。名位、权势来路如此不正,焉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儿子们的表现不同。在君臣关系大于一切的时代,人臣废黜、弑杀帝王都属于十恶不赦的重罪,只要做过其中一件,必定会遭受后世的口诛笔伐。但是司马师执政期间却公然废黜魏帝曹芳,而司马昭在执政时则弑杀皇帝曹髦,无论哪一个都是让后世鄙夷的对象,司马懿作为他们的父亲,难免不会受到“牵连”。
反观曹操,虽然屡次遭遇汉献帝指使的暗杀行为,但他却始终没有行废立之事。等到曹丕代汉称帝后,非但没有杀害汉献帝,反而给与他极为优厚的待遇,开新朝之君善待亡国之君的先河。如此境界,真不知道要比司马师兄弟高尚多少倍,而曹操因为沾儿子的“光”,形象自然“加分”很多。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2098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