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位置:首页  »  国学百科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日期:2023-04-03 21:28热度:加载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人们经常会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这句话理解为,人如果做了三件事情,就是大不孝,其中一件就是没有生育后人,不能将家族继续传承下去。虽然这句话已经是断章取义,没有理解全篇的意思,但也有人很疑惑,既然说有三,那么除了这一条之外,还有两条又是什么呢?在古人看来,究竟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才叫不孝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另外两条吧。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是出自孟子的《孟子·离娄上》篇,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在这里,孟子并没有说其他两大不孝是什么,仅仅只是在通过舜的例子来阐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么一个道理。

由于舜的父亲从小就不喜欢舜,特别是在娶了后母之后,对舜更是百般刁难,巴不得这个儿子去死,有一回当舜在堆草垛的时候,舜的父亲竟然将梯子给搬走了,逼着舜从高高的草垛上跳下来。

舜在娶亲的时候并没有告诉自己的父亲,这不符合作为后辈的本分,因为他知道告诉父亲之后肯定又要有幺蛾子出来了。因此对于舜这种不告自娶的行为,君子们都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却和禀告了一样。

因此在这里孟子的原意说的是不孝的表现有三种,其中不尽到一个后辈的本分是最大的不孝。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那么为什么后面会发展成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呢?

这是因为汉代的经学家赵岐在他的《十三经注疏》,对孟子的这段话进行了扩张。"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在这里赵歧就很明确的指出了三不孝分别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2、三不孝是哪些

一、一味地盲从,见到父母有过错却不去加以指正,陷父母于不义之中,是为一不孝。

二、家里贫苦难以赡养父母,却不去想着读书当官,赚取俸禄来赡养父母,是为二不孝。

三、没有娶妻生子,致使祖宗无人祭祀,是为三不孝。

关于赵歧在《十三经注疏》中的注解,并不是随意扩写的,这些话都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依据的,它们都很符合孔老夫子的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3、对于三不孝的解释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段话就与《十三经注疏》中的“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相互吻合,都是告诫我们作为子女的不能一味地盲从,对于父母的过错要勇于指正出来,这样才是孝。

而在《孝经》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则是与第二大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相互吻合,由于古代商业是不发达的,因此大部分人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通过读书来考取功名。

当然,对于第三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歧就没有依据原意了,改成了当时的主流思想没有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而这一观点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来。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文也只是说了一种不孝,对于其他两种不孝并没有进行解释说明,都是后世的经学家们在通过儒家思想文化的理解之后进行的扩充。

【相关文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孝又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中的另外两大不孝是什么?

古人说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清朝穷人娶不到老婆是怎么延续香火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清朝穷人娶不到老婆是怎么延续香火的

标签:古代  俗语  孟子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879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