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睿会派出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也许是存在一些小私心的。但曹睿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摆起了铁桶阵,根本就没打算主动进攻。其实司马懿这招虽然难看了一点,但的确是风险最低又能保证胜率的计谋。只要同诸葛亮僵持下去,把他的粮草耗尽,那他自然会退兵。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先见之明”,背后的故事就和司马懿有关,一起来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发生在诸葛亮“二出祁山”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曹睿和曹真。原文如下:
却说司马懿奏曰:“臣尝奏陛下,言孔明必出陈仓,故以郝昭守之,今果然矣。彼若从陈仓入寇,运粮甚便。今幸有郝昭、王双守把,不敢从此路运粮。其余小道,搬运艰难。臣算蜀兵行粮止有一月,利在急战。我军只宜久守。陛下可降诏,令曹真坚守诸路关隘,不要出战。不须一月,蜀兵自走。那时乘虚而击之,诸葛亮可擒也。”睿欣然曰:“卿既有先见之明,何不自引一军以袭之?”懿曰:“臣非惜身重命,实欲存下此兵,以防东吴陆逊耳。孙权不久必将僭号称尊;如称尊号,恐陛下伐之,定先入寇也:臣故欲以兵待之。”
正言间,忽近臣奏曰:“曹都督奏报军情。”懿曰:“陛下可即令人告戒曹真:凡追赶蜀兵,必须观其虚实,不可深入重地,以中诸葛亮之计。”睿即时下诏,遣太常卿韩暨持节告戒曹真:“切不可战,务在谨守;只待蜀兵退去,方才击之。”司马懿送韩暨于城外,嘱之曰:“吾以此功让与子丹;公见子丹,休言是吾所陈之意,只道天子降诏,教保守为上。追赶之人,大要仔细,勿遣性急气躁者追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后卷土重来,向曹魏关中重镇陈仓发动进攻。曹魏大都督曹真损兵折将,令魏明帝曹睿非常忧虑。司马懿认为只要曹真坚守不出,诸葛亮必将粮尽而退。为了避免曹真误会,司马懿还特意嘱咐即将前往曹真军中传达圣旨的韩暨不要说出这是自己的主意。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魏明帝曹睿口中的“先见之明”, 意为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发展的有预见性。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后汉书•杨彪传》中的“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诸葛亮“二出祁山”,向曹魏关中重镇陈仓发动进攻,这一点是历史的真实。不过,郝昭究竟是谁派去镇守陈仓抵御诸葛亮的呢?通过小说中司马懿的这句“臣尝奏陛下,言孔明必出陈仓,故以郝昭守之”可以得知,郝昭是司马懿派去的。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三国志•曹真传》记载:“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这个记载明确指出,派遣郝昭去镇守陈仓的是曹真而非司马懿。另据《晋书•宣帝纪》记载,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才因曹真病逝而从荆州战场调到西北,从此开始了与诸葛亮的较量。这也就意味着,不但郝昭的任用与司马懿毫无关系,就连“空城计”也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
小说作者为何要将曹真的“先见之明”移植到司马懿的身上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为了让诸葛亮北伐这一小说后半部的关键情节变得更加精彩,同时也为诸葛亮找一个强大的对手。比起曾在历史上让诸葛亮无计可施、又能篡夺曹魏江山的司马懿,曹真的份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曹真就这样“不得不”被忽略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7318.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