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唐诗地图》,这算是一种让人们了解唐诗的比较好的办法,根据诗人的人生路线,来绘制一张地图,不仅可以对诗人更加了解,还可以对他的诗作、当时的心情也有更深的理解。而最近,就有一位老师布置了“唐诗地图”的作业,那这个唐诗地图作业又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办法,学生们的作业又绘制了一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西安这位中学教师让学生画一张杜甫的人生地图,他一生都去了哪些地方,都在哪些地方都留下了什么样的诗作。”作为新课改的践行者,年轻的教师把教学改革切合实际的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是非常好的事情,近日,西安第八十三中学的语文老师刘丽萍,因为给学生们布置绘制“唐诗地图”的作业而在网上走红,更是引起超多网友的热捧和点赞。也确实贴合国家的教育改革政策。
刘老师对媒体说,自己曾经两次让学生绘制了“唐诗地图”,上次是在2017年,共绘制过杜甫、王维等诗人的诗歌地图。
通过绘制“唐诗地图”学生也对古代的历史,地理人物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学生自己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加深。
绘制地图算是学生的一项作业,但不会打分,希望用这种开放式、启蒙式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让传统文化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存在。
刘老师说,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他需要抗争和面对的问题,每一个诗人的人生也有要面对的主题,比如说杜甫的人生的主题就包括贫困、战乱等。安史之乱之后他自己长期居无定所、没有收入。但青年杜甫身上是看不到这些的,因为他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有志在必得的决心。所以会发现,青年杜甫、中年杜甫、晚年杜甫,他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自己生命的主题,我希望学生能以一个人的角度去认识诗人,不要见到这种大人物就很怕。
此前,刘丽萍还布置过“写项羽的日记”等开放式作业,学生对这类作业的兴趣较高。“当学生通过我的课堂学到真正的东西,我自己才真正的有成就感。”
“希望用这种开放式、启蒙式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让传统文化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存在。”近日,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因为教学生们绘制“唐诗地图”走红网络。她,就是刘丽萍。她说:“这种创新形式的作业同学们特别喜欢,也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古诗词一下子就生动了起来。”
刘丽萍告诉记者,第一次开始让同学们绘制“唐诗地图”是在2017年10月份。当时她在讲吴真的《唐诗地图》那本书,突然就有了启发,和其他老师商量过后,觉得让同学们通过绘制“唐诗地图”来学习古诗,可以让诗歌内容与诗人解读更有趣生动。
在老师的启发和带领下,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个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将每首诗中描写的地点梳理出来,用时一个星期形成了第一幅一米多长的“唐诗地图”,包含特色建筑、名山大川,图文并茂、创意十足。
有了第一次尝试,刘丽萍觉得通过这种作业形式,让诗与人更融会贯通了。“第一次学生们会觉得比较难,也有完成度不高的孩子,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当学生们用心去查阅资料、绘制地图、填充内容,其实这无形中就已经收获了很多有关这位诗人更人性、更具体的一些表达方式或是诗歌风格,这和单纯的会写会读是不一样的。”刘丽萍说。
刘丽萍告诉记者,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去学习诗歌,让本身有些刻板的诗词变得鲜活了,方式也更有趣了。“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绘制地图学习唐诗这种作业形式更创新、更有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另外,绘制诗歌地图是对语文和政史地等科目的一种杂糅,里面不仅涉及一些地理知识,同时还需要发挥一定的绘画才能,对诗人人生的把握也有一定要求。”她说。
“这种作业形式收效很好,我打算继续让同学们做下去。”刘丽萍告诉记者,这样的作业一学期会有一次。刘丽萍随手拿起一幅学生作品,给记者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年杜甫的志在必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安史之乱下的中年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晚年杜甫的沉痛与哀切。“把诗歌和诗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走进诗人,让诗歌活起来,那自然就与诗歌贴近了。”她说。
高一八班的毛瑾怡说:“我非常喜欢这种学习诗歌的方法。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作业形式,对我们的思维也有一定的拓展。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生平,也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丰富了对诗人的认识,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深刻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325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