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这条锦鲤,好运就会自动找上你。”可能有很多同学都转发过类似的微博,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锦鲤就代表了好运呢?其实在古代,鲤鱼刚开始只是一道人类桌上的美味佳肴,但后来鲤鱼的种类突然多了起来,而且颜色非常的精致,吸引了很多人观看。甚至是有专门的鲤鱼养殖场,但这些鲤鱼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观赏的。如果是那种五颜六色的锦鲤,古人就会认为是吉祥好运的代表,不过后来经过科学发展,人类已经能控制锦鲤的颜色了,但其中的寓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
相信大家都被锦鲤刷了屏
那你知道为啥都把这种“天选之子”
称为锦鲤,而不是锦鲫、锦鳊?
其实,转发的锦鲤与红烧的鲤鱼
都是同一个老祖宗分化来的
从鲤到锦鲤,游了好长一段历史。
早在八千年前的后李文化
鲤就已经进入到先民们的食谱之中
在安阳殷墟小屯遗址中
也有鲤鱼骨的出土
先秦时期,鲤是公认的珍馐佳肴
诗经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
意思是说,吃鱼就吃鱼
非得吃河里最好吃的鲤鱼?
可见鲤鱼在先民心中的地位之高
当时还流行送礼就送鲤
大约相当于如今送海参鲍鱼大闸蟹。
送鲤有多贵重呢?
孔子结婚一年后,生了一个儿子
鲁昭公送了一条鲤鱼作为贺礼
孔子十分荣幸,特意为儿子起名“鲤”
“孔子娶於宋亓官氏女,一岁而生伯鱼。伯鱼生三日,鲁昭公以鲤鱼赐咀子。孔子荣君之贶,因名子曰鲤,字伯鱼。”
——《太平御览》
鲤鱼如此贵重
商贾的开山祖师陶朱公——范蠡
自然不会放过大好商机
在齐国搞起了鲤鱼养殖
还写了一本《养鱼经》
专门传授养殖秘诀
“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
——《养鱼经》
汉代鲤鱼便有了自己的传说
传说有仙人名曰琴高
出行坐骑一条赤红的大鲤鱼
为鲤日后成为祥瑞的象征打下基础
“琴高者……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出跃鳞,入藻清冲。是任水解,其乐无穷。”
——刘向《列仙传》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局部)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因长相健硕,古人认为鲤多会化龙
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这时已经有模有样
几个W(where、when、who、how)
一应俱全
地点:龙门山
时间:每年季春(农历三月)
对象:有理想有抱负的黄鲤鱼们
名额:每年七十二条
考试内容:登龙门
奖励:烧尾化龙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三秦记》
“鱼传尺素”源自汉代乐府诗句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双鲤鱼”指存放书信的、
可扣合的鲤鱼形木匣
并不是真的把信塞进鱼肚子里
“双鲤鱼,藏书之函也。其物以两木板为之,一底一盖,刻线三道,凿方孔一,线所以通绳,孔所以受封泥。此或刻为鱼形,一孔以当鱼目。一底一盖,分之则为两鱼,故曰双鲤鱼也。”
——闻一多《乐府诗笺》
从古至今,鲤作为中华田园鱼
一直很红很流量,几乎从未被黑过
唯一一次被黑,居然因为鱼鱼都有的鳞
西晋太康年间,写《搜神记》的干宝
见到两条鲤鱼摔在兵器武库屋上
就神叨叨地表示
这鱼满身鳞片,像甲胄一样
我朝日后必定要起兵祸啊
日后果然有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
于是史书强行盖棺,称之为“鱼孽”
“武帝太康中,有鲤鱼二见武库屋上。干宝以为武库兵府,鱼有鳞甲,亦兵类也。鱼既极阴,屋上太阳,鱼见屋上,象至阴以兵革之祸干太阳也。至惠帝初,诛杨骏,废太后,矢交馆阁。元康末,贾后谤杀太子,寻亦诛废。十年之间,母后之难再兴,是其应也,自是祸乱构矣。”
——《晋书》
不过没关系,唐朝给鲤正名
并多次下令禁止民间采捕鲤鱼
“(开元三年)二月,禁断天下采捕鲤鱼。”
“(开元)十九年春正月……己卯,禁采捕鲤鱼。”
——《旧唐书》
因“鲤”与国姓“李”谐音
李唐皇室为了避讳,规定
捕到鲤鱼要马上放回
敢买卖的人要杖责六十
还不准直呼鲤鱼大名
只能唤作“赤鯶(huàn)公”
一时之间,唐朝人民没得鱼吃
此前无人问津的草鱼、鲫鱼大受欢迎
“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
——《酉阳杂俎》
也有胆子大的,像白居易
自己吃鲤鱼也就罢了
还白纸黑字地写成诗句
幸亏古代没有敏感词检索
“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舟行》
女真人渔猎起家
对鲤鱼感情深厚
于是金朝也以鲤为祥瑞
流行双鲤鱼纹铜镜
宋代人则更喜欢把鲤
画在碗底、盆底、砚里
鲤鱼跃龙门的梗
也隐晦地表达在鲤鱼山水纹中
宋元鲤鱼山水纹双履砚
到了元明清
鲤鱼作为普遍性吉祥物的存在
大家习以为常,没有异议
逢年过节吃条鲤鱼,讨个彩头
这一时期,明成祖朱棣的经历若放到现在
或许也能被称为锦鲤附体
明建文元年七月
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会战于白沟河
建文帝朱允炆调集大量军队支援
可怜、弱小又无助的燕军士兵们
伴随着对面敌人越来越多
内心也越来越绝望
朱棣努力地给士兵们打气:
“来啊!冲鸭!(吾不进,敌不退,有战耳。)”
正破釜沉舟、声嘶力竭地吼着
平地里忽起了旋风
正正巧巧把对面的将旗吹折了
古时行军打仗,全靠将旗发号指令
这一折,对面士气崩盘、军心大乱
——燕军大胜
“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
——《明史》
建文三年三月,战于夹河
战况难分胜负地激烈着
平地里忽起了东北风
从朱棣那边呼呼地往南吹
吹得建文帝的士兵们眼都睁不开
——燕军大胜
“是日复战,自辰至未,两军相胜负,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
——《明史》
朱棣乘胜追击,于藁城再战
平地里这次起了大风
树木被连根拔起
还是往建文帝那边的士兵吹
——燕军大胜
“己亥,与战,大风拔木,杰、安败走,追至真定城下。”
——《明史》
三场敌我待遇分明的风吹下来
朱棣的“风暴登基”势不可挡
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殿试结束
卷子呈到了乾隆皇帝的面前
乾隆一眼相中了末尾一人的卷——名字
“胡长龄,嗯,名字起得不错!”
79岁年事已高的乾隆
为了给明年的八十大寿讨个好彩头
把名字寓意长寿的胡长龄
钦点成了状元
这就告诉我们:
要想成为锦鲤
取个好名(网)字(名)很重要!
“胡印渚,名长龄,乾隆朝,大魁天下。殿试时,胡卷本在进呈十本之末,时高宗春秋高,睹胡名,笑曰:‘胡人乃长龄耶?’遂置第一。”
——《清稗类钞》
19世纪初,日本新隰县
开始人工培育花色不一样的鲤
开启了好看不好吃的锦鲤之路
21世纪初,转发锦鲤得好运
这种玄学在网络悄然兴起
锦鲤跟水煮鱼再无关系。
从鲤到锦鲤
游过了几千年时光
鲤的意义几经变化
但人类对希望的追求
对好运的向往
亘古未变,始终如一
祝愿看到此篇文章的大家
都能锦鲤附体,好运连连。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280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