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邦吧其实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的成就也很高,前后经历多少年,总算是把汉朝给建立起来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说这些我们说一些刘邦的其他的事情,话说刘邦好像不怎么读书,也就是关于他读书的资料没有,也就是说他一介文盲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刘邦可没有不读书,《史记卢绾列传》记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
在那个连纸张都还没发明的时代,读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即便刘邦仅仅只是能认字,其文化水平都已远远高于樊哙、周勃一群小伙伴。更何况“学书”不是单纯的认字,是一套教材的学习。《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只能说刘邦学书没学礼,有文化没教养。刘邦的学识只是不如萧何、张良、陈平、韩信一类大才,把张良、陈平比作博士生,刘邦好歹也是高中毕业。相对下,拥有良好教育环境的项羽什么都不肯尽学,此消彼长下还真不见得文化水平高过刘邦。张良用《太公兵书》教刘邦,刘邦一点就通,被张良认为刘邦是天才,刘邦若没有文化根基,就根本也没法做到让张良一点就通。
刘邦从一开始的志向就不是老老实实的做农民,刘邦崇拜信陵君魏无忌,他跟当时想要通过才识打破阶级的许多游士一样,也期望通过才识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就算没有反秦战争,刘邦大概也会通过依附某位贵族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恰恰源自于刘邦具有一定的才识,不是胸无点墨的人物。
陈平和韩信一类人物通过献策献计来获取社会地位的士,正是刘邦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可能正因为有过这种心情才能理解韩信、陈平的需求,只是他没想到自己成为了招贤纳士之人。后世的说书人为了给刘邦和项羽塑造对立的脸谱,才习惯把刘邦说的不学无术。
秦朝的官吏极为讲究通晓秦国律令,在缺乏普及教育的情况下,能够基本理解秦律的都算是人才,不然刘邦实没法成为亭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用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所谓求盗就是后来的捕快,刘邦好歹也要管刑事案件。
萧何的事迹更证实了这一点,他苦学历代律法,就是想从下级官吏获取晋升空间。刘邦听韩信、陈平的见解,就给予他们重要的职位,令追随自己多年的战将感到不满,而刘邦没有相应的才识也没法理解韩信、陈平的见解,大概也会跟不满的战将一样一头雾水。
从刘邦与樊哙、周勃、灌婴等人的差异就能知道,刘邦在秦朝大约拥有中上的文化水平。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236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