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刘伯温烧饼歌都预言了哪些事?

位置:首页  »  野史密闻  »  刘伯温烧饼歌都预言了哪些事?
日期:2023-04-03 16:14热度:加载中...

刘伯温烧饼歌都预言了哪些事?

说到刘伯温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人也还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当然了也有的人说了这个人好像是有点点的前瞻性了,似乎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所做的一些事情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那么他有一部很著名的《烧饼歌》也是写的关于预言的,那么这个《烧饼歌》预言好像真的是有很多是真的,这个情况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刘伯温烧饼歌都预言了哪些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儿:不知从什么是个开始,也许是2002年非典事件前后,网络上突然冒出了所谓的“李白预言诗”,预言了非典的发生,其后,包括马来西亚的海啸、汶川大地震、各地暴风雨,还有世界杯十六强、八强、四强、夺冠结果,都出现了“李白预言诗”。如果这些诗真是李白写的,毫无疑问,绝对是未卜先知的神仙级别的预言。但是,这些诗,其实都是在其所描述事件发生之后诞生的,诗的作者,就是一些为炒作、为吸引网民眼球的网络写手。后来还有人研发了一款名为“李白预言诗软件”(或者也叫“藏头诗生成器”)的软件,只要下载安装,输入关键词,就可以秒成一首活泼新鲜的“李白预言诗”。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传说刘伯温所作预言未来的《烧饼歌》,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不过,这个《烧饼歌》的产生年代也许要早一点,可以推及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它的流行和兴起,网络绝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要知道,人类对未来的命运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兴趣,所以算命、测字一类迷信活动总是兴盛不衰,以致于世界各国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预言家。

在这方面,中国人自然不甘示弱,许多爱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不遗余力地推举出有名望的老祖宗与西方诺查丹玛斯等神级预言大师争奇斗艳,比如姜子牙、鬼谷子、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邵康节,以及刘伯温等等。

姜子牙、鬼谷子的生活年代距今太久远,很多事迹细节不可考;李淳风、袁天罡、邵康节等人在历史上并无大建树,不过一闪而过的路人甲。

而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有个人传记见载于《二十四史》,是事迹斑斑可考、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

民间因此有这样的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可惜的是,《三国志》里面记载的诸葛亮从未干过诸如测风望气、装神弄鬼一类活动。而《明史》记载中的刘伯温却和传说中一样,都那么热衷于奇门斗数。

于是,神化有了土壤,好事之徒就伪造出诸如《烧饼歌》、《金陵塔碑文》之类“神作”,安在了刘伯温头上。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刘伯温不可能作出《烧饼歌》、《金陵塔碑文》之类“神作”,下面,我简单地说说刘伯温其人其事。

刘伯温为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武阳村(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人,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十二岁考中秀才。元朝规定,考生必须到二十五岁才可以参加乡试。为了早达仕途,刘伯温二十二岁时,在报考环节作弊,虚报了三岁,结果一试中举,成为了元朝最年轻的举人。次年考中进士,也成为了元朝最年轻的进士。

不用说,这智商是很高的。

说出来让人更惊奇的是,学霸刘伯温在读书过程中,其实并不专心攻读儒家经典书籍,而爱读课外书,于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包括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十七岁时,还曾不远千里前往徽州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借阅一本名为《奇门遁甲》的奇书,并因此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

但是,科场上得来的功名和广泛阅读带来的知识并没给刘伯温带来太大的实惠,他在元朝出仕二十多年,先后出任过江西瑞州路的高安县任县丞、江西行省掾史、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官阶一直在从七品到七品之间浮动。

元至正十三年(1353),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竞相并起,为刘伯温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可惜的是,已经四十出头的刘伯温还是那样默默无闻,他跟随地方官参与平定方国珍之乱,积极出谋划策,却谋不见用,最后不得不愤然弃职,隐居在南田山下。

元至正十六年(1356),元廷政权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天下各路义军互相绞杀,逐鹿中原。

朱元璋在李善长的举荐下延请浙东高人宋濂出山。当时的朱元璋还是一个小虾米,宋濂深怕受他连累,极力推辞,甩锅给刘伯温,说青田刘伯温深谙象纬之术,您找他,他必能帮你成就大业。

元代诸帝喜欢方术,朱元璋生于元末,受此风气的影响,热衷于招揽善于观天象、验谶纬的奇人异士,他去请宋濂出山,就是冲着象纬之术去的。

宋濂说刘伯温这方面高明,朱元璋就改为转请刘伯温。

和宋濂一样,刘伯温也看不出朱元璋有任何坐大的迹象,断然拒绝。

朱元璋只好就此拉倒。

但是,再过了两年,朱元璋从各路势力中杀出重围,头角峥嵘,露出王者之相。

隐居在家的刘伯温追悔莫及,当朱元璋的手下、时任处州总制官孙炎来请他出山,他马上跟着孙炎,屁颠屁颠地到了已改名为应天府的金陵向朱元璋报到。

必须要说明的是,明朝建立后,《刘基行传》的作者为神化刘伯温,特意杜撰出西湖望云和陈说天命的故事。说在此十年前,刘伯温就看出了金陵有天子气,天命属于朱元璋,于是就与朋友叶琛、章溢应征赴金陵。这种胡言,千万不要轻信。

刘伯温到了朱元璋身边,起初是以儒生“称军祭酒”,负责一些看阴阳八卦、拜神祭鬼一类活儿。

刘伯温备受后人膜拜的事件是:陈友谅以倾国之力威逼应天府,应天府内诸将或主张投降、或主张逃跑,关键时刻,刘伯温祭出了其装神弄鬼那一套,对朱元璋说:“我望二国气,敌衰我旺,只要沉着应战,一定能胜。”朱元璋身为开创之君,喜欢刺激,喜欢挑战,得到了刘伯温观天象结论支持,信心大增,赐剑刘伯温,拜为军师,随后取得了龙江之捷。

中国人自来喜欢以成败论英雄,朱元璋取得龙江之捷,而刘伯温在战前预言了此战必捷,那大家都一致称赞此战的胜利应该归功于刘伯温的先见之明。

但这场战斗的胜利,完全是朱元璋舍命苦战换来的成果——激战中,朱元璋的座舰曾被敌军团团包围,若非将官韩成换上朱元璋袍服,假冒朱元璋跳水自杀骗过敌军,朱元璋极可能已经挂了。

可以说,朱元璋所遇之险,险过剃头。

刘伯温烧饼歌都预言了哪些事?

如果说刘伯温真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知道了朱元璋会遭此大险却不预先示警相告,光凭这一点,朱元璋就可以把他杀掉了。

最耐人寻味的是,龙江之捷,基本奠定了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大势的先机,那些说刘伯温是这场战争主要功臣的人请注意了,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时,名单中根本就没有“刘伯温”这三个字。是在封赏完毕后的第二十天,才象征性地补封了两位三等伯,排在末位的就是刘伯温。

说到底,刘伯温得补封为最末一位的伯爵,朱元璋是看在他筹备登基、修建南京城、担当御史令、修建《大明律》、恢复科举等方面的表现,而且年纪也将近花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才封爵相慰,封为:诚意伯。

前面也说过,朱元璋看重刘伯温天文术数的知识,故授其太史令一职,安排他主持修订新朝的历法。刘伯温恃宠生娇,于吴元年(1367年)十一月装神弄鬼,大放厥词,声称什么“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要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否则会有兵灾祸乱。向来迷信的朱元璋不敢不听,乖乖下诏罪己。

这么一来,刘伯温飘飘然得忘乎所以,甚至连自己几斤几两,姓甚名谁,都忘记了。洪武元年(1368),刘伯温听说中书省都事李彬犯有贪纵之罪,立马借祈雨之机将李彬斩首了。

李彬是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的私人,李善长事前曾请刘伯温不要急于杀人,先把问题调查清楚再说,但刘伯温连招呼都不打,在坛土遗下杀人。

由此,李、刘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说起来,明朝文臣中的第一功臣就是李善长(刘伯温是传说中的第一功臣,与史实严重不符),刘伯温与之结怨,前景不妙。

李善长其后就在朱元璋面前说了不少刘伯温的坏话,让朱元璋对刘伯温多少产生了不良印象。

也在这一年,出现了旱灾。

刘伯温忠实地履行职责,带领一大批“天文学家”焚香祈雨。

现在的科学表明,祈雨只是一项迷信活动,并不会带来任何成效。

问题是,刘伯温一直以来喜欢装神弄鬼,朱元璋迷信他已经拥有了吞云吐雾、呼风唤雨的能力,看他连续祈雨数月无果,大为不满,严厉责问,这是何故?

可能刘伯温本人也已经被自己所读的《奇门遁甲》一类书所骗,走火入魔,真相信了自己是神灵的代言人,听到朱元璋责骂,就装模作样地观天象、神算预测了一番,神神叨叨地答:“阵亡士兵的妻室共有数万之众,居于别营,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张士诚的降卒们都编入了军户。这三点有干天和,所以发生旱灾。”

既是这样,朱元璋就吩咐大臣将此三事一一妥加处理。

如果老天在这个时候恰巧下了雨,刘伯温肯定就会被吹捧成至高无尚的通天神仙,可以和《西游记》中车迟国的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齐驾并驱。

但苍天有眼,没有让刘伯温的神棍生涯继续,滴雨不下,天旱如故。

没办法,刘伯温请求还乡,灰溜溜地卷铺盖回青田老家了。

朱元璋崇尚方术,深觉得朝中不可缺乏术士,三个月之后,又把刘伯温召回了京城。

不过,在朱元璋眼里,“文士”的地位可是比“文士”要低的。

朱元璋的文集刻成后,他专门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三位文士,却没舍得给刘伯温这位术士也赏赐一本。

并且,在一次讨论谁是当今大儒的活动中,朱元璋明确表示,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还配不上称“大儒”。

偏偏,刘伯温就是摆正不了自己的位置,心怀“导君于正”的使命,身以“儒者”自居。

朱元璋对李善长不满,想换杨宪、汪广洋或胡惟庸为相,向“术士”刘伯温咨询。

刘伯温以“帝王师”的姿态,一一指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的缺点,声称三人都不宜为相。

朱元璋听了,哈哈大笑,象是要跟刘伯温对着干似的,次第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起用为相。

朱元璋这么干,刘伯温可就苦喽。

刘伯温说三人不宜为相的话陆续传三人的耳里,迅速陷入一种孤立的环境中。

如果刘伯温够机灵,能夹起尾巴,估计还能混下去。

但刘伯温还辨不清形势。

在一次朝廷祭奠孔子的活动过后,诸大臣分享祭祀用的肉。

刘伯温本来没有资格参加祭奠仪式,他却心安理得地站在了接受了祭肉的行列。

朱元璋忍不住提醒他说:你刘伯温不是在学圣人之道吧?你都没参加祭奠,却来要享受祭品,学礼学到哪里去了?

刘伯温被噎得无地自容。

朱元璋还不依不饶,下令停发其一个月俸禄。

刘伯温颜面扫地,没有办法,只好故伎重施,归乡隐居。

回到乡里,刘伯温闲不住,指手划脚,建议在青田设立谈洋巡检司。

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诬陷刘伯温,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伯温想占来作自己的墓地,百姓不同意,他便请求设立巡检司来驱赶百姓。”

刘伯温相当清楚,自己的老板朱元璋是非常迷信的,胡惟庸这番话没准会要了自己的老命。因此,顾不上沉疴多时,扶疾入朝,火急火燎地向朱元璋交待问题。

朱元璋一看,刘伯温身患重病,离死都差不远了,就没有多加为难,反倒还多番慰藉。

据说,胡惟庸也觉得过意不去,安排医生前来给刘伯温诊治。

但刘伯温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还日见加重。

朱元璋于是颁发诏书赐刘伯温归田里。

洪武八年(1575)四月十六日,刘伯温病死于家中。

关于刘伯温的死因,有人说是被丞相胡惟庸毒死的;也有人说是朱元璋使人毒死的;还有人说是患病病死。

但从情理上说,刘伯温既无功高震主之嫌、又无拥兵自重之祸,年龄上又已经65岁了,还身患重病,挣扎在死亡线上,朱元璋和胡惟庸何必要放出“下毒杀人”的大招?

综上所述,刘伯温的本领远远没有演义小说吹嘘那么大,在朝廷内说话的也没什么分量。

刘伯温本人好读奇数兵法之类的奇书,自己也尝试着写了两本,一本是《百战奇略》,一本是《时务十八策》。这两书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被引用的记录,即使刘伯温被神化后,也仍是无人问津,可见是两本没有什么营养的书。

刘伯温由人封神的轨迹肇始于十五世纪末,即明代弘治年间,声誉开始有所提高。十六世纪初期,武宗再次表彰了刘伯温的开国之功。而到了嘉靖十年(1531),刘伯温的同乡、刑部郎中李瑜向当时的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基(刘伯温名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意思是说,刘伯温应当陪着太祖朱元璋享受祭祀,他的子孙也应该像中山王徐达的后代一样世袭爵位。祭祀、爵位是国家大事。

大臣们一致赞成,说:“高帝收揽贤豪,一时佐命功臣都有巨大的功勋,而帷幄奇谋、中原大计,却多是刘伯温的贡献,所以当初太祖在未定天下时就说刘伯温是自己的张良,后来封刘伯温爵位时又将他比作诸葛亮。刘伯温应该配享于太庙。”

由此,刘伯温光荣升级成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大人物。

刘伯温烧饼歌都预言了哪些事?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不外乎如下两个。

一、诸多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杀、被充军、被除爵,被定性成了坏人。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其他人都成了坏人了,莫不成江山只是朱元璋一个孤家寡人打下来的?因此,身家还算清白的刘伯温就被拉出来当成从龙建勋之能臣来捧了。

二、刘伯温在担当太史令期间,除了编制历书等,还负责观察天象,同时兼管起草文书、策命、记史事、编史书、国家典籍、祭祀等,对宣扬朱元璋是“真命天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捧刘伯温,可不就是捧朱家的天命所在?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知道,我把刘伯温推下神坛,必定会引起很多人不满,会被喷。

但刘伯温终究是人而不是神,事实就摆在那儿,没办法。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一生坎坷,饱受打击的刘伯温来说,拜托大家不要把他当作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神仙来膜拜了,这么做,其实是对他真实人生的一个莫大讽刺。

【相关文章】

刘光世和刘伯温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

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谋臣 两人究竟谁更加厉害

刘伯温到了长白山扭头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刘伯温千里寻真龙天子的故事是怎么回事?正史是如何记载的?

刘伯温出生时被未知名的道士接生是什么故事?

标签:刘伯温  烧饼歌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120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