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稷也算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不过在街亭之战马稷因为违抗诸葛亮的领命导致蜀军完败,所以诸葛亮为了稳定军心也只能斩掉马稷。不过这次战役马稷真的有错么?据说刘备生前跟诸葛亮说过不要重用马稷,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备看人方面还是要比诸葛亮强的,而且当时马稷对阵张郃兵力完全处于下风,大战略上已经失了先机,这点诸葛亮也是有责任的。
三国历史上关于诸葛亮的典故很多,比如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六出祁山等等,而今天要说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故事,很多人都说马谡丢失街亭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刘备明明在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但诸葛却没听刘备的,坚持让马谡驻守街亭,这才导致街亭丢失,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对于刘备的叮嘱,诸葛亮不可能不听,但是事实总是难以预料的,在刘备去世后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导致了诸葛亮对马谡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率领蜀汉大军南征。在诸葛亮南征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人,孟获。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在诸葛亮征南方的过程中被诸葛亮擒获,就在诸葛亮打算将孟获斩杀的时候,马谡站了出来,他对诸葛亮说:“如果现在把孟获斩杀了,只会引起了南中人的不满,他们甚至会打着为首领报仇的旗号,大举进攻蜀汉,虽然蜀汉不惧,但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放在这方面,毕竟还有曹操和孙权在对蜀汉俯视耽耽,最好的办法是把他放了,如此一来,南中人势必会敬佩丞相的为人和谋略,他们就不会再举兵犯蜀了。”
不得不说马谡的这个分析十分的到位,诸葛亮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用了马谡欲擒故纵的计策,将孟获放了,但孟获回去之后仍然继续起兵攻打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又将他抓住,然后再放回去。如此反复七次后,孟获才心服口服,起誓不会再起兵侵犯蜀国。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中都一直和蜀汉井水不犯河水。
马谡的这一计策让诸葛亮彻底的解决了南中的问题,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北伐上面。这件事情的发生让诸葛亮对马谡的看法大大改观。诸葛亮觉得马谡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是只要稍加培养,的确是一个可用之才。
虽然此时诸葛亮仍然记得先帝刘备的临终嘱咐,但是诸葛亮也觉得所有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到他人。而且抛开马谡喜欢夸夸其谈这点来说,马谡的确是一位有才能的人,而且此时蜀汉人才凋零,缺少可用之才。所以诸葛亮才会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让马谡去驻守街亭这么重要的地方。
从诸葛亮的坚持中不难看出诸葛亮是有意提拔马谡,而且驻守街亭的一切军事部署诸葛亮都已经安排妥当,只要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布兵的话,街亭是不会出任何的问题的。而且诸葛深知马谡的为人,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派了陈平前去帮助马谡驻守街亭。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这一切安排确实天衣无缝,可惜诸葛亮忽视一点,那就是是人心,不管你计谋再厉害,人心永远是最难揣测的。诸葛亮万万没想到马谡会违抗自己的命令。随意调动士兵的部署,导致军队的阵型混乱,以致于在遭到魏国进攻时毫无抵抗和力,士兵四散而逃,街亭就这样白白的送给了魏国。
街亭丢失后,蜀汉大军没有落脚之处,不得不回到汉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其实从整件事的全过程来看,街亭丢失并不是诸葛亮的错,因为诸葛亮的一切安排可谓是滴水不漏,要怪就怪马谡此人不知好歹,不明白诸葛亮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白白的葬送了大好的前程和性命。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043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