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也是凭借官渡之战让自己成为了北方霸主。不过当时曹操只有两万兵力是怎么战胜袁绍10万大军的呢?仔细想想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毕竟这个数字相差太悬殊。不过袁绍虽然有10万兵马,但是人心不齐,他手下有两员大将背叛直接让袁绍元气大伤,加上主力军又被击溃就只能接受战败的苦果了。
曹操一生霸业有几个关键节点,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是其中之一。曹操正是凭借这一战,击败看雄踞冀州的强大对手袁绍,成为中国北方霸主。
话说这袁绍的失败也着实可惜。袁绍的先天条件很好,出身于汝南袁氏,这是汉朝最大的世家大族之一。他的高祖父袁安担任过东汉王朝的司徒,此后,袁敞任司空,袁汤任太尉,袁绍的父亲袁逢、叔父袁隗也都是三公。“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顷天下。”
“四世三公”这看起来是很耀眼的家族背景,但是具体到袁绍身上,就有点问题了,他不是袁逢的嫡子,而是庶出的。后来袁绍的政敌就利用这点,对他大肆攻击。袁绍的堂弟袁术看见豪杰大多归附袁绍,愤怒之下,曾经说过:“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
袁绍
更有甚者,袁术还写信给公孙瓒,诬陷袁绍“非袁氏子”。嫡庶观念在讲门第的东汉时代很重要,公孙瓒在和袁绍争夺河北地区的时候,还曾上疏汉献帝,说袁绍母亲是婢女,“地实微贱”。
出身是袁绍的优势,但具体情况又是自己的短板。对于这个问题,袁绍当然是深为理解的。青年袁绍很能干,从政之后的政声也很好。袁绍很善于经营自己的个人形象,很会打造自己个性化的IP。
当时大汉朝的文化中心在洛阳附近的汝南、颍川一带,这里有很多文化大咖、业界大V,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许劭、许靖兄弟,这两位打造的“月旦评”几乎就是士林琅琊榜,官僚士人都很在乎自己在许氏兄弟那里的评价。
袁术
袁绍也很在意,《后汉书》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单车归家。”许子将就是许劭,袁绍害怕自己派头太大惹出麻烦,显得太招摇。所以“单车回家”。
袁绍不愿让许劭看到自己贵公子的形象,同样又很注重打造自己的好形象。东汉王朝以孝治天下,袁绍也竭力表现出他是一个孝行的实践者。《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说:“(袁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家墓六年”。这里的材料说明,袁绍为父母服丧,一共在守了六年。
袁绍
这多么孝顺啊!不过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引述了清末学者周寿昌的话,“绍为庶出,此必其嫡母也。然汉臣久不服亲丧,绍为母服三年丧,又能追行父服,此正绍少年养名之时也”。“养名”这个词,多少透露出袁绍有点沽名钓誉,他服丧的母亲也不是亲妈,而是他老爸的正妻,所谓的嫡母。
不可否认,袁绍“孝”的形象营销很成功。早在庐墓之前,袁绍葬母的时候,“归葬汝南”,“会者三万人”,说明袁绍当时的名望,已经有很大的号召力了。
袁绍读书很好,又有孝顺的形象,但这在乱世只能做个孔融,做不了枭雄。袁绍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武艺高强的游侠。《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说:“(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农、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曹操
在上述袁绍朋友之中,最为有名,也是日后最为关键的是许子远,也是历史上名士许攸。《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引《魏略》中说:“攸字子远,少与袁绍及太祖善”。这里的信息很关键,许攸少年时代与袁绍和曹操关系都很好。那么,年轻时候的袁绍和曹操关系如何呢?
袁绍和曹操在青年时代是朋友,而且关系不错,那时候的曹操与袁绍是一种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曹操也同袁绍一样,是游侠,《世说新语·假谲》中还说“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从这些记载看,日后互为敌手的袁、曹二人早年关系不错,且志趣相投。
袁绍既是游侠,自然有很多游侠的作风,譬如喜欢招徕名士,豢养门客。《后汉书》对袁绍养士有这样的记载,“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
招揽人才对于枭雄成就霸业很有用,但是人才招揽之后而不加以整合,就会成为霸业的致命毒药。袁绍在政界崭露头角是何进谋诛宦官失败之后,他自己带兵干掉了宦官集团。宦官干掉了,但是董卓又进来了。董卓进京原本没有多少敌对力量,但是他要立陈留王(汉献帝),废掉少帝刘辩,这就与世家大族产生冲突。
作为世家大族代表的袁绍,以“废嫡立庶”为理由,坚决反对。争执当中,袁绍放出一句话:“天下健者,岂惟董公?”然后,就跑路去了冀州。
董卓
当时的冀州牧是韩馥,但是“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所以后来韩馥很快让出了冀州,况且韩馥还是袁氏家族故吏。相比较洛阳、汝颍一带,当时的冀州相对安定,“冀州天下之重资”,“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袁绍麾下的基本智库是汝南、颍川一带的谋臣,但是统治河北,他又需要网络冀州当地士人,不能像韩馥那样冷落河北豪杰,落得孤立下场。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魏郡审配、巨鹿田丰,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绍以丰为别驾,配为治中,甚见器任。”
审配和田丰原先在韩馥手下都得不到重用,现在都成为袁绍的心腹,尤其是审配。《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审配字正南,魏郡人,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袁绍领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
袁绍能够招揽冀州和汝颍两地士人为其所用,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袁绍善于招揽,却不会整合,也处理不好手下人之间的矛盾,最终成为他霸业的致命毒药。袁绍重用冀州审配这些人没有问题,但是他却因此忽略自己汝颍老班底的人。
譬如审配和许攸之间关系就不好,《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说:“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审配自己就是一个经常窝藏逃犯的游侠,他的家族在河北横行多年,现在说许攸不法,其实就是没事找茬,打击汝颍集团。所以,许攸一怒之下就投降了曹操。许攸投降曹操,这才有了曹军袭击袁绍乌巢粮草,官渡完胜的事情。
另外,大将张郃降曹也是袁绍官渡大败的重要原因。张郃是冀州河间国鄚人,原来是韩馥手下,后来跟了袁绍,在消灭公孙瓒的战争中立下很多战功。
张郃属于河北集团,他与来自颍川的郭图关系不好。乌巢粮草被烧之后,袁绍手下淳于琼战败,郭图为了推卸责任,在袁绍面前构陷张郃,说“郃快军败,出言不逊”,于是郃”惧,乃归太祖”。
官渡之战
袁绍的官渡之战失败了,其原因是很复杂的,不过许攸和张郃的降曹是很关键的原因,如果他们不投降,结果还真的难说了!之所以会有这么悲催的局面,就因为袁绍不会整合手下人,不能形成凝聚力,不会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032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