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先秦时期封君,事实上就是郡县制改革当中旧制度的一种妥协罢了,一种实授爵位。而那些尊号基本都是没啥实际意义和用处的,仅仅只是为了避讳之类的而出现。就比如国君谥号,算是尊号的一种了。而以四大公子为典型的先秦封君,那就不算是尊号了。君原本指的是国君,但是并没有严格进行区分。所以在春秋晚期的时候,一些卿大夫就被下面的臣民称之为君了。
就比如说晋国六卿,这几个爵位为卿家族主任往往被其臣民称之为君。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就称王了,于是封君就制度化了。将国内除开王以外其他等级最高的便采邑主,分封为君。这些所谓的君基本上都是一些王公贵族,或是做出了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立过大功勋的人。在郡县制逐渐形成的战国时期,若是能得到这种封君的机会,那必定是无比荣耀的事情了。
那么回归问题,魏无忌为何要被称之为信陵君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他的封地叫做“信陵”,所以号称为“信陵君”。在如今河南商丘是宁陵县,当时这里是魏国的领土。这信陵君魏无忌也是王亲国戚了,他是魏安釐王的弟弟,而且也是极有才华之人,为魏国也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可以说当时的魏国正式有了信陵君,才不至于灭亡。
事实上战国时期的君候与春秋时期的君候是完全两回事。春秋时的君指的是国君,而战国的君是指被赐予了封地的人,食用租税罢了。这些君能在自己的封地里能行使权力甚至还不如春秋起时期的卿大夫,好歹人家能够随时随地拉起一支军队投入作战,就跟国内独立的诸侯差不多。然而在战国时期,不论是君或是候,都是常住在国都的,是不会去自己封地就封的。而且治民权和军事权很有限。若是没有王所赐予的玺符,也绝对是无法调动的。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10069.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