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郎的故事最早见于元杂剧,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根据北宋初期名将杨业的经历,及其家族人物改编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家将因此成为我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将门家族之一。
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中,以忠义闻名的杨家出了个投敌的子孙,即杨四郎。
在故事中的金沙滩一战,杨家将损失惨重,杨家七个儿子出征,只有杨六郎回到天波府。
杨大郎、杨二郎、杨三郎战死金沙滩,杨七郎为奸臣所害,死于非命。
杨五郎逃出生天,出家为僧,而杨四郎却在被俘后投降辽国。
在辽国,杨四郎为不给杨家丢脸,改名木易,娶辽国公主,并生下子嗣,后来,杨四郎为宋、辽两国盟好立下功劳。
这当然是艺术改编,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杨四郎,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几个字,“延训并为供奉官”,可以说是毫无名气。
不过,杨四郎虽然不一定是杨四郎,可故事却未必是假。
在宋、辽交战频繁的北宋初期,如演义中杨四郎身上发生的故事,其实出现过很多。
两国交战,互相招降纳叛是常事,小说家构造杨家将故事的情节,很多都是依据真实事例改编。
也因此,杨四郎的故事,是有相当多的历史原型人物及其真实故事为素材而创作。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位知名度比较高的杨四郎原型人物的故事。
第一位原型人物是北宋名将王继忠。
根据历史记载,王继忠是宋真宗未登基前的藩邸旧臣,可以算是宋真宗的亲信之一。
宋真宗登基后,多次提拔王继忠,并将其安排到宋、辽边境城镇领军抗敌。
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辽国大军南侵,王继忠携宋将王超、桑赞,合军抗击辽军。
关键时刻,宋军粮道被断,王超、桑赞惧敌退缩,王继忠被辽军包围,力战后被俘。
因为王继忠是宋真宗亲信的特殊身份,辽国没有杀他,授其官职,辽国掌权的萧太后还将萧氏族女嫁给了王继忠。
王继忠初被俘时,还心念宋朝,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王继忠希望宋朝能将其交换或赎回本国。
但宋真宗在签下了《澶渊之盟》后,希望在辽国能有一个心向宋朝的臣子,这或许有利于两国邦交,因此,拒绝了王继忠的要求。
从此,王继忠就成为辽国的臣子,他在辽国受到重用,并被辽国皇帝赐姓耶律,死前已经被辽国任命为楚王。
这是他在宋朝怎么也达不到的高位。
王继忠除了人生经历和小说中的杨四郎契合,还有一点是,有史书记载,王继忠在辽国生下的子嗣中,有一个的名字叫怀玉。
这和演义话本中,杨文广的儿子叫杨怀玉契合,所以,王继忠被认定为杨四郎的原型。
第二位原型人物是北宋名将康保裔。
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时任高阳关都部署的康保裔在和辽军的交战中陷入重围。
康保裔被迫与敌死战,因寡不敌众且外无援军,康保裔战至力竭后,战死或被俘。
关于康保裔在这一战后的去向,史书的记载中有很多混淆的地方,有被俘的记载,也有战死的记载。
在宋朝这边,当时宋真宗以为康保裔战死,对康保裔本人予以追赠,对他留在宋朝的后人大肆封赏。
而康保裔本人,也被写进了《宋史·忠义传》中,并名列第一位。
但根据考证,康保裔当时并没有战死,而是被俘,辽国没有杀他,他也没有自杀,留在了辽国为官。
宋朝后来大概也知道了康保裔没有战死,但为了保护宋真宗及朝廷的颜面,默认了其战死。
康保裔降辽后,重新娶辽国萧太后族中女为妻,并生有子嗣,为了保护在宋朝的家眷,他给自己改了姓,将“康”姓改成了“杨”姓。
北宋哲宗年间,康保裔在辽国的孙子康炯离开辽国,回归宋朝,成为宋朝番军(归化的少数民族组成的武装)的将领,他在宋朝给自己起的名字叫杨惟忠。
因为康保裔的人生经历,以及曾改姓杨,孙子又以杨姓归宋的原因,他理所当然的成为杨四郎的原型之一。
以上是两位知名的杨四郎原型人物的介绍。
北宋初期,《澶渊之盟》签订前,宋朝和辽国多次交战,王继忠和康保裔的经历,正是当时部分北宋降辽将领的缩影。
他们的经历,也为很多民间传说的故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可以说,就是王继忠和康保裔这两位名将的经历,凑出了一个在小说中降辽、娶公主、生子,为辽国效力的杨四郎。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04031.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