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女诗人蔡文姬。她六岁辨弦音的故事,更是让世人对她的才华惊叹不已。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她的父亲叫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也是个大书法家。梁武帝曾称赞蔡邕的书法是:“蔡邕书,骨气润达,爽爽如有神力。”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闲暇时则喜爱操琴弄弦。
文姬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在博学多才的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读了许多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她聪明伶俐,所以,到七八岁时,不仅能诗善文,而且绘画唱歌一应俱能,并且和她的父亲一样,尤喜琴瑟。
起初,小文姬并不敢拨弄父亲的那张“焦尾琴”,因为这琴的来历不凡。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在一场大火中,发现有块木头燃烧时噼啪作响,不同一般,便冲人大火,抢了出来。再看这块木头,竟是块上好的桐木,便拿回家中,自行设计,自行制作,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时间,做成了一把音质优美的七弦琴;又由于这把琴做完之后,琴的尾部正是桐木被大火烧焦的一端,所以,就给这把琴取名为“焦尾琴”。
对于这把来之不易的七弦琴,蔡邕当然视为珍宝,就是再好的亲朋好友来家,也是只能听他弹而不能动手拨弄的。小文姬当然知道父亲这条规定,所以,每逢父亲弹琴,她也是只听不动。
有一天,父亲正在弹琴,突然有一好友说有急事相邀,蔡邕没顾得把琴收起,便随那人去了。文姬望着那余音尚在回响的七弦琴,心急手痒,最后实在忍耐不住,便大着胆子弹了一曲。谁料她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竟无止无休地弹了起来。文姬正弹得兴致勃勃,不想她的父亲办完事回来,大声训斥她说:“这是千金难买的宝物,你小小年纪,怎能乱动?”
文姬委屈地哭着说:“我喜欢弹琴嘛!”平时,文姬以她的机敏聪慧深得父亲喜爱,更以常常在客人面前习 文作画为父亲增辉而被视为掌上明珠。现在,蔡邕见女儿一哭,火气便一扫而光,一边为文姬擦泪,一边安慰说:“孩子,是父亲不好,因为这点小事就大声训斥你。不过,你才六岁,还不懂琴理,等你稍大一点,为父自然会教你的。”
文姬见父亲这样说,遂破涕为笑道:“我现在就让你教!”蔡邕说:“要教,也得先教乐理,你没有一点基础怎么成呢?不要着急,从明天开始,我先一点一点地给你讲些基础知识,等你掌握之后,再接触实际操作好不好?”
文姬说:“好,一言为定,从明天开始。不过,你现在先弹一曲让我听听好吗?”蔡邕说:“好,今晚我心情不错,外边月色皎洁,咱们就到院里去弹吧!”
蔡邕说着,便把琴拿到院中弹了起来。那抑扬顿挫的音律,时而如群燕起舞,时而如瀑布直下,时而如百鸟齐鸣,时而如大海波涛,时而激人奋进,时而催人泪下。直听得文姬眯着双眼,动着小手,跺着双足,如醉如痴。不料,蔡邕正弹得起劲,忽然断了根弦,但蔡邕仍照弹不误,文姬却当即听出说:“第一根弦音怎么没了?”蔡邕闻言,不由大吃一惊,心想:“她怎么听得如此真切,连哪根弦的声音都听得出?难道她已通音律吗?”为了检验女儿的辨音能力,他又故意弄断了一根弦。文姬立即辨出:“怎么第四根弦音也没有了呢?”蔡邕听了,心中大喜,立即停住弹琴说:“你什么时候学的音律?好吧,你既然已经具备了学琴的素质,从现在开始,我就教你弹琴,你也可以直接使用‘焦尾琴’了。”
从此,蔡文姬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勤学苦练,只用了几年的功夫,琴艺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书棋画也都有了很大进步。到十三岁那年,她已是很有名气了。
蔡文姬十六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河东卫仲道。公元192年,她的父亲蔡邕被王允逮捕入狱,不久死在狱中。后来,母亲和丈夫也相继去世,她只身回到陈留。公元195年,匈奴把她掠走,嫁给了左贤王。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公元208年,汉朝丞相曹操得知恩师蔡邕女儿的不幸遭遇后,多次派人与匈奴交 涉,终于用黄金千两、白璧一双,使蔡文姬又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故乡。就是在回汉的途中,蔡文姬根据自己身居异乡思念故国,回到家乡而又将骨肉分离的悲惨遭遇,写出了不朽之作《胡 笳十八拍》。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02905.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